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唯一彻底废除冕服制度的朝代吗?

如题所述

  是的。
  冕服,是古代的一种礼服名称。主要冕冠、玄衣、纁裳、白罗大带、黄蔽膝、素纱中单、赤舄等构成。是古代帝王举行重大仪式所穿戴的礼服。玄衣肩部织日、月、龙纹;背部织星辰、山纹;袖部织火、华虫、宗彝纹。纁裳织藻、粉米、黼、黻纹各二。即所谓的“十二纹章”纹样。另外,还有中单、蔽膝。均织织藻、粉米、黼、黻纹。此外还有黄、白、赤、玄、缥、绿六彩大绶和小绶,玉钩、玉佩,金钩、玉环及赤色袜、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15
严格说是的,只有清朝。大顺朝不被正史承认,李自成还没来得及做就被赶出北京。至清朝建立,因服饰政策变更冕服制度在中国亦随之终结,但冕服上特有的“章纹”清代仍饰于帝后礼服、吉服等服饰上。

冕服,是古代的一种礼服名称。主要冕冠、玄衣、纁裳、白罗大带、黄蔽膝、素纱中单、赤舄等构成。是古代帝王举行重大仪式所穿戴的礼服。玄衣肩部织日、月、龙纹;背部织星辰、山纹;袖部织火、华虫、宗彝纹。纁裳织藻、粉米、黼、黻纹各二。即所谓的“十二纹章”纹样。另外,还有中单、蔽膝。均织织藻、粉米、黼、黻纹。此外还有黄、白、赤、玄、缥、绿六彩大绶和小绶,玉钩、玉佩,金钩、玉环及赤色袜、舄。

中国的衣饰史历史非常长远。《易经》话「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黄帝始去皮衣,为上衣以象天,为下裳以象地。」河南荥阳发掘出5500年前的麻布,并同时得到带有淡绛色罗、纱、纨等带色带花的实物。到了夏禹时期,《论语》记载「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即大禹不在意自己衣裳而看重公家的制服。商朝是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朝代;《尚书》记载「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等同证明冕服确实存在。在甲骨文中也发现了「冕」字,是殷王的自称。

周朝是冕服正式确立的时代,后世记载「尊古礼」都是意图去还原周朝的典章制度。《周礼·司服》的冕服分成六款(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闝、玄冕),因此叫「六冕」。可以穿正冕服的有天子、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各级人员在重大祭祀场合,祭拜先王、宗庙的时候,需要穿着自己所属级别可以穿的最高级别的冕服。
冕服的制度,周代已经大备,上衣下裳,腰闲束以大带,前系蔽膝,足缠邪逼。而此后历代都有所不同。

战国
由于此时周室衰微,战国七雄在里约上都有所减损,对于实际需要上无用的韨佩等去而不用,到始皇时将六冕服的制度完全废止,只用元冕(即玄冕),也有说皆服袀玄之衣的。

西汉
根据现存的文献记载,对于西汉的冕服制度不甚明详,也没有提及其具体的形制。但并不能说是完全没有,从淮南王刘安的《主术训》中我们仍能发现当时人对古代的冕服制度还是略知一二的。此后到了王莽时期,冕服的形制已经略见端倪。大抵因其性质未完备,有不合古制之处,又经战乱,形制再失,直到东汉时才重新恢复。

东汉
孝明帝永平二年,诏有司采《周官》《礼记》《尚书 皋陶谟》篇,天子冕服从欧阳氏之说,备绣文彩十二章,玄上纁下。臣下从夏侯氏说,三公、诸侯用龙、山九章;九卿下用华虫七章,都有五彩,赤舄朐履。天子前后皆有十二旒,白玉珠。三公、诸侯七旒,青玉珠;卿、大夫五旒,赤玉珠,皆有前无后,旁垂黄纩。

曹魏
至明帝时,一直沿用汉代的制度,只是天子冕服刺绣,公卿等用织成的纹样。垂旒改为珊瑚珠。


初期仍沿用旧法,惟冕綖驾驭通天冠上,皂衣绛裳,以赤皮为韨,其余同前代。东晋时以翡翠、珊瑚、杂珠等饰冕旒。成帝时以白璇珠饰冕旒。

宋(指刘宋)
依魏、晋的制度,规定皇太子衮冕九旒。


仍照旧制,冕又名平天冠,广七寸,长一尺二寸,垂珠十二,皂衣绛裳,十二章纹,素带四寸,赤皮韨。


介帻通天冠,以白玉珠为旒,改韨为韛,佩白玉,垂朱黄大绶,革带,带剑。其余皆同前。


依梁制而有所减损,皇太子衮衣九章,诸侯等助祭平冕九旒,由前无后,画龙、山以下九章,五彩大佩,赤舄朐履。

北魏
孝文帝十年始制冠服制度,制式可见因袭北魏的北齐。

北齐
天子平冕黑介帻,垂白玉珠十二旒,用五彩玉,衮服皂衣绛裳,十二章,裩带朱韨,佩白玉,带鹿卢剑,黄赤大小绶,赤舄。皇太子平冕黑介帻,垂白珠九旒。上公九旒,三公八旒,诸卿六旒。三公用山、龙八章,九卿用藻、火六章。

北周
天子有冕服十二种,通用十二旒,但根据场合不同,章纹数量有所差降。其下公、诸侯、伯、子、男、上大夫、下大夫、士各有相应的冕服,亦以冕及章数分别差降。至此冕服的制度已经改变古制而变得乖异。

隋:开皇年间改革北朝的规制。
制衮冕垂白玉珠十二旒,黄纩充耳,玉笄,元衣纁裳,共享山、龙以下九章。革带、大带,素带朱里,外有上朱下绿缘边,韨同裳色,绣龙、火、山三章,鹿卢玉具剑,垂白玉双绶,绶闲饰三玉环,朱袜,赤舄。皇太子衮冕九章,垂白珠九旒,衣裳九章。其下的公、侯、伯、子、男根据等级,旒的数量依次递减。大业二年又增加大裘冕。衮冕按《礼记玉藻》《尚书》等采十二章的制度,增加日、月、星三章,大带,朱韛,其余同开皇制。此后天子惟用衮冕,自鷩冕以下不再服用。


初期因袭随代旧制,至武德四年着衣服令。天子之服有十四,大裘冕黑缯表面,以纁色为里,无垂旒,后长孙无忌以为大裘冕在夏季时不能穿着而请求废止,但是虽具令文却没能实施。其余冕服同样根据等级不同,其组成有所差减。皇太子衮冕九旒,衣服九章。群臣依据品级的不同,分别有鷩冕、毳冕、絺冕、玄冕、元冕,不仅在佩饰上依次差等递降,在颜色上也有所区别。此后开元年间又制定《开元新礼》,但总体上变化不大。五代:后唐以贞观四年冠冕制度为制;后周皇帝服衮冕。


宋代的冕服制度,议论纷争,几经修改。宋代开寳年间的冕服制度,无寳锦珠翠之饰,后加以珍异巧缛,虽经礼官和儒者的驳议,但最终因为其承袭已久,未能改革。至和三年,虽去其繁缛,稍还古制,但依旧是景佑年间以前的形制。至政和年间形制稍定,高宗中兴后乃按此而制之。其不足包括:冕板虽前圆后方,但作成方圆难分,俯仰不易辨;青衣绯裳,不合古制;山纹作尖锐形,失之稳重;笄变为青碧锦织成的天河带等。纹样仍为十二章。


衮冕垂白玉珠十二旒,黄纩充耳,玉簪导,元衣纁裳十二章,白纱中单,韨,革带,大带、剑、佩、绶。舄如金饰。


大抵依宋早期的形式。冕板天板下有四柱,前后珠旒二十四,青碧锦织成天河带,用十二章纹,中单,蔽膝大绶。小绶三,闲有三玉环。玉佩二,舄重底,有凉带一。也是不循古制而重加繁饰。


取宋早期及金代的制度,天河带加长至地,冕旒用珍珠,衮服用青萝,饰以生色销金,仍以十二章为纹,数量较金代有所增加。皇太子元衣纁裳,中单,蔽膝,玉佩、大绶、朱袜、赤舄。初期群臣不设冕服,后又依据宋制设立冕服制度,大致相同。大德十一年,拟采唐及宋代制度,但并未实行。


明代冕服制度亦多有更改,其制度更为具体,在沿袭前代的基础上,亦有所不同:冕綖下承以冠武,而不加于通天冠上;嘉靖年间将不相属的裳改为连属如帷的形式;将日、月纹的半径定为五寸;充耳用黄玉;变古制的五彩玉为七彩玉;华虫、宗彝纹绣之于袖。天子之下,皇太子、亲王、郡王、世子亦有冕服,形制依据身份等级不同而各异,但公侯以下则不设冕服。

中华帝国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建立中华帝国,恢复帝制。其登基时间穿着祭冠、祭服希望冕服制度可以恢复。但他的衣裳实际上是爵弁同得冕服的混合体,衣裳的用色、文章才是冕服的主要制度。
第2个回答  2019-07-25
清僵尸没毛所以带不了平天冠,只能穿戴僵尸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