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圈的利益冲突

如题所述

区域冲突与区域合作是区域关系中的两种重要表现形式,无论区域冲突还是区域合作,各自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基础——区域利益。对此,我们大可不必讳言。实际上,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这就是,由于受地方利益最大化的驱动,引发了很多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冲突,比如:地方保护、区域分割、合作缺失、各自为政等等。在部分领域改革尚未到位以及现行的内政体制、政绩考核体制之下,相邻行政区之间的利益冲突时常会呈现出尖锐化状况。地方政府代表本地利益,肯定具有追求本行政区范围内的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强烈动机,在客观上形成地方政府行为的局部化、地方官员行为的短期化倾向。具体来说,地方官员有责任为确保本地的发展而激发区域冲突,而无义务基于长期利益考虑而推进区域合作,任何不为本地谋利的地方政府和官员,都必将会在现实中处于一种十分被动的境界。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各个区域间受区域利益的驱动,不同区域利益主体为了获取各自的区域利益,都必然会为争夺有限的区域发展资源而展开角逐,从而激化区域冲突,形成了相互冲突的区域关系。这就说明,共同利益才是区域合作的推动力,而利益冲突则是限制区域合作顺利展开的阻力。然而,在开放的区域竞争格局下,每个区域利益主体在追求局部利益的同时,毕竟离不开其他地区的支持与配合,区域间除了矛盾与冲突之外,同样也需要建立相互依存和相互合作的关系。现实中,各个区域只有通过整合资源才能积聚优势,从而在增进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区域发展目标。
成渝两地同属西部,在全国布局中产业层次较低,产业发展也大致处于同一层次上,在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结构方面非常接近,并且对东部地区转移的产业承接能力也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因此,成渝之间非常容易对相似的区域发展资源进行争夺(比如资本、技术、人才等),进一步加深产业发展上相互博弈的困境,产生出两地产业结构趋同化的突出问题。由于成渝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似性,使得成渝城市群中的地方政府在产业规划、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不能统筹谋划,而是画地为牢,甚至置全局性资源浪费与生产能力过剩而不顾,竞相进行重复建设和生产,致使出现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其结果是对双方利益产生损害。
在区域合作与区域一体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主流的形势下,成渝两地需要放眼于长远和全局,更新发展思维,破解合作难题,化解区域冲突,打破行政边界,深化区域合作,增强区域发展合力,实现两地跨跃式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