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报伴我成长"的作文800字

如题所述

语文报伴我成长。

当前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情况是:语感不强,病句多,内容贫乏,文化含量少。从笔者的经验来看,选择“语文报伴我成长。”作文教学策略,不失为一条有效之路。名著博大精深,以深刻的社会意义、思想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如果我们能从名著中汲取作文的思想、技巧等方面的营养,并且将名著活动纳入写作内容,那将是一举多得。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激发兴趣

    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读名著也不例外。名著因其大多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和通俗读物相比,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为了有意识地拉近学生与名著的距离,让学生与名著亲密接触,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有关名著的碟片,可以讲名著中的故事,可以论名著中的人物。对于文言著作,可以挑选其中关键篇章段落或诗词,进行感悟,甚至背诵。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专门用一个时间在课堂上交流,使同学们都能够参与到名著的话题中来。

    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自主阅读

    兴趣有了,只是阅读的开始,学生的自主阅读非常重要。对于一些名著,成人看起来也会望而生畏,何况学生呢?所以,对学生来说,一些激励措施很重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群体激励的力量,如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名著者、互相交换名著阅读者,尤其对在台前给同学们介绍名著精彩片段的学生予以充分肯定。于是,个人乃至全班都会形成争相阅读名著的良性循环,学生会更努力而快乐地去阅读。

    在阅读的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笔记的记法。对于一些长篇的古代小说,读时有一些字句常半懂不懂,教师可让学生忽略它,不要因此停滞,这样才不会影响到阅读的心路流程,从而获得对名著的整体感知。

    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比赛激发

    激发兴趣与自主阅读都可以说是作文的“厚积”部分,而“薄发”则体现在具体的作文活动及写作中。

    自主阅读之后,最好能将学生的阅读体验展示一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比赛就是最好的展示活动。我们可以进行我最喜欢的名著人物的评选,可以进行名著故事大比拼,可以进行有关名著的知识竞赛。利用这样的机会,让他们的兴趣得以巩固,让他们的阅读得以深化,让他们在交流自己“精神产品”的同时,获得快乐与满足,学生会乐此不疲。

    四、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写作练习

    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便可以以名著为内容下笔成文了。写什么?可以确立一个中心,从不同的角度组合名著中的情节或喜欢的人物,或记叙或抒情或议论;可以改写、缩写、扩写、仿写等多种形式诠释自己对名著的独特体验;也可以采用故事新编等创新作文方式。教师亦可从名著的思想内容的深刻、写作技法的精湛等角度进行评说,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认识、思考,把握其思想意义,学习其艺术技巧,进行仿写。

    总之,在写作教学中,如果能将名著引入课堂,按部就班地进行引导,在吸收与表达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学生得到了名著的滋养,作文水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语文报伴我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25
语文,你带着紫茉莉般的芬芳,伴我成长。

就在那浅紫色的芳香中,那若隐若现流动的忧郁中,我读懂了李白“对影成三人”的孤寂;读懂了杜甫的“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忧伤;读懂了李清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无奈;读懂了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的乡愁……

语文,你带着血与铁的历史伤痕,与我同行。

于是,我读懂了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报国无门的惆怅;读懂了辛弃疾“可怜白发生”的迷茫;读懂了范仲淹“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凄凉;读懂了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贞……

语文,你带着浓厚而悠远的味儿伴我前行。

你使我知晓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使我体会了水浒英雄们“该出手时就出手”的狂放……

语文,你带着一颗纯洁无瑕的童心,伴我成长。

于是乎,我看到了鱼公主纯真的心;看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凄苦;看到了灰姑娘的不幸与幸运;看到了那到死还爱恋着跳舞小人的小锡兵真挚的感情……

语文,你像一泓清澈的山泉,洗涤了我的灵魂,你带给我的是一份精神食粮,使我的头脑从此丰盈;你带给我的是一缕幽幽的清香,给我以美的享受;你带给我的是关于历史的沉重思考,让我感受到了肩头的重任……

语文,你含着哲人的微笑,先人的泪水,缓缓地,从我的身边走过,又一次带给我无尽的遐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语文,你带着紫茉莉般的芬芳,伴我成长。

就在那浅紫色的芳香中,那若隐若现流动的忧郁中,我读懂了李白“对影成三人”的孤寂;读懂了杜甫的“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忧伤;读懂了李清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无奈;读懂了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的乡愁……

语文,你带着血与铁的历史伤痕,与我同行。

于是,我读懂了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报国无门的惆怅;读懂了辛弃疾“可怜白发生”的迷茫;读懂了范仲淹“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凄凉;读懂了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贞……

语文,你带着浓厚而悠远的味儿伴我前行。

你使我知晓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使我体会了水浒英雄们“该出手时就出手”的狂放……

语文,你带着一颗纯洁无瑕的童心,伴我成长。

于是乎,我看到了鱼公主纯真的心;看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凄苦;看到了灰姑娘的不幸与幸运;看到了那到死还爱恋着跳舞小人的小锡兵真挚的感情……

语文,你像一泓清澈的山泉,洗涤了我的灵魂,你带给我的是一份精神食粮,使我的头脑从此丰盈;你带给我的是一缕幽幽的清香,给我以美的享受;你带给我的是关于历史的沉重思考,让我感受到了肩头的重任……

语文,你含着哲人的微笑,先人的泪水,缓缓地,从我的身边走过,又一次带给我无尽的遐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10-25
语文报伴我成长
文章作者:甘巧生 来源:本站原创 2008-12-8 16:07:18
成为一名教师,是我青少年时候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我父辈的殷切希望。而今我成了一名有点名气的语文教师,却是《语文报》给我的帮助。
我出生在南京市一个偏僻的农村,小学和初中都是在农村上的学。那时我读的书只有课本。学校没有什么课外书籍给我们看,家里很穷,也没有钱为我买书订报。那时我眼里的世界是窄小和单调的。
很幸运,由于努力,我终于考到了镇里的高中。来到镇里,我的世界就变得宽广和充实些了。那时才知道上学是为了什么。深深地记得苏州大学毕业的数学老师振聋发聩的话语:作为农村的孩子,你们的理想就是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实在的话语,使我们这些农村的学生顿然清晰了自己的现状,既而激发了我们学习的热情。
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很有文学才华的人,经常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很让我们羡慕不已。他要求我们每周写三篇日记,一周交一次。每次交完日记本后,都希望尽快地发下来,那种迫切的想得到老师打上"优"的心情鼓舞了我,使得我每次都把写日记当成一项很伟大的事来做。正是语文老师的一个个"优",让我渐渐地竟然做起了一名作家或文学家的梦。
在语文老师的推介下,我将节衣缩食地省下的钱,订了一年的语文报,以后我的业余时间更多地用在了阅读语文报上。每次拿到报纸后,那份欣喜,那份自在,就像见到了老朋友。读着那一篇篇美文名篇,忘却了一切的忧愁和烦恼,消解了身心的疲乏。渐渐地,成为作家的想法逐渐强烈,梦想有一天自己的名字会在语文报上出现。于是我时时地搜索灵感,不断地写,不断地改,终于创造出了自认为很好的几篇作文、几首诗和一些凡人名言,兴冲冲地把它们装入了一个大信封,贴足了邮票,寄向了语文报社,之后就满怀的希望能收到报社的信,也常常想象自己文章发表的情形,可是最终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我的第一次投稿就这样失败了。后来也投过几次,结局是一样的。
虽然在高中时,没当成作家,但我的语文成绩也随之提高不少,由原来的困难户变成了富裕户,我的作文水平也是直线上升,也因此获得了语文老师的好评,我的作文也常常在校刊和板报上发表。也曾经由一位同学随便出题,我都能作成一首散文诗。随着高考的临近,也就没有时间徜徉于我的文学世界里了。
也是因为高中时候对文学的向往和追求,我就考取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专业。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终于有了遐想的时间和空间,我就像一个十分饥饿的人,突然发现了食物,尽情地遨游于好书的海洋里。也曾在那时拾到了一些美丽的贝壳。
96年夏天,大学毕业,我放弃了留在南京城里工作的机会,主动要求到自己家乡的一所农村中学任教。工作很繁琐辛苦,那时一心扑在了教学上,没有时间去想别的。整天围着学生转,一心想教好学生。的确"一份付出,一份收获",我的教学成绩每次都在镇里名列前茅。
2000年我调到了镇中学,当上了语文教研组长,记得那时校长对我说:小甘,你要吃点苦,一定要把我们学校的语文成绩搞上去。我知道这句话的重量。以往,我们学校的语文成绩总在全县倒挂,这是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难题了。我深深地理解校长的期望,更清楚家长们和学生们的心情。
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这是悬在我们各个语文教师心底的难题。后来,我想到了要给学生订语文报,要让学生去享受一份大餐。
于是我跟各位语文老师说,他们很支持,但也担心学生交不起钱。一个星期后,订报数字上来了,出乎意料,一共是386份。我们这儿普遍都比较贫困,要学生一下子拿二十几元钱,真是不容易,没想到有这么多的学生和家长支持,可见他们是多么信任自己的老师和语文报,他们也知道教育的投资是多么的重要。
以后我们学校的师生和语文报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周一节阅读课、作文课、自习课、早读课,还有课余时间成了我们学生学习语文报的时间。教师们欣喜的发现,学生们变得自觉了,学语文的兴趣提高了,作文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逐渐增强了,学生们课余时间再也没有乱折腾的了。以后参加县市级的各类读书征文活动,都有不少人获奖。当年我组织学生参加了语文报杯大赛,就有四名学生获得国家和省级二、三等奖,有三名教师获得优秀辅导奖。另外在参加第一届中学语文教师论文大赛中,我们参赛的两名教师也都获得了省三等奖……
尝到了丰收的甘甜后,我们干劲十足,又带领着学生,参加"暑期大看台"知识竞赛,这是我们的学生又一次集训和练兵,也是接受语文报的检阅。那次的尝试,让我们的学生尝到了甜头,有二十几人获奖,得到了奖品和证书,也让老师们尝到了丰收的快乐,学生和老师们更从中得到了成就感。
语文报社每年都为全国中学生筹备着丰富的竞技大餐,"暑期大看台"和"语文报杯",这两次大餐对全国中学生也是两次大盘点。通过参加活动,我们也就与语文报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走进了语文报丰富多彩的世界,对语文报也就更加亲近崇拜和为之叹服。
通过参加比赛,不断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能力,丰富和拓展了他们的视野。语文报可以说是学生的课外语文教师,或者说是家庭教师,她解决了学生仅仅在课堂上学习语文的不足,解决了语文教师担心学生学语文没有兴趣的问题。她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使语文教师们不必再为准备课外作业,而费心劳神。语文报以高品质征服了全国的语文教师和所有的学生,她一直迎领潮流,是一艘遨游语文知识海洋的航空母舰。
语文报暑期和寒假专刊,编排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新课标的精神,设计精美、内容丰富,很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她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前瞻性和科学性,一批批的学生受益匪浅,基础知识题、阅读题和作文,全方位训练提升学生的能力。这就让老师和家长们放心了,两个假期不再担心学生们闲着没事做。他们与全国的名师和专家直接对话,享受专业的辅导,何尝不乐此不疲呢?
我校师生从此离不开语文报,他们踊跃订报,慷慨解囊。我们这地方经济不发达,很多学生连起码的学费都交不起,更不毕说去买课外书了,然而学生们还是省吃俭用,省下了订语文报的钱,郑重地交给了老师,这是因为他们相信老师和语文报。知识的渴求让学生和家长们不顾经济的拮据,他们把希望寄托在语文报上。
语文报就是我们的知己,也是我们的老师。如今我们教师有了自己的语文报(教师版),初三的学生也有了自己的领地(中考版),我们各得其所,各有所获,何乐而不为?
就这样,我们每星期开设了一节语文报阅读课,每次报纸一到,学生们都要争相阅读,要老师上课让他们读报,那种迫切心情,真让语文教师"嫉妒"。可喜的是在我们以身相许语文报后,我校的语文成绩从全县的倒数第一第二,到现在的前四名。
真的很感谢语文报,感谢各位编辑,是你们默默的奉献,才有了全国师生的欣喜,你们托起的永远是别人。真心祝福语文报,明天更美好!
第4个回答  2009-10-25
retqry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