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的简介

如题所述

《黄帝内经·素问》 ,简称《素问》,(英文意译《noinclude》),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素问》与《灵枢》同为《黄帝内经》之组成部分。《黄帝内经》是中医现存最早最重要的一部医学著作,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奠基之作。
“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于岐伯也。”岐伯等人是上古医学家。《素问》是以黄帝与上古医学家问答的形式撰写的综合性医学文献。《素问》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但是至少初步形成于黄帝时代。它成书于西汉中晚期(公元前91年至前32年)期间。
《素问》原为9卷,但其古书早已亡佚。后经唐代王冰订补,改编为24卷,计81篇,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其后,又经宋代林亿校正,孙兆改误,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素问》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五行说、脏腑经络学为主线,论述摄生、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药物以及养生防病等各方面的关系,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保存了《五色》、《脉变》、《上经》、《下经》、《太始天元册》等20多种上古医籍的部分学术。
《素问》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几千年来在中医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这是后世所有医书所不能取代的。它是中医的源头,是所有学医者都不能绕过去的一座桥,是通向中医的成功之路。历代名医,未有不遵《内经》经旨,不精研《内经》者。张仲景写《伤寒卒病论》就曾撰用《素问》;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张洁古等人无不熟背,信手拈来;徐灵胎之《宗传》篇,认为此书“明受病之源,及治病之法,千变万化,无能出其范围”;王孟英著《温热经纬》,集其中热病文与后世论温热病条文于一身,乃能集温热病之大成。凡所有中医名著,未有不本于《内经》而著书者。
《素问》是中医界公认的中医源头,凡学医必有传授,有的传授自师傅,有的自学成才,凡自学成一代名家者,无不精通《内经》。《内经》学术源自黄帝与其为臣医者,如歧伯,雷公等人,故名《黄帝内经》。因其学术之价值之高,无可替代,学医者若不学之,医术决难提高,故入中医之门者,皆为岐黄之门徒。故不学《内经》,不为中医。何谓中医,此之谓也。
《内经》开中医解剖之先河,后人不知,以为中医无解剖,故有解剖始自王清任《医林改错》之说。实际上,黄帝医学(即内经之学术)非常朴素,就是简单的诊断加实证:诊断,解剖;再诊断,再解剖,然后记录实验数据,所以后来诊得相同结果时,就能够百发百中。后人不知,以为黄帝医学太过高深,实际上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其中不乏一些所谓名家。
要学中医,必背《素问》。《素问》集常见疾病于一书,临证必本于《内经》,此时则可信手拈来,万不可不遵经旨而乱来。《内经》即先秦以前医家之经验,后人不读,以为《内经》光讲阴阳五行,空洞哲学,实际上此书全篇皆是临床经验,实为中医最翔实的临床实验数据。后世若能有此一半严谨态度,则中医可兴矣!
“读经典,做临床”,名老中医众家齐言之,望后学者,勿蹈前人毁经灭道之途,悉心钻研《素问》等经典,勤于临床,则名家可望,而中医可兴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3
第2个回答  2019-11-1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