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个回答 2016-01-17
土地革命路线的形成
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则是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帮助贫苦农民解决土地问题,才能调动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党成立之后不久,就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列入党的行动纲领。
基本内容
1931年2月8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发出《土地问题与反富农策略》的第9号通告,明确指出:农民是小私有者,他们热烈地起来参加土地革命的目的,不仅要取得土地的使用权,主要的还要取得土地的所有权。目前土地国有只是宣传口号,尚未到实行的阶段。必须使广大农民在土地革命中取得他们唯一热望的土地所有权,才能加强他们对于土地革命和争取全国苏维埃胜利的热烈情绪,才能使土地革命更加深入。
2月27日,毛泽东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的名义,写信给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信中指出:过去分好了的田(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了的)即算分定,得田的人,即由他管所分得的田,这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以后一家的田,一家定业,生的不补,死的不退,租借买卖,由他自主。田中出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还指出,这些规定,是民权革命时代应该有的过程,共产主义不是一天做得起来的。只有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所必需的政策,才是真正的走向共产主义的良好办法。
3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发布文告,正式宣布:"土地一经分定,土地使用权、所有权通通归农民。"到1930年底、1931年初,各个革命根据地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解决了关于没收土地的对象、土地分配的原则和方法、土地分配后的所有权,以及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等基本问题,形成了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的路线、政策和方法。
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地主、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意义
这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它经历了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历史性转变。期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12块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有100多次,遍及14省140多县(市),参加起义的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有数百万人。这些起义,高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旗帜,给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以有力的回击。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