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偷听声音算隐私侵犯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刚跟朋友聊到奶茶,手机APP马上就开始推送奶茶相关的信息;刚去完医院挂号,手机页面就会弹出医患相关的新闻…比起精准推送带来的便捷感,一个更令我们担忧的问题是:谁在“偷听”?

第1个回答  2022-10-29
手机偷听声音算隐私侵犯吗?
手机偷听声音,这个就算侵犯隐私呀。
窃听别人手机属侵犯别人隐私的行为。

法律依据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信号的,构成“发现及泄露别人隐私罪”,处1年以上4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根据国家安全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谍器材,因此在我国,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是一般禁止持有、使用的物品,除非法律特别授权,持有、使用即为非法。对于有关机关确有需要的,其具体使用程序应做严格的限制,如国家安全法第10条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因侦察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第33条规定,公安机关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时,适用本法有关规定。这些程序规定目的在于防止有关机关滥用国家权力,侵犯公民权利。所有这些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构成了国家对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窃听是指秘密偷听、偷录他人言谈、动静,窃照是指秘密拍摄他人行为举止。窃听既包括行为人亲自偷听,也包括行为人利用各种工具偷听、偷录,窃照是用各种照相器材偷拍、偷摄。窃听、窃照关乎公民个人隐私生活自由权和企事业单位自主进行经营活动,不受非法干扰的权利,因而除非有权机关依法进行,均为非法。但是一般来说,行为人亲自偷听,或者用一般器材偷拍、偷照的,限于条件,危害不会太大,因此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构成行政违法,或者民事侵犯的,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然而运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进行窃听、窃照的,行为人的破坏能力极大,给公民生活自由和企事业单位的正常经营活动构成很大威胁。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如果将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用于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则会损害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第2个回答  2022-10-29

侵犯隐私,犯法行为。被监听属于隐私泄露,监听人侵犯了被监听人的隐私。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都属于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当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于侵权行为。隐私权属于一种具体人格权,而人格尊严是人格权客体即人格利益的基础,因此隐私权自然体现出人之尊严,保护隐私权即保护人之尊严。【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第3个回答  2022-10-29

手机偷听声音算隐私侵犯。

手机窃听违法。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行为人对他人手机内隐私通话记录、信息等进行窃听的,属于违法行为,一般处5日以下拘留或5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10日拘留,可以并处5百元以下罚款;如果行为人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进行窃听并造成的后果严重的,构成犯罪,应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
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4个回答  2022-10-29
手机偷听声音算隐私侵犯吗?手机偷听声音算隐私侵犯吗?
窃听如果造成严重后果的就是违法行为。如果你所谓的手机偷听是属于监听、窃听的性质,那肯定是属于违法的,但如果你所谓的手机偷听是将自己或自己控制的手机放置在某些公共场合来实现取证,则是否涉嫌违法需分具体情况来判断。
毫无疑问,如果您所谓的手机偷听已经涉及到了监听、窃听的性质,那毫无疑问,这肯定是违法的。
相关法律依据为刑法第253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以及刑法第284条: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但是,如果,你只是把手机放置在某一个公共场所,比如说酒店的公共大堂,通过录音等方式来实现取证的,则并不一定违法,因其本身在公众场合的特性,决定了并不一定要保护其信息的私密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所取得的证据,法院一般是会认可证据的合法性的。
拓展资料:不知情被录音是否侵权?
不知情被录音不一定构成侵权,法律规定,只有利来用他人隐私作出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才可以称为侵犯隐私权,只录音,不对外公布就不算侵犯隐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2条第二款规定: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第5个回答  2022-10-29
算,这是违法行为,建议不要这样做。窃听别人手机属侵犯别人隐私的行为。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公民有哪些隐私权
在现阶段我国公民享有哪些隐私权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民享有保守姓名、肖像、住宅、地址、电话号码等秘密的权利,未经其许可,不得加以刺探、公开、或传播。

2、公民的个人活动,特别是在室内的活动不受监视、监听、窥视、但依法被国家机关监视居住者除外。

3、公民的住宅不得非法侵入、窥视、或骚扰。

4、公民的性生活不受他人干扰、窥视、调查、或公开。

5、公民的储蓄、财产状况不得非法调查或公布,但是依法需要公布财产状况的除外。

6、公民的通信、日记、和其他私人文件,包括储存于计算机内的私人信息不得刺探或公开,公民的个人数据不得非法搜集、传输、处理和利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