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清明菜式点什么?去酒楼吃饭

如题所述

1.吃荞菜

清明节吃荞菜是肇庆人的老习俗,“荞”的粤语发音与“轿”同音,寓意先人坐轿归去,免受乍暖还寒之苦。有些人还将祭祖的猪肉配上荞菜烹炒,或者用鸡蛋烧肉丝炸春卷,直至吃完全部菜肉,当年“行清”才算过完。

2.吃甘蔗

清明节肇庆还有吃甘蔗的习俗,寓意欢欢喜喜、甜甜蜜蜜。大人都会叮嘱小孩子,吃甘蔗要从头吃到尾,不能没吃完就扔掉。据说这样子以后做事情才会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3.做发较糍(音)

在怀集,按照习俗,清明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做发较糍,用糯米加上米粉用水调成迷糊,加上芝麻,花生米放在“铜托”里面蒸,有甜和咸这两种口味,沾沾的糯米混着满口的芝麻,花生香味,十分有嚼头。

也有不少人做油炸锅的糯米糍,圆形的大糍泡(也叫“大金球”)。以往,拜完祖先这些美食就会分点给小孩吃,寓意着保佑孩子们健康快高长大。

4.蒸发糕、包粽子

在广宁县,粽子和发糕是当地祭奠祖先必不可少的食品,“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而“发糕”则是寓意先人保佑后代发达。

小知识:

清明前,有些肇庆市民还会买来新鲜的柳枝,插在门上,寓意趋吉避灾。

广宁人称拜山扫墓为“修清”,有“修葺”的意思,指为先人墓地除草平整,拜祭祖先。“修太公清”人人都想搏“头彩”,哪怕是共一个太公的后人,谁家抢先“修得太公清”,谁家就先得到太公祖的保佑,为一年的工作生活开了好头。

清远

艾糍

在清远,艾糍是清明节必不可少的食物。浅绿色的小团子,蒸出来后变成墨绿色,刚蒸好的艾糍软糯甜香,口感略微粘牙,艾草清香浓郁,咬一口唇齿留香。

蒸艾糍也是有讲究的哦,在农村蒸艾糍,要用传统的大锅,用柴火蒸出来的艾糍会有一股独特的清香。

用花生、芝麻,白砂糖捣碎混合在一起坐馅料,特别香甜。

除了艾糍,还有黄糍,里面还包着笋衣、香菇、瘦肉等馅儿,吃起来味道层次丰厚。

潮汕

朴籽粿

每到清明节前后,潮汕的粿品店便会上架一抹翠绿,那就是朴籽粿。

潮汕有句食谚:“清明食叶”,这个叶指的就是用朴籽叶做出的朴籽粿。对潮汕人来说,吃过它才算到了春天。

做起来也简单,将朴籽叶和果实捣烂成汁,与大米舂成粉末,然后加再入白糖、泡打粉、凉水,混合成浆状,再蒸煮就行了。

刚出锅的朴籽粿冒着烟,散发青草的清香,中间开裂,像人咧着嘴,笑眯眯的,而且味道清甜,每年清明都甚是让人想念。

汕尾

薄饼

每逢清明节的早上上山祭祖,回家之后汕尾人都会用薄饼作为午餐。

薄饼有甜有咸,馅料可以千变万化的。咸制薄饼,内馅用豆芽,洋葱,椰菜,蒜,葱等炒熟,盛起,再把虾肉,鱿鱼干,鸡蛋等纯天然材料大火炒成。

要做甜的话,就可以用白粮、红粮、或者赤沙粮、芝麻、麻成、豆酥、贡糖、果酱等做内馅

惠州、河源、东莞

艾粄

一到清明时节,当地人也喜欢采艾做粄。

咸以萝卜、腊肉、香菇、虾米入馅,包成饺子状;甜以黑芝麻、花生、白砂糖入馅,印板造型,隔水蒸1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江门

鸡屎藤

在江门、新会、鹤山地区,清明节必备的过节小吃当数“鸡屎藤饼”。

别想歪哦,鸡屎藤,又叫鸡矢藤,是一种粗生的植物。鸡屎藤叶被揉碎后会有股鸡屎的臭味,但久闻有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

蒸出来的鸡屎藤饼,烟韧滑口,分外香味。

湛江

吃艾饼、发糕

清明前后吃艾饼,一年四季不生病。这是湛江民间的俚语。每到清明节,做艾饼已成为湛江人的传统风俗习惯。

还有湛江发糕,一般有白色和土黄色两种。经过发酵和蒸煮,成品孔细似针、闻之鲜香扑鼻、食之甜而不腻、糯而不粘。在湛江祭祖文化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食品。

广州

吃荞菜

广州人不吃艾糍,在祭祀完后,家人会将分到的猪肉带回家后,配上清明时节的菜蔬“清明荞菜”去炒着吃,简单,又温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4
1、广州:行清、吃荞菜
传统的广州人向来重视清明扫墓,有在正清当日“行清”的习俗。“行清”与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行清”则是一族人一起约定那一天齐齐去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广州人祭祀完了后,分了猪肉,并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家人会将猪肉带回家后,配上清明时节的菜蔬“清明荞菜”去炒着吃,还有不嫌麻烦的人家另外用这个“清明荞菜”配一些鸡蛋丝烧肉丝炸一些春卷吃,吃完了这些菜肉,这一年的“行清”任务才算完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