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宝宝皮肤护理要注意什么?

如题所述

随着秋天的到来,气温开始下降,天气也变得干燥起来。宝宝适应能力差,皮肤稚嫩,与成人相比需要更多的水分,容易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一系列“阴虚内热”的征象。做好各项保健措施,对维护宝宝健康十分重要。 1、给宝宝多喝水 秋高气爽,宝宝应该多喝白开水,不宜喝饮料。如果宝宝排斥白开水,可以试着 喝些菊花茶、乌梅汤、金银花露等。 平时多给宝宝吃富含水分的应季水果,如西瓜、梨、橙子等。各种菜汤也是补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汤可以稀释菜肴的盐分,并保持宝宝体内水分平衡。 2、少吃“上火”食物 刺激性食物应该少吃,容易“上火”,如大蒜、姜、韭菜、花椒、辣椒等。少吃偏咸的食品,因为盐分太多容易加速体内水分的散失。热量过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热性水果,如荔枝、桂圆、橘子等,也应尽量少吃。 3、呵护宝宝皮肤 妈妈在给宝宝擦拭或洗脸时宜选用柔软的毛巾,不要用力擦洗。每次清洗完毕后,需用含有天然滋润成分的儿童护肤品。 宝宝的嘴唇容易干裂。妈妈应先用湿热毛巾敷在宝宝的嘴唇上,使嘴唇充血,然后涂抹润唇膏。宝宝鼻腔内的黏膜比较容易干燥,妈妈可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滋润鼻腔。 4、不要贪吃冷饮 中医认为“寒凉伤脾”。即使体质好的宝宝也不能天天吃冷饮。除了限制冷饮以外,从冰箱拿出的饮料、酸奶最好放置在室温下15分钟后食用。 5、冷水锻炼 秋季宜用冷水擦洗以提高宝宝对冷的适应能力。冷水擦洗包括冷水洗手、洗脸、擦身、冲淋和游泳。冷水锻炼要循序渐进,先用与体温接近的水,然后逐渐降低水的温度。洗完后用干毛巾擦干。冷水冲淋适合3岁以上的儿童,动作要迅速,浴后用干毛巾擦至皮肤轻度发红为止。 6、预防腹泻 入秋后是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发病高峰期,又称秋季腹泻,主要累及3岁以下宝宝。妈妈一定要把装入口关”,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品,定期给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 7、营养调理 多给宝宝吃牛奶、豆制品、鱼、肉等高蛋白饮食。多补充玉米、全麦面包、小米、黑米等五谷杂粮,以防秋季便秘。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如菠菜、萝卜、胡萝卜、芹菜、花菜等,也应增加。总之,要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做到平衡饮食,才能减少秋季发玻 8、及时打预防针 及时预防接种,防范冬春季节高发的传染玻一般在注射疫苗后至少一个月,才能在宝宝体内产生抵抗传染病的抗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24
一、皮肤干燥
皮肤干燥是冬季常见皮肤症状,宝宝皮脂腺机能未发育完全,肌肤护理能力减弱,而冬天气温较低,空气干燥,致使婴儿皮肤更加干燥,对外界的刺激异常敏感,极易引起皮肤各种症状。
预防方式:
1、给宝宝冬季洗澡一周两次即可,不要太勤,每次洗浴时间不要过长,而且洗澡水不宜过热,洗浴时不要用力搓擦;
2、使用碱性小的浴液,洗完后可在宝宝身体上均匀涂抹专门的冬季护肤品;
3、保持良好的室内湿度,尤其是在暖气充足的房间里,可放置水盆或使用加湿器;
4、给宝宝穿着宽松舒适的棉质内衣;吃辅食的宝宝尽量禁食煎烤、油炸、咸辣、燥热等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以及豆制品。
二、冻疮
冻疮是由于气候寒冷导致局部血管痉挛、淤血而引起的,最易发生在身体的外露部位和血液循环不良的四肢末梢,无论是成人还是宝宝,都会受到冻疮困扰,而且宝宝发病率更高。
冻疮出现的部位一般是宝宝的鼻尖、手指、足趾、足跟、足外侧缘、耳轮、耳垂等部位,表现为局限性暗紫红色水肿性斑块或结节,会感觉到瘙痒、灼热或疼痛等。
预防方式:
1、由于造成冻疮的原因主是寒冷和潮湿,所以冬季外出玩耍时一定要注意保暖和防潮;
2、多给宝宝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注意全身尤其是手、足和面部的保暖;
3、鞋袜不要过紧,受冻部位不要立即用热水浸泡或在火炉上烤;增强营养,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
4、如果宝宝出现冻疮,可以用用时用消毒棉签蘸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即可大有改善。
三、嘴唇干裂

冬季,宝宝小嘴唇特别容易变干,甚至脱皮。与其他肌肤相比,唇部没有汗腺及油脂分泌,因此,宝宝很喜欢舔嘴唇。但这样不仅不能湿润口唇,反而会加速唇部的水分蒸发,从而使双唇更加干涩,导致越干越舔、越舔越干的恶性循环。
预防方式:
1、让宝宝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
2、对宝宝舔嘴唇的习惯说“不”。
第2个回答  2016-11-24
  冬季宝宝最常见的皮肤问题是过敏,也就是“湿疹”。常常表现为皮肤出现丘疹、红肿、硬性糠秕样脱屑及鳞屑结痂;有的可表现为头面部皮肤潮红,或有黄色油腻性鳞屑,头顶部甚至有较厚的黄痂。过敏引起的皮肤病,会让宝宝瘙痒难忍,大年龄的宝宝会自己搔抓,如果护理不当,则容易造成感染;而小宝宝只会以哭闹来表示自己的不舒服,或老是在大人身上磨蹭,不明就里的爸妈只会认为最近宝宝有点“作”。

  还有不少宝宝在秋冬季节会出现“烂嘴巴”的现象:表现为口角潮红、起疱,发生乳白色糜烂、裂口、结痂等,还伴有烧灼和痛感,一张口就容易出血,连吃饭、说话都不方便,这就是较常见的口角炎。其原因主要是在冬春季节,人的皮脂腺分泌减少,加上气候寒冷干燥,口唇及周围的皮肤就容易干裂,平时潜伏在口角周围的细菌容易乘虚而入,发生感染,而引起细菌性口角炎;其次,宝宝如果挑食、偏食易造成维生素B2的缺乏,影响体内生物氧化的进程而发生代谢障碍,出现口角炎、唇炎、舌炎、黏膜皮肤干燥等;此外,宝宝的一些不良习惯,如舔嘴唇、吮手指、吃零食、咬铅笔等,都会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过多的唾液从口角溢出,使口角温暖潮湿,易造成白色念珠菌(霉茵)生长繁殖,从而发生霉菌性口角炎。

  寒冷的冬季里,宝宝的皮肤会受到更严峻的考验,因为他们的皮肤细嫩、抵抗力差,对外界气温的适应和调节能力还很差,油脂分泌也相对减少,致使皮肤干燥,失去弹性,从而产生皲裂。此外,宝宝的皮肤含水量明显高于成年人,特别是3岁以下的宝宝。冬春季节宝宝的皮肤容易失水,而且,宝宝自我保护意识差,平时手足活动多,很容易发生皲裂,影响他的正常生活和活动。

  宝宝在冬季还非常容易遭受冻疮的困扰。冻疮是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下,肢体末端及耳、鼻等处发生的皮肤炎症。冻疮好发于手背、手指伸面、足跟、外耳、鼻尖及小腿下部,常呈对称性分布。初期皮肤苍白,相继出现紫斑或肿块。先有麻木感,继而发痒、肿胀、有灼热感,遇热加重。重者肿胀加剧,出现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疼痛明显,继发感染可致化脓。

  护理和预防

  1.保持清洁,温柔润肤

  宝宝的新陈代谢比大人快,而且活动量大,容易出汗,所以每天要注意为宝宝做好的个人卫生工作,应使用宝宝专用的沐浴用品,尤其洗手时不要用含脱脂剂的强碱性清洁剂。在每次清洁工作后,注意为宝宝涂抹婴儿润肤露,以保持皮肤滋润。

  2.调整饮食,纠正宝宝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过敏性体质的宝宝应调整饮食,对牛奶过敏的,可改喂豆浆或其他过敏儿专用的配方奶;对蛋白质过敏的,可只喂蛋黄;对其他食物过敏的,应停食该食物。局部可用些糖皮质激素的药物,但应避免长期使用。

  在注意膳食平衡、荤素搭配的基础上,多给宝宝吃些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B2的食物,如动物的肝、心、肾;禽蛋;乳制品;大豆;胡萝卜;绿叶蔬菜等。注意合理的烹调方法,如淘米时,淘洗次数不要太多,不要用手揉搓米粒;蔬菜先洗后切、切后尽快急火快炒,不要再泡在水里;熬米粥、煮豆类时尽量不放碱等,这样都可以避免核黄素被破坏与丢失,从而预防口角炎的发生。

  3.适当户外运动,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阳光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来说,是很好的纯天然免费“补品”。在冬季多带宝宝在户外进行活动,让阳光直接晒晒宝宝的小脑门儿,如果天气不是很冷,还可以露出宝宝的小胳膊小腿,让阳光直接晒到宝宝的皮肤,这对于宝宝的骨骼发育和预防佝偻病十分有效。

  入冬后则应注意给宝宝保暖,外出时尽量减少裸露在外的肢体面积,如戴手套、穿厚袜、戴护耳帽或耳罩。如果局部已经发生了冻疮,可搽些冻疮膏、维生素E软膏等。在外玩耍时,让宝宝少玩沙土,可减少皮肤皲裂的发生。

  宝宝护肤品细挑选

  用于宝宝皮肤护理的产品应该是温和、无刺激的。就预防性皮肤护理而言,最重要的是减少与刺激性物质的接触,并且保持皮肤的含脂量,后者对于保持皮肤的湿度很重要。由于宝宝经常需要清洁以便去除有刺激性的粪便、唾液和食物的残渣,因此,选择温和的清洁产品尤其重要。

  所以,最好使用专门为宝宝设计而且经试验证实温和的清洁剂和洗发精。婴儿润肤油是一种很好的介质,用它去除脂性物质比单纯用水去除的效果好,而且不影响皮肤自然含脂量,还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皮肤干燥或易受刺激的宝宝应适时涂抹有保湿作用的润肤露、润肤膏。
第3个回答  2016-11-24
秋冬季空气干燥,宝宝皮肤护理要注意保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