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兴衰的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大概800字左右

关于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

企业兴衰,关键是人。

人,是引领企业成功的关键。新经济时代的人力管理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处理好民营企业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老板都梦寐以求能够拥有一支忠诚服务企业、团结勤奋、敬业服从、高素质高水平、能与企业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员工队伍。因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离不开员工的。员工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任何员工都是企业内平等而且重要的一员。老板要把员工看作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坚持以人为本的信念,确立依靠全体员工办好企业的主旨,正确处理好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理解、尊重、依靠员工,对于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创造更大价值、更多财富;对于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加强企业凝聚力,做大、做强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走健康、高速、可持续发展之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营企业老板与员工之间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对于老板而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员工的敬业和服从;对于员工来说,需要的是丰厚的物质报酬和精神上的成就感。从表面上看员工是给老板打工的、是为老板服务的,彼此之间是雇主与雇员的雇佣关系,存在着对立性。在一些老板和员工的眼中,企业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员工,员工对企业来说只是过客,老板才是企业真正的主人。但是,在更高的层面,两者又是和谐统一的、相互依存的鱼水关系。公司和老板需要忠诚、有能力的员工,才能生存和发展,业务才能进行;而员工必须依赖公司的业务平台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企业的成功意味着老板的成功,也意味着员工的成功。只有老板成功了,员工才能成功,老板和员工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建立在这种雇佣关系之上而超越雇佣的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信任、相互忠诚的合作伙伴关系。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这种合作伙伴关系呢?
一、作为民营企业老板,要和员工建立这种合作伙伴关系,首先应该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具有强烈的创业精神和事业心,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创新意识,具有善思知进、虚心学习、礼贤下士的谦虚态度。“士为知已者死”,这样才能吸引和感染员工、凝聚有志之士为老板、为企业尽情挥洒自己的激情、智慧、热诚与执着。

二、人才是创业之本、发展之源,在一个优秀的企业,人才不仅是指那些超越普通员工的能人、强者,而是包括企业内所有员工,因此,作为民企老板,要建立“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坚持“见贤思齐、胜者为师”的人才战略思想,知人善任,优才优用。同时,建立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公平的竞争机制、创业的动力机制、有品位有特色的企业文化,通过事业、待遇、感情等各种途径留住人才为我所用。
三、善待每一位员工,尊重人性,提升员工的心灵。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和信任员工,切忌猜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帮助员工发展自我,给每一位员工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给他们充分发挥和成长的平台,努力帮助员工设计好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
四、作为企业老板,要采取谦虚谨慎的态度,竭力强调和贯彻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够让员工感受到老板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因而产生极大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促使员工以强烈的事业心报效企业。
五、老板要有敢于否定自我的勇气,擅倾听取长、厚人薄已,善于重视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让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真正下放权力给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群策群力。老板要学会利用员工的才华与智慧为公司创造财富,让员工拥有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空间。
六、企业老板要有“身先士卒”的勇气。一个成功的老板,关键时刻要身先士卒,用对工作的满腔热忱感染和激励员工。没有热情的老板也就培养不出敬业的员工,更谈不上和员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优秀的企业老板是用“待人如待己”的黄金法则去对待员工的。员工才是企业真正宝贵的财富。在要求员工忠诚服务公司的同时,自己有没有反省过,如何去做一个最佳的雇主呢?人与人之间的任何交往都是双向互动的,当老板从员工身上得到越多的时候,相应地,员工也会得到更多的机会和待遇。因此,正确处理好民营企业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真正建立起一种超越了雇佣、相互依存、相互信任、相互忠诚的合作伙伴关系,“上下同欲,士可为之死、为之生”。它将带给老板的是发展,带给员工的是成功;它将有助于双方更好地走向未来、赢得明天;它将凝聚出一股冲天士气支撑企业大厦。

人心所向,发展何忧?

而中国企业所面临的事实呢?

中国每三年中平均100家企业就会有68家倒闭!

我们除了要从成功企业身上找寻成功的方法与技巧,同时更需要在失败者身上找原因,只有那样我们的企业才能真正的提升综合的竞争力,进而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在那些失败者身上到底有哪些失败的共性呢?

以下几点,由前人经验案例与在聚成期间的一些新发现所汇总而来,希望能对您及您的企业有所启示:

1、失败的企业多数都缺乏危机感;

A、他们当中有的是因为先天的优势或者偶遇好的市场机会而很容易获得成功,所以他们成功的经验便在市场发展过程中变为失败的原因;

B、也有些企业是因为带头人的知足感而导致企业没有长远战略目标,进而缺乏危机感,他们觉得只要能保住现在已有的就可以了,没有再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必要;但是他们忽略了,这个不是他们自己所能决定的,这要看他的竞争对手愿不愿意?

C、多数企业家存在侥幸、孤芳自赏、闭关自守等等错误心里;

2、失败的企业中最终被采纳的意见,往往是权利最高者的;

这种习惯缘于企业高层对自我的迷恋与对下属缺乏信任,其结果就是逐步封杀了团队集思广益的作用,进而封杀了其用人留人的路子。

现象:人人可见的错误或遗漏,谁也不愿意主动提出……

3、失败的企业多数善于把员工的工资福利及行政办公费用、营销推广费用等企业必须费用作为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

企业的成本可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种,上面所述都属于有形范畴,有形成本从经营角度而言归属企业投资成本,其价值取决于最终收益,所以对于有形成本并非越低越好,而是获取收益越高越好,成功的企业管理就在于能以比别人低的有形成本投入,创造比别人高的收益。

有形成本投入的最大收益是企业内外环境的适应与认可,其中内部员工的认可更为重要,借此可以激发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信任度及服从意识,那么这些都是企业的无形收益。企业能否做大做强做长,与无形收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这种在员工身上的无形收益将会为企业避免更多的无形成本的浪费,这才是企业成功经营之正道。

企业无形成本涵盖面很广泛,通常指在员工一念之间就可以为企业节约或避免浪费的所有有形成本,这些成本的掌控是企业管理制度及管理者双眼所无法顾及的,包括企业的社会口碑、品牌美誉度等无形资产……

企业对于无形成本的管控,除了通过适当的有形成本投入与有效的领导与管理相配合,进而提升无形收益来控制外,几乎是没有别的办法的。而这一点却是绝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劣势!

现象:拖欠工资、“忘记”兑现承诺、扣留抵押金、无合理离职管理制度、缺乏科学预算情况下随意降低甚至取消某些必要财务支出等等……

4、失败的企业多数轻视人力资源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在那些失败的企业当中,绝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错误观点:

(1) 老板与员工之间就是一种单纯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只要有钱就不存在缺人的事;

(2) 企业没有必要为培养员工付出太多代价,培养一个走一个,到不如好好把握其在职期间,让其多为企业创造效益;

(3) 人力资源就是解决企业缺人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企业的重点就是业绩,没有业绩其它全是空谈……

(4) 失败的企业总喊着缺乏人才,其不但找人难,重要的是留不住人;事实上呢?其缺的不是人才,而是培育人才的机制,可悲的是,他们到企业倒闭那天都没意识到这一点!

5、失败的企业多数缺乏团队意识,具体说那不叫团队,最多只算群体;

“同而不合”四个字足可把失败的团队给概括起来,在这里太缺乏凝聚力,有的最多的只是对金钱、物质、个体私利的斤斤计较及对责任的推卸、对困难问题的逃避……

在这样的“集体”里,表面管理、表面工作若做的不好,那么你势必会因为复杂的人际关系而处处受挫。

在这里,机会与荣誉等好事,往往都属于那些与高层走的最近的、关系最密切的,高层的喜怒哀乐将会被员工所高度重视,很难会出现敢有逆耳忠言之人,所以这样的老板、这样的企业,往往一招走错则全盘皆错,直至败的一踏涂地都不知道什么原因!

在这样的企业里,有一种荒唐的现象:多数人都认为是对的不一定是对的,多数人认为是错的却不一定就是错的。

当年海尔砸冰箱的事实,足可以说明这一点,谁敢想,当年张瑞敏先生若是听取了多数人的意见而改变砸冰箱的初衷,海尔今日会是什么样呢?

6、失败的企业往往在执行力方面都很弱;

(1)、有令难行,有禁难止;在失败企业的管理制度上,总有特殊情况除外这种现象;一项制度刚公布不久,率先违规的多数是企业的管理者们;

(2)、全体成员在为了构造表面的和谐气氛上浪费更多的时间;

(3)、互相推卸责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比比皆是;

(4)、事不分轻重,行不规划时间,对工作缺乏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

(5)、监控机制不健全,奖罚不分明,“枪打出头鸟”成为打消少数人积极心态的罪魁祸首;

7、失败的企业多数都有一个不合格的老板;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任何的问题都有其根源所在,只要你能找到其根源所在,那么就都有解决的可能,相反,若是你不能找到其根源所在,或者你根本就没去寻找根源,那么,所做的只是一些治标不治本的工作,是很难真正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反呢,到会让问题蔓延、发展为一种习惯或者现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蝼蚁尚可颠覆大船……

每一家企业也是这样,都会有着各种各样相同或不相同的问题存在,但成功的企业和失败的企业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能透过有效的内部沟通平台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而逐步加以解决、完善,而后者不能。

谈到这里想到电视剧《亮剑》结尾时,李云龙先生所发表的那段“亮剑精神”演说报告:

一支部队在建设的最初,它的首任领导人的性格将决定这支部队的前途和命运;一种好的性格会令这支部队拥有一种好的军魂,这就是我们说的“亮剑精神”,有了这种精神的部队就可以:剑锋指向,所向披靡……

那么对于现在的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其前途与命运的最终决定权又掌握在谁的手里呢?

正是企业的老板:有什么样的老板就会有什么样的员工,什么样的老板与员工就会组建什么样的团队,什么样的团队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那么,作为决定企业前途与命运的老板,其个人成败的根源又在哪呢?

正是该老板的品德……

无论是哪家企业,无论你是多么的费劲心机的去研究经营管理之道,若是不能解决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那么做在多的工作,也是很难达到其所预期之效果的。

8、失败的企业对于学习培训的态度都很恶劣;

对于上述失败企业所存在的共性,不论哪家企业,只要存在一种,都将会是其轻视学习

培训的一个病根,并且这种共性存在数量越多,其对学习培训的重视度就越底,长此以往,这就成为了这家企业的文化,这种与市场背离的文化能给其带来的结果只有一个:被市场所淘汰……

学习培训对于一家企业重要与否?相信历史会给所有与之相关的人或企业以答案的!

尊敬的企业家及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们,请您们仔细回忆分析您面对与学习培训相关问题时的态度,这样更有助于您诊断出您企业目前所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15
企业兴衰的关键在于一把手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一把手的性格,有什么样的领导就会有什么样的员工、有什么的领导与员工就会组建什么样的团队i有什么样的团队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第2个回答  2009-10-23
没有创新意识,不注重人才培养及吸收人才,不注重产品开发及产品的更新换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10-26
看来,还真都是北石化的
第4个回答  2009-10-25
都是北石化的?那管理学老师 一视N份 不得崩溃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