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始皇长子扶苏之母为郑人,典出何处?

另:胡亥与扶苏同母吗?若不同,胡亥母何人?何典书之?

胡亥之母就叫'秦王后'

扶苏(—前210?),秦始皇长子,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他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重法绳之臣”等政策,因而被秦始皇贬到上郡监蒙恬军。

赵高等人害怕扶苏即位执政,便伪造诏书,指责扶苏在边疆和蒙恬屯兵期间,“为人不孝”、“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上书直言诽谤”。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冬,嬴政巡行天下,行至沙丘时不幸病逝。秦始皇临终以前,曾为玺书召令扶苏至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帝位。但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与秦始皇的另一个儿子胡亥阴谋篡改始皇帝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即皇帝位。同时另书赐蒙恬和扶苏死,并“数以罪”。胡亥的使者奉书到上郡,扶苏打开诏书知必死无疑,遂准备自杀。大将蒙恬曾经起疑心,力劝扶苏不要轻生,“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但扶苏为人宽厚仁义,不愿背礼,旋即自杀于上郡军中。

因其母郑妃是郑国人,喜欢吟唱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始皇便将两人之子取名“扶苏”,“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秦始皇以此命名,显见对此子寄托着无限的期望。

年少时的扶苏机智聪颖,生具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因此在政见上,经常与暴虐的秦始皇背道而驰。始皇偏执的认为这是扶苏性格软弱所致,于是下旨让扶苏协助大将军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希望籍此培养出一个刚毅果敢的扶苏。

几年的塞外征战果然使扶苏成长得与众不同,他身先士卒、勇猛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敏锐的洞察力与出色的指挥才能让众多的边防将领自叹弗如。他爱民如子、谦逊待人更深得广大百姓的爱戴与推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3
关于秦始皇的后宫没有任何可靠资料记录。你现在看到的所有与之相关的信息都是各种文学作品的附会(对,连传言都算不上)。说扶苏母亲是郑人可能是因为诗经里有一首郑风写到“山有扶苏”这一句(因此就有人附会了什么扶苏之母思念故国,总是唱家乡的歌曲啥的)…但实际上,早在秦始皇他爹出生前的一百多年,郑国就被韩国灭了,一百多年都五六代人了,你想想你还会唱你曾曾曾祖母时代的时兴歌曲吗?根据当时各国的局势,秦国的国内政局已经后来的一些情况推测(仅仅是推测),扶苏的母亲是楚国贵族的可能性比较大一点。但是没有办法石锤。
也是由于存在这样记录缺失的问题,根本不可能找到扶苏和胡亥二人母亲的信息,只能凭借一些粗线条的推测。秦始皇有二十几个儿子,女儿也十几个,扶苏是长子,胡亥是最小的儿子,年纪估计差十几二十岁没问题,你看历史上那些子女好几十个的君王,有哪个的长子和幼子是同母的?
第2个回答  2006-09-08
可惜啊。
第3个回答  2006-09-17
dasfjasdl;jf;lsdjfl;asjl;fks
第4个回答  2006-09-20
由于小说的反传统,作者又是个在野才子,从嘉庆初年至光绪三年的七八十年间,小说一直没有登上大雅之堂;也没有人刻印过;光绪四年(一八七八年),才有了上海《申报》馆海上餐霞客写《跋》的版本。
一九二六年五月,刘复(半农)在无意问得到了《何典》的旧版本,标点校注后准备出版,并请鲁迅作序。鲁迅在五月二十五日连写了《题记》和《为半农题记<何典>后,作》两篇文章(前者收入《集外集拾遗》,后者收入《华盖集续编》)。鲁迅“很喜欢”“印成的样本”,并认为《何典》“谈鬼物正像人问,用新典一如古典”,“展示了活的人问相”,“在那时,敢于翻的人(张南庄)的魄力,可总要算是极大的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