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光盘的教学应用模式

如题所述

一、需要的设备和资源条件

1.设备

多媒体教学光盘播放的教学应用模式用到的主要设备有:DVD播放机、电视机等。电视机和DVD播放机都要摆放在教室的适当位置,可以使用辅助设施进行固定或定位。电视机的摆放位置不要太高,以免影响学生的收看视角。要根据实际情况,配置防尘、防潮、防盗设备。

2.资源

(1)教学实录光盘 已出版的小学一至六年级各学科的教学光盘市场上很多,一般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常以小班教学形式呈现,并能与教材配套。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都配有相应的教学光盘和教师培训光盘,以便中小学选用。这些教学光盘一般都能突出基础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符合国家发布的课程标准和各项要求,适应中小学实际教育教学需要。

(2)专题知识光盘 对于教材补充读物、课外兴趣小组、专题教育、思想教育等内容,可以利用专题知识光盘,让学生扩展视野、思路,提高对知识理解、掌握的广度和深度。

(3)资料光盘 还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启发性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并通过动手实践,培养、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教学应用的模式

一般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备课、上课、教学反馈和评价等教学环节。

1.备课

利用教学光盘进行教学会对提高教学质量带来很大的帮助,也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多的方便,同时也会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重大的改变。只有教师和学生都充分了解和适应这些变化,才能充分发挥教学光盘的作用。所以教师在用光盘实施教学之前,特别是在刚刚开始使用教学光盘的阶段,需要充分研究利用教学光盘进行教学的特点,认真备好课。

(1)准确理解与把握教材 教师应该仔细研读教材,对配有《教师教学用书》的课程,教师要配合此书,明确每一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刻理解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是使用好教学光盘的基础和前提。对于那些适应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要认真体会、理解教学光盘中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应用相结合环节的重视。

(2)认真分析学生 教师要在掌握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学生。对自己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基础、认知发展水平等进行恰当的评估,找出他们学习这一知识或技能的难点或关键点,思考从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突破点,让学生接受知识或获得技能更简单、容易。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人文情感。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都怀有无限的爱心,要不断地鼓励孩子们去进取,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让孩子由于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而乐于学习。

(3)确定教学方法 明确了教学目标,并详细地观看了教学光盘后,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利用教学光盘来帮助自己讲课,还是采用与光盘交替讲课的教学方式。如何决定采取哪一种教学方式,要考虑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能力,教师的精力等因素。

如果采用利用光盘来帮助讲课的方式,教师要对自己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基础、认知发展水平等准确把握,对学生接受教学光盘中的教学内容的程度和适应教学方式的程度要有正确的估计,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障碍事先要有对策。

(4)编排最佳观看方式 在用光盘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要向教师学、向同伴学、向书本学,还要“向电视学”。要做到利用教学光盘引领教学过程,教师应为每一项教学内容确定最佳的观看方式。

常用的光盘观看方式:

①针对某一教学环节

简单浏览:适合于观看背景材料介绍、欣赏、串联性的情境和用表演方式呈现的内容等。

仔细审视:适合于观看问题情境、暂无条件开展的游戏、学生发言、学生作业以及用谈话讨论方式呈现的内容。

反复观看:适合于观看重要的概念、解决问题的典型方法、有利于突破难点的重要操作演示过程、重要活动的注意事项以及用讲授方式呈现的内容等。

同步模仿:适合于观看简单的教学活动、游戏以及用角色扮演方式呈现的内容,边看边做。

人机互动:当电视画面中的师生对电视机前的学生提出问题、布置任务,或者当电视画面中出现对口令等游戏活动时,要求电视机前的学生必须作出反应。所以,这样的内容适合以人机互动的方式观看。

②针对整个教学过程

先总看,再分看:师生一起先将光盘中的内容同步学习完,老师再根据备课时了解的教学重点、难点,回放光盘中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反复学习。并根据班里大多数学生的反馈,进行必要的细化、强化,直到学生掌握了这些重点、难点为止。

先分看,再总看:师生在跟着光盘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根据备课时了解的重点、难点,随时暂停,回放光盘中的教学重点、难点,并加以讲解,引导学生有重点地进行学习。当学生掌握了重点、难点后,再接着往下学习。光盘内容播放结束后,根据需要,可以让学生再完整地观看一遍。

(5)教学活动准备 教师要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做必要的准备。学具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工具。当教师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之后,要根据教学需要,由教师或由学生自己准备好课上要用到的学习用具或其他学习材料,上课时带来。如果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学生不能找到现成的材料,教师应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对课本中或教学光盘中规定的学具做必要的调换,或指导学生做一些简易的学具。

2.上课

当教师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后,就会对上好这节课增强信心。但是仅仅有好的教学设计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上好这节课。教师在开始上课的时候,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来,尽可能自然地让学生进入教学光盘中的教学情境中。

(1)知识的讲授 课堂教学活动的关键之一就是教师对教学设计方案的执行能力,教师确定了使用教学光盘进行教学,这时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指导与调控。教师的教学行为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活动的完成质量以及学生观看光盘和参与教学活动的专心程度。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要主动、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要及时、准确地修改教学设计中不适应课堂实际的部分。

①用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教学光盘中可以设计适量的形象生动、为孩子们所喜爱的卡通形象,这些直观、可爱的卡通造型可以改变传统意义上书本文字对学生吸引力不强的问题,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改善学生与学习内容的关系。

②用富有趣味的情节串联教学过程。新奇、有趣的故事情节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富有趣味的情节串联教学过程,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有一定故事情节的片段,通过观看—猜想—找答案等环节,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

③用真实生动的情境诠释知识。抽象性知识的学习常常是学习中的重点,仅靠传统的讲授法往往无法讲清楚。而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正是多媒体视听教学方式的长处,用真实生动的情境来诠释抽象的知识,不仅清晰明确,还能寓教于乐。如制作小老鼠第一次照镜子的故事,生动的动画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更重要的是能引发他们对“镜面对称”问题的思考。

④用鲜活的背景材料充实教学过程。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总是丰富而复杂的。在这些丰富复杂的背景材料中,往往有一些蕴含着有一定教育价值的素材或情节,如一个故事、一种妙用、一段史实等等。在教学光盘中提供一些鲜活的背景材料,可以帮助教师充实教学过程。

在复式教学班,由于儿童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有限,这时教师可以预先给同学们提出几个与光盘教学中讲授的有关知识相关的问题,并把他们分成3~6人的学习小组,采用下述的两种方法之一授课:

方法一:教师放好光盘让学生直接观看,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过来停止播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主要是复述。让学生复述自己看过的内容,并通过小组成员相互补充、纠正,可以基本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光盘上教师所讲述的教学内容。这种方法的组织比较简单,但是观看时间不应超过20分钟,这样大部分学生可以将精力集中在教学光盘讲述的内容上。观看光盘前,教师要把问题讲清楚,提出的问题要兼顾趣味性和一定的难度,让学生容易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并能通过努力找到答案。在分组时,适当地对纪律或其他方面容易出问题的学生委以一定的责任,比如让他们来组织小组发言等,使他们产生责任感,激发他们参与小组学习的热情。要采取鼓励策略,让小组成员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对小组成员发言进行补充纠正时,教师要对不太完整或不太准确的同学发言,找到可以肯定的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爱护他们的发言积极性。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积极性与合作能力很有好处。

方法二:让学生中的“电教员”学会使用DVD播放机。教师把播放器交给学生,学生认为他们已经找到某一个问题的答案时,就让“电教员”把播放的课程内容暂停。让同学们把看到的情况记下来,然后再继续播放。这种方式,课堂可能会比较“乱”,但是学生容易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方法需要学生和教师相互适应、相互信任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角度来说,逐段播放的光盘教学方式更适宜小学低年级学生。

对于师资情况比较紧张的农村小学来说,这两种教学组织方法教师都可以不在课堂上,在利用教学光盘完成了知识的传授这个教学环节后,一般就会进入学习活动这个教学阶段。这时教师一定要与同学一起复述、汇报,帮助和引导他们逐步建立正确的概念。

(2)学习活动 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重要环节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实践、体验,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重视课堂上的“做一做”、“背一背”、“摆一摆”、“议一议”等形式的活动。

教师应根据教学光盘中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安排学生的座位。通常情况下,对学生的座位安排没有特殊的要求。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对学生的座位进行必要的调整。比如数学教学“观察物体”时,需要安排学生从不同方位来观察同一物体,学生的座位排列要适应观察需要。在数学教学“镜面对称”时,如果教师要组织照镜子的活动,教室的中间必须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撤出部分课桌。

教师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小组学习特点进行分组。每小组的人数可以在3~6人范围,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状况,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也就是每个小组都尽量包括各种层次、类型的学生。

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暂停教学光盘,这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利用教学光盘组织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当屏幕画面中的教师布置了活动任务,讲清楚了活动要求之后,一般来说都要暂停播放教学光盘,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暂停时机的选择可分为三种情况:在开始活动之前暂停、在活动之中暂停、在活动之后暂停,组织学生活动。

在安排好学生活动之后,教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要让学生感到教师安排的活动是有趣的、美的、有价值的。教师要向教学光盘中的教师学习激励、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设计学生活动的能力。

最后,要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作出及时的评价,通过语言和形体动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或引导。此外,教师还应该建立一套激励机制,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如给予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发小红旗、小红花、小红星等荣誉标志,或让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担任小组负责人,等等。

(3)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时学生掌握本节学习内容的必要环节,能进一步促进学生思考、体验和掌握所学知识的意义。利用教学光盘进行教学时,课堂练习建议按如下步骤处理:

教师引领学生充分观察、了解问题的情境(可重复播放教学光盘,或直接看纸质教材);

搜集足够的信息,并在全班内或小组内充分交流(可暂停播放教学光盘,让画面定格,或直接看纸质教材);

鼓励学生积极独立思考,提出相关问题或质疑(暂停播放教学光盘,让画面定格);

学生独立作业(暂停播放教学光盘,让画面定格);

全班或小组交流,开展组内互评或组间互评(暂停播放教学光盘,让画面定格);

组织观看教学光盘中的讨论或评价,通过比照找差距(继续播放教学光盘)。

当然,教师还应该根据自己或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教学内容。

(4)课堂总结 在教学活动和课堂练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和强化。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师自己看到的学生的知识掌握方面的问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适当的解答。教师一时回答不了的问题,千万不要怕自己的权威受到损害而牵强作答,可以告诉学生这个问题我也回答不了,我们一起来学习,向书本和他人请教,师生共同去设法解决问题。这样做不仅不会损害教师的形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要对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总结。肯定大胆质疑同学的学习态度,提倡同学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独立克服困难。

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学评价不仅评价学生,也可以对教师进行评价,最好是将评价学生与评价教师结合起来。教师应该建立从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多角度评价学生的观念。教师应该有能力通过评价,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课前对教学设计的评价 在备课中,教师要对学生是否具备完成预定教学目标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价,如果不具备,就要在开始播放光盘之前采取措施,适当调整教学目标。

(2)课中学生反馈评价

教师要对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况作出及时评价,主要评价以下方面的学生表现:

学生观看教学光盘时的投入程度;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表现;

学生的表现与教师备课时的预想状况的差异;

重视学生对教师或教学内容等的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作出及时地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方法,尽可能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需求。

(3)课后教师自我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要对照教学设计和课堂执行情况作出课后反思性评价和总结。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等方面的收获是否达到了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课堂上采取了补救措施有效吗?以后如何改进?

②观看教学光盘的方式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并取得了教学效果?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课堂上采取了补救措施有效吗?以后如何改进?

③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课堂上采取了补救措施有效吗?以后如何改进?

④还有哪些内容在今后需要重复、强调或者补充?

⑤本节课教学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用?有哪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避免?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改进和提高教学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评价时,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关注学生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