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中的分配个人消费品指的是什么

按劳分配的定义中分配个人消费品 指的是钱么?

不是指钱,而是对一个人付出的劳动给予的价值补偿。

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分配制度下,对个人消费品进行分配的措施或途径。

按劳分配原则是指把劳动量作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标准和形式,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扩展资料:

一、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决定因素

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是一定社会分配制度的体现。

首先,生产决定分配。生产的方式、数量、质量、种类直接影响分配方式。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总体不发达,是决定我国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最终原因。

其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谁就掌握了分配的主导权。

再次,社会生产经营方式的多样化也会影响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的多样化。

二、多元化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无论在任何社会,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都是有限的,然而它们又是人们从事生产活动创造物质财富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分配方式多元化有利于有效调动各种经济资源的活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早日实现。

分配方式的多元化,特别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虽然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但也容易造成拥有的资源越多越富有,越少越贫穷,造成两极分化。

所以,我国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原则,依靠强有力的制度和政策支持,把握好分配公平的尺度,初次分配要注重公平,再分配更要注重公平。以确保社会产品分配的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按劳分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2
不能说是钱吧,准确地说应该称“对一个人付出的劳动给予的价值补偿”,。
定义中给出的是分配消费品,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看见的是以分配货币的形式(工资、奖金等)实现的。但是以前公社的时候就不是这样,那时候还是接近理想状态的分配形式,人们付出劳动后就可以再物资配给部门领取一定的生活消费品,以补偿其付出的劳动,人们领取的就不是货币,而是实物。但是这种形式的实现有着太多的不足,是不满足市场经济规律的,所以后来慢慢选择了货币的形式来实现分配。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人的劳动力刚好能够养活他的生活,即每月的薪水购买的消费品刚好够他使用,即是把等量的消费品通过货币的形式分配给他。若是消费品涨价了,而他的工资却没涨,那么他的生活就出现困难了。他付出的劳动没变,他获得的名义分配也没变,但是获得的价值却变了,所以这样以工资来考虑的话,就不是按劳分配了。解决的方法就是加薪。
所以得出了开始的结论,即分配的是对一个人付出的劳动给予的价值补偿,有价值的是消费品,而不是钱。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