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如题所述

 一、转变观念,强化成本意识

一般说来,人是不希望别人控制自己的。严格的成本控制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不论对各级主管人员还是一般人员都是如此。但是成本控制是必须的,只有成本控制才能保证利润的不断增长,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要加大成本控制的宣传,不断学习,提高认识。养成节约及成本控制的良好习惯,真正理解成本控制是一项集体的努力过程,不是个人活动,必须在共同目标下同心协力;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本控制的信息,据以改进工作,降低成本。

二、建立健全成本管理机制

首先,建立一个对成本形成分级分口的成本控制管理体制。它由一系列有关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动作程序组成。其根本任务是通过划分各部门的成本管理范围,规定各部门的责、权、利,真正体现出哪里有影响成本变动的因素,哪里就有控制措施;哪里有成本费用发生,哪里就有成本控制。

其次,建立成本控制保证系统。由于清洗施工的多过程、多环节决定了我们的施工成本形成具有多过程、多环节、多层次的特性,因此,必须以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参与的成本控制思想为指导,建立和完善从合同签订、施工方案制定、施工协调、施工组织到验收离场等全过程的成本控制组织保证系统。

三、加强计量、提高基础数据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定额

在成本预测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现场考察不到位,缺少科学、合理的定额等造成预测的药剂、物资、人工的与实际有一定的差距。随着工程进度要求,作业环境发生的改变,成本定额也发生了改变,需要我们根据现场实际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总结,发现规律,及时予以对加药量、施工方案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成本控制要求。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才能反映成本变动的趋势。发现成本管理的不足,改进成本管理措施,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标准制定要符合实际,从实际出发,不要只是理论的定额,对实际工作没有指导作用。

四、定期进行成本分析,制定纠正与预防措施

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分析内容上,突破分析中以用药量为对象,并限于经济方面因素分析的方法,要把分析对象扩大到生产经营全过程,深入到技术领域,开展技术经济分析;在分析作用上,把分析重点由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转移到开展成本效益分析,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在分析时间上,增强分析时效,把分析由事后分析为主发展为事前分析为主;在分析范围上,不但要开展企业分析,还要推行责任单位成本分析。

五、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要变过去部分部门、少数人员抓成本的作法为全方位的成本管理,真正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跟踪考核,并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实施全员抓成本管理。对施工形成过程中的消耗和支出,逐一落实到各环节,通过经济核算、经营调度等信息沟通,进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发现偏差,及时分析原因,制定对策,落实整改,确保完成成本目标计划。

六、加强成本核算,严格实施同步控制

1、严格的费用审核制度

一切费用预算在开支以前都要经过申请审核、批准手续后才能支付,即使是原来计划上规定了的,也要经过申请和批准。其次,加强各项成本费用的日常控制,一要把好进货关,二要把好领用关,三要把好使用关。

最后通过各部核算员把各项费用实际发生额,进行收集、记录、传递、汇总和整理。通过成本控制数据的收集和汇总整理,使有关管理人员可以随时了解控制期内的成本水平是否达超过了预算成本,为科学地进行成本分析,实施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2、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规范成本考核制度

要奉行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在大的方面如设备引进,使用过程中进行产品质量跟踪,要做到严密控制。奖惩制度要与全过程的所有人员挂钩,并制定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我们不应该认为采购招投标会开完了,成本管理就得到了控制……

在小型材料使用上防止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制定出恰当定额,并对使用人员做到超标使用罚,节约一定要奖。利用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来节约成本。规范合理的班组或者每名员工的成本考核细则制度、与自身利益相关,自然使每名员工主动意识到节约成本的必要性,基层单位更应该完善成本考核制度。并且达到确实使员工信服的考核制度。

总之,要加强本公司成本管理、降低成本,一定要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严格成本管理。做到现场成本管理有章可循,杜绝在生产中因人为因素超定额的现象发生。同时还要制定长周期的本管理考核办法,按时考核作业现场的情况,及时召开成本考核分析会,解决施工作业现场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