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是否被盗?

如题所述

秦始皇陵是否被盗,将直接决定保存至今的这座陵墓的价值。

一些人认为这座精心建造的帝陵并不能使秦始皇在死后仍与生前一样过上帝王生活,反使帝陵成为贪婪者的目标,历史上曾遭受过多次的破坏。其中较大规模的破坏有两次:一次是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关中后,曾以三十万人,火烧阿房宫,盗窃者掘其陵墓,燔烧其宫观,三十日运物不绝,这是最大的一次破坏。到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时,又经过一次大规模的破坏,所以清代文学家袁枚曾说:“生则张良之锥荆轲刀,死则黄巢掘之项羽烧,居然一坯尚在临潼郊,隆然黄土浮而高……”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从陵底到陵顶,修遍了战沟,有几处挖得特别深,陵顶上还挖了一个很大的坑。

另有一些人认为秦始皇陵并未被毁,被毁的只是陵园的附属建筑,而秦始皇陵地宫并未被盗,它仍在现存的秦始皇陵封土下、兵马俑坑身后一千多米处。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根据陵区周围的含汞量分析,发现地宫中心有大量集中汞的成分,而且分布具有一定规则,这从化学成分分析上印证了《史记》中关于墓内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描述。再通过对秦始皇陵封土堆的全面探测,只发现有个盗洞,而且深不到九米,未能接近地宫,整个封土的土层为秦时的原状。总之地宫的宫墙没有破坏痕迹,地宫中水银分布有规律,可见秦始皇陵未被盗毁。

1974年,在外城以东一千二百二十五米处,发现了三个兵马俑坑,这个重大的考古发现,轰动了当今世界。三个兵马俑坑都坐西向东,呈“品”字形分布。其中一号坑平面呈长方形,面积一万四千多平方米,内有战车、步兵组成的大型方阵,有陶人陶马六千余件。二号坑在一号坑的东北边,平面呈曲尺阵。三号坑在一号坑的西北边,平面呈凹字形,面积五百多平方米。另外在二号坑和三号坑之间,还有一个平面呈长方形面积为四千多平方米的废弃坑。按照考古工作者的探测,全部兵马俑加起来有七千多个,驷马战车一百多辆,战马一百多匹。坑内兵马俑全部面向东方,与陵园的方向保持一致。

秦始皇陵边上大量兵马俑的存在,令世界惊叹。然惊叹之余,人们要问,这些兵马俑的存在到底是什么意思?与秦始皇有关吗?

主持对秦始皇陵考古的袁仲一先生认为大型兵马俑的存在,象征着驻在京城外的军队,就如皇宫中的宿卫军。以战车、步兵相间排列的一号坑兵马俑军阵是右军,以战车和骑兵为主的二号坑兵马俑军阵是左军,未建成的废弃坑,当为拟议中的中军,第三号兵马俑坑是统帅三军的幕府。俑坑本身象征着屯军的壁垒。有人观点稍有不同,认为这些兵马俑象征着秦始皇东巡的卫队。

也有人认为兵马俑仅是体现秦皇军阵布局。兵马俑坑是一项未完成的工程,全部建成要有五个坑。从设计者角度来说,兵马俑是按当时的方阵来设计的。方阵是一种进攻型的军阵,按前后左右中五个方位配置兵力。主将所在的叫中军,与敌战斗的是外围四军。作战时,战阵可随时变换,互相保护。兵马俑一、二、三号坑修建后,爆发了秦末农民起义,陵墓的建筑被迫停了下来,被废弃的坑仅挖了个土塘,还未来得及放置陶器具。而第五个坑尚没有动工挖掘,所以现在见不到任何痕迹。

杨宽先生认为兵马俑排列成面向东方的庞大军阵,是有其用意的:一方面是用来表现秦朝威镇东方的形势,另一方面又是用来表现东向为尊的礼制。

林剑鸣先生认为兵马俑不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而是属于具有纪念碑性质的建筑物,可能称为“封”,用以表彰统一全国的军功。他认为兵马俑是秦始皇时代建造的,但其性质不是陪葬坑。因为秦国仍有活人殉葬的旧习,根本无需建大型俑坑陪葬。从出土的兵器来看,很少见到铁兵器,与当时十分发达的冶炼水平不相称,因而这支部队根本不是一支战斗部队。

更有人在对獬冠、铭文的细致分析后,认为兵马俑的主人根本不是秦始皇,而是秦宣太后。公元前306年,昭王年少即位,太后摄掌政事。太后临终之际下令近臣为她殉葬。秦昭王为人仁厚宽容,在人殉的要求未予满足的条件下,对于自己的出身之母,塑造真人大小的殉葬,布置一个辎重车队,象征性地让太后回归自己的楚国故地,这在当时也是符合各国习俗风尚的。

对于这座显赫的秦始皇陵,至今仍有许多问题没有解释清楚,我们期待着研究者们新成果的出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6

秦始皇陵可以说是我国最著名,并且也是最大的陵墓,是我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坟墓。。秦始皇陵一直都是贪财者所觊觎的。 

第2个回答  2019-08-18

秦始皇陵里面到底隐藏了多少秘密?真的没有被盗过吗?

第3个回答  2020-02-09
没有,因为秦始皇陵内有机关,还有大量的剧毒水银,而且经过考古探测表明秦始皇陵至今完好无损,现在已在其封土堆上建成了公园。而且现在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皇陵就只有秦始皇陵和武则天的乾陵。
第4个回答  2019-12-22
没有被盗,因为秦始皇的人们在那里撒上了一种动西,只要一周进去,碰上了那个洞子,自己就会消失会融化,说以从来不敢有人进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