鱼塘草鱼出现死鱼,怎么办法治疗?

如题所述

导致草鱼死亡的三大原因有: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治疗草鱼“三病”防治从肝胆入手,综合合防治的新办法,具体措施如下:  
(1)检测水质:水质过肥或者氨氮偏高时,必须先改良水质,一般用水质改良剂泼洒池塘一次即可。   
(2)鳃部检查:镜检鳃部是否感染寄生虫特别是车轮虫,如发现鳃部有寄生虫的鱼塘,必须先杀灭鱼体的寄生虫。   
(3)内服药饵:采用中西药复合制剂进行投喂,中药可起到保肝利胆通肠之作用,西药用来抗菌、灭菌。中药可选用五味子、丹参、五加皮、艾叶、黄芪等6味中药按比例混合使用,或者与“五子保肝灵”结合投喂均可。   
采用以上综合措施对草鱼“三病”进行治疗,一般可在3—5天即可康复。而且对鲤鱼、鲫鱼的出血病、败血病防治效果也非常明显。但在治疗期间应注意的是:   
(1)草鱼暂停止喂青草,待康复后再投喂;   
(2)每天中午多开增氧机,增加池塘中溶氧量,有利于病鱼的康复;   
(3)不要大量往池塘中加注新水,避免底层有害物质的快速散发和水的温差变化刺激鱼体,不利康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5-27
草鱼有三病:肠炎病、赤皮病、和烂鳃病是为“老三病”;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等,为“新三病”。
一、肠炎病:1、病原体 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2、症状识别 解剖病鱼,可见肠道发炎、充血,呈红色或粉红色;肛门红肿,鳞片松弛,轻压腹部或从头提起,有黄色黏液或血胸脓流出;肠壁内血管扩张、充血;发病初期,头部色素逐渐国深,直至呈黑色,离群独游,游动缓慢无力。3、发病规律 流行季节为4-10月份,其中4-6月份主要危害成鱼,8-10月份主要危害当年鱼种。本病常与赤皮、烂鳃、寄生虫等病并发。最先发病的鱼身体均较肥壮,因此贪食是诱发病因之一。另外,鱼池条件恶劣、污染层厚、有机质含量高、饵料质量差等均易诱发此病,一旦发病,延缓时间较长,死亡率较高。4、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良好的养殖水环境,加强饲养管理;(2)定期施放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杀灭病原菌;(3)确保投喂不变质饵料。5、治疗措施 (1)每天每kg鱼加鱼用肠特灵或灭菌灵0.1g制成药饵全天投喂,连续2-3天即可控制病情;(2)每天每kg鱼加氟哌酸(50-100mg)或磺胺噻啶(100-200mg)或大蒜(10-30g)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5-6天,亦可治愈此病。
二、赤皮病:1、病原体 为荧光假单胞菌。2、症状识别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剥落,尤以鱼体两侧和腹部较为多见。“三病”并发时,表现症状主要是肛门红肿,肠道发炎,呈紫红色;鳃丝腐烂,黏液增多;鳞片松动脱落,鳍条充血、末端腐烂。3、发病规律 全年均可发病,发病最适水温为25-30℃;因饲养管理不当赞成鱼体损伤或体表因寄生虫寄生最易引发此病;在北方地区,因越冬鱼体冻伤,入春后易造成发病和流行。4、预防措施 (1)日常管理措施要恰当,避免鱼体损伤;(2)养殖之前,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大剂量杀菌清池;(3)鱼苗入池前,用5-8mg/L漂白粉溶液浸洗30分钟左右或用5%食盐水洗浴5-10分钟;(4)养殖过程中,每月用生石灰30-50g/m水体或强力消毒剂1g/m水体,全池泼洒1-2次。5、治疗措施 (1)内服药饵,每天每kg鱼加鱼用肠特灵或磺胺噻啶0.1-0.2g,或氟哌酸30-50mg拌饵投喂,连续4-5天,一般病情会自然消失;(2)全池泼洒漂白粉精(含有效氯60%)0.5g/M水体,或漂白粉(含有效氯30%)1-1.5g/m水体,或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0%以上)0.3-0.5g/m水体,每天或隔天1次,连用5-7天。
三、烂鳃病:追问

还好,谢谢您

追答

嗯,不用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