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心清净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4

1.关于保持内心宁静 远离喧嚣的古诗 愈多愈好

一、非淡泊无以明志,bai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其五)》

三du、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翦芙蓉。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

--纳兰性德《渔父》

四、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zhi,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dao,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回

五、竹直心虚乃吾友,水淡性泊是我师!

--《晏子春秋》

六、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七、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答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幽窗小记》

八、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2.内心宁静的诗句

王维的诗可以读一下,他把“见性”观念有机的融入诗的情境之中,表现物我一如的境界。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森林,

复照青苔上。

没有人迹,没有人语声,没有日光,只有反照的光彩,从而表现了日暮山林的一片空寂。这首诗写得是空旷、暗淡的景物。却给人“淡而愈浓、近而愈远”的印象,就是因为其中表现的心境值得品味。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表现上的主要特点是以动写静,所有的意象都表现“空山”是如何的超离尘嚣。所以一幅清新生动的山中晚景,反照出一个“空”字。《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显然不是空无所有的山,而是心灵的感受。这种感受显示出内心的空寂清静。

《辋川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在这里,动乃静,静乃动;实却虚,色即空。本体是超越他们的,他们合为一体。这便是在“动”中得到“静”,在实景中得到虚景,在纷繁现象中获得本体,在瞬间的直感中得到永恒。花开花落,鸟鸣春涧,然而就在这对自然的片刻顿悟中,你却感到了不朽的存在。

3.【找一句反应人心境非常宁静的诗句.反应人的心情处于非常宁静,可以

不知道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不平静,不过这篇文章我觉得不错,希望你的心情能早日好起来赤壁赋 苏轼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 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