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计划任务的关键绩效要素有哪些

如题所述

关键绩效要素(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关键绩效指标是用于衡量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的量化指标,是绩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具体拆分关键绩效要素的话需要分情况而言:
研发系统
1、组织增幅 指标名称:新产品销售额比率增长率和老产品市场增长率
指标定义:年度新产品订货额占全部销售订货额比率的增长率,老产品的净增幅
设立目的:反映产品研发的效果,体现公司后劲的增长,坚持产品的市场检验标准
数据收集;财务部
2、生产率提高
指标名称:人均新产品毛利增长率
指标定义:计划期内新产品销售收入减去新产品销售成本后的毛利与研发系统员工平均人数之比的增长率。
设立目的:反映研发系统人员的平均效率,控制研发系统人员结构和改善研发管理
数据收集:人力资源部
3、成本控制
指标名称:老产品技术优化及物料成本降低额
指标定义:计划期内,销售的老产品扣除可比采购成本升(降)因素后的物料成本降低额。
设立目的:促使研发部门不断完善和改进老产品,降低老产品物料成本,提高老产品竞争力。
数据收集:财务部
指标名称:运行产品故障数下降率
指标定义:计划期内,网上运行产品故障总数的下降率
设立目的:促使研发系统提高新、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降低产品维护费用
数据收集:市场部

营销系统
1、组织增幅 指标名称:销售额增长率
指标定义:计划期内,分别按订货口径计算和按销售回款口径计算的销售额增长率
设立目的:作为反映公司整体组织增幅和市场占有率提高的主要指标
数据收集:财务部
指标名称:出口收入占销售收入比率增长率
指标定义:计划期内,出口收入占销售收入比率的增长率
设立目的:强调增加出口收入的战略意义,促进出口收入增长
数据收集:财务部
2、生产率提高
指标名称:人均销售毛利增长率
指标定义:计划期内,产品销售收入减去产品销售成本后的毛利与营销系统平均员工人数之比
设立目的:反映营销系统货款回收责任的履行情况和效率,增加公司收入,改善现金流量
数据收集:人力资源部
3、成本控制
指标名称:销售费用率降低率
指标定义:计划期销售费用支出占销售收入比率的降低率
设立目的:反映销售费用投入产生销售收入的效果,促使营销系统更有效地分配和使用销售费用
数据收集:财务部
指标名称:合同错误率降低率
指标定义:计划期内发生错误的合同数占全部合同数的比率的降低率
设立目的:促进营销系统减少合同错误,合理承诺交货期,从而提高整个公司计划水平和经济效益。
数据收集:生产总部

采购系统
1、组织增幅 指标名称:合格物料及时供应率提高率
指标定义:指计划期内,经IQC检验合格的采购物料及时供应的项次各占生产需求的物料采购项次的比率的提高率
设立目的:反映采购系统管理供应商的能力,以及对均衡生产的保障能力和响应能力
数据收集:生产总部
2、生产率提高
指标名称:人均物料采购额增长率
指标定义:计划期内,到货的物料采购总额与采购系统平均员工人数之比
设立目的:反映采购系统的生产率,促使其减人增效
数据收集:人力资源部
3、成本控制
指标名称:可比采购成本降低率
指标定义:按代表性物料品种(重点是A类物品)计算的与上年同期比较或与业界最佳水平比较的采购成本降低率,在采购成本中包含采购系统的费用分摊额
设立目的:降低物料采购综合成本
数据收集:生产总部

生产系统
1、组织增幅 指标名称:及时齐套发货率增长率
指标定义:指在计划期内生产系统按照订货合同及时齐套正确发货的产值占计划产值的比率
设立目的:反映生产系统和公司整体的合同履约能力
数据收集:市场部
2、生产率提高
指标名称:人均产值增长率
指标定义:计划期内生产系统总产值与平均员工人数之比
设立目的:反映生产系统的劳动生产率,促使其减人增效
数据收集:人力资源部
3、成本控制
指标名称:制造费用率降低率
指标定义:产品制造成本中制造费用所占比率的降低率
设立目的:促使生产系统降低制造费用
数据收集:财务部
指标名称:产品制造直通率提高率
指标定义:产品(含元器件)一次性通过生产过程各阶段检验的批次占全部生产批次的比率的提高率
设立目的:提高制造质量,降低制造质量成本
数据收集:管理工程部

财经管理
1、组织增幅 指标名称:净利润增长率
指标定义:计划期内,净利润增长率
设立目的:旨在促进财经管理系统通过全面预算的有效控制和对货款回收的有效监控,促使公司最终成果的增长
数据收集:管理工程部
2、生产率提高
指标名称:财经管理人员比例降低率
指标定义:计划期内,华为技术财经管理系统人员平均数占公司员工平均数的比例降低率
设立目的:旨在促进财经管理系统减人、增效
数据收集:人力资源部
3、成本控制
指标名称:管理费用率降低率
指标定义:计划期内,公司管理费用支出(不含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率的降低率
设立目的:促使财经管理系统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有效地提高管理费用支出效果和降低管理费用率
数据收集:管理工程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17
绩效管理计划任务的关键绩效要素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目标和指标:明确和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指标。这些目标和指标应该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并且能够衡量和评估绩效的关键方面。

2. 期望绩效水平:确定期望的绩效水平,即组织期望员工在特定时间内实现的绩效水平。这可以通过设定具体的绩效标准和期望的结果来实现。

3. 任务和职责:明确员工的任务和职责,确保员工了解他们的工作职责和期望的绩效行为。这包括清晰的工作描述、角色责任和目标分配。

4. 绩效评估方法:确定用于评估和测量绩效的方法和工具。这可能包括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方法,如自评、上级评估、同事评估、客户评估、关键成果指标等。

5. 绩效反馈和沟通:建立有效的反馈和沟通机制,确保及时向员工提供准确的绩效反馈。这可以包括定期的绩效评估会议、一对一讨论、书面反馈等。

6. 奖励与激励:制定奖励和激励措施,以鼓励和激励员工实现高水平的绩效。这可以包括薪酬奖励、晋升机会、奖金、表彰等。

7. 发展和培训:提供发展和培训机会,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和能力,以支持他们实现绩效目标并进一步发展。

8. 绩效改进计划: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制定改进计划和行动计划,以解决绩效不足或改进的领域。这可以包括培训、辅导、工作流程优化等。

9. 监督和跟踪:确保绩效管理计划的有效执行和监督。这包括跟踪绩效数据、监控绩效进展和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以上列举的关键绩效要素可以帮助组织建立一个全面的绩效管理计划,以确保员工的绩效与组织的目标和期望相一致,并提供持续的改进和发展机会。这些要素可以根据组织的需求和情况进行定制和调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