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反清故事

如题所述



李自成的反清故事


可谓是反明最具代表性的,他也将反明进行到底。在反明过程中,李自成表现得非常勇敢顽强。


勇敢的八旗军


但在当时民族大义的基础上,李自成表现出了一些懦弱,李自成的反清只能用被动反清来形容。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崇祯皇帝在一棵树下自缢,大明政权已经分崩离析。此时的李自成可以说是功德圆满,但是已经攻陷北京的李自成却面临着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面对清朝的硬手。


面对气势磅礴的八旗骑兵,一种无力感传遍了李自成全身。入关的八旗,纪律严明,猛将众多,加上雍的苦心经营,投降的汉人将领也不少,以至于八旗能横扫当时所有的大小政权。


李自成在被多尔衮联军击败逃回北京后,早已对八旗军队心生畏惧。


此时的李自成受到“破王”称号的限制,不能公开向清朝投降,只能被动地与清朝对抗。他只希望自己能打能走,回到家乡,做一个“土豪”。


于是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只能被动的抵抗清军的进攻。这种消极的反清活动只能进一步拖垮大顺的军队,对反清事业无益。李自成死后,大顺军分裂,继续反清事业。


最后这些反清叛军都被消灭了。其中,被称为“小王”时间最长的李来亨,一直坚持到清朝覆灭。


李自成为什么要和明朝讲和?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中午,庄王李自成率领大军,正式开始进攻大明皇城北京。


李自成攻打北京。


经过一天一夜的苦战,双方伤亡惨重。第二天,投降的宦官杜荀受李自成之邀,到城中与军士说话。但守城将军提出双方交换人质,并让杜荀转告圣上,急于表达对李自成忠心的杜荀拒绝了人质交换,独自进城迎接崇祯。


杜荀见了崇祯,假惺惺的关心崇祯。另一方面,他对崇祯提出了李自成的“和反清”要求。当然,朝廷需要奖励大顺的军队两百万美元。崇祯此时还在犹豫,拿不定主意。于是,他向旁边的魏德造征求意见,但三心二意的魏德造只是一言不发,让皇帝四处奔波。一向优柔寡断的崇祯,只好给了杜模棱两可的答案,让他去了。


当杜荀离开的时候,崇祯向他旁边的魏德造征求意见,但是魏德造此时还是一个唯唯诺诺的诺诺。崇祯见此大怒,拂袖而去。随后,崇祯亲征《亲征诏书》表明要与守城将士同生共死,至此,他正式拒绝了李自成的提议和请求。


除了崇祯身边大臣的干涉和他本人的优柔寡断,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大明继承了几百年来“天子守国,君亡于国”的统治思想,这种思想深深地烙印在大明诸王的思想中。在这种略显极端的治国思想驱使下,崇祯皇帝决心一死,最后自缢身亡。


李自成战败的真相是什么?


李自成一生都是战败的,也许只有山海关战败,但这个战败的后果是致命的。


李自成被打败了。


起义之初,李自成加入了农民军。当时朝廷陷入了“推墙”的局面,所以李自成在起义之初基本没有什么败绩。山海关之败,是李自成一生中的第一次败仗。之后李自成的军队崩溃,一败涂地。在我看来,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有三个原因:


首先,吴三桂投降了多尔衮。本来在吴三桂的心里,他宁愿投降大顺,也不愿投降大清。毕竟大顺政权是汉人建立的。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李自成做了一个愚蠢的决定。他没有意识到吴三桂的重要性。再加上属下刘宗敏抢走了吴三桂的妃子,导致吴三桂一气之下向清朝投降,满清军队无损入关。


其次,李自成入京后大肆侮辱前朝权臣投降,压榨士绅巨贾。这样做最大的后果就是北京的中层管理者供不应求,所有的官员都在找各种理由不尽力为李自成服务,使得北京的管理混乱不堪。


最后,最直接的原因是李自成军中的瘟疫流行,它摧毁了当时的大顺军,使大顺军战力锐减。这样的军队怎么挡得住八旗军隆隆的铁骑?由于骑兵终日与马生活在一起,而传播瘟疫的跳蚤又不喜欢马的气味,所以清军中以骑兵为主感染瘟疫的人数非常少。


综上所述,李自成败山海关,是失和合好气象,难不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