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愤怒辩论的成语

如题所述

形容愤怒辩论的成语——答案:据理力争、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唇枪舌战、寸土必争、寸土不让、舌战群儒、力排众议、理直气壮。

1、据理力争

jù lǐ lì zhēng

【解释】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老兄既管了一县的事,自己也应该有点主意。外国人呢,固然得罪不起,实在下不去的地方,也该据理力争。”

【结构】连动式。

【用法】常用来指有理由的人极力争辩。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正音】据;不能读作“jǔ”。

【辨形】理;不能写作“里”;据;不能写作“锯”。

【近义词】力排众议、理直气壮

【反义词】强词夺理、理屈词穷

【例句】在是非问题上应该~;不能迁就忍让。

2、唇枪舌剑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解释】舌如剑,唇象枪。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象枪剑交锋一样。

【出处】金·丘处机《神光灿》:“不在唇枪舌剑,人前斗,惺惺广学多知。”

【结构】联合式。

【用法】多含褒义。用于辩论、争论、争吵激烈的场合。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剑;不能读作“jiǎn”。

【辨形】剑;不能写作“箭”。

【近义词】针锋相对

【反义词】促膝谈心

【辨析】~和“针锋相对”;都可形容辩论时言词激烈。但~偏重在言辞的尖刻;“针锋相对”偏重在对对方的攻击;或针对对方进行回击;还可比喻双方论点、行动  、立场尖锐的对立。

【例句】日内瓦,话重说。换~,议倾坛席。

3、舌战群儒

shé zhàn qún rú

【解释】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结构】主谓式

【例句】诸葛亮~,薛综谓刘玄德乃织席败履之徒。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

4、力排众议

lì pái zhòng yì

【解释】力:竭力;排:排队;议:议论、意见。竭力排除各种意议论,使自己的意见占上风。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结构】动宾式。

【用法】含褒义。用于众人争论、研究问题的场合。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近义词】无可争辩、一言为定、一手包办

【反义词】心猿意马、人云亦云、三心二意

【例句】厂长~;提拔了年轻的小李担任技术负责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18
怒发冲冠、 怒不可遏、 怒火中烧、 恼羞成怒、 勃然大怒、 火冒三丈、 大发雷霆、 怒气冲冲、 暴跳如雷、 咬牙切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