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最讲义气, 士兵为何在他危难时毫无义气地离开?

如题所述

毛宗岗评《三国演义》有三绝:奸绝、智绝、义绝。

其中的义绝说的是关羽。

的确,《三国演义》有诗单表关羽关云长的义,为义薄云天,诗云: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

另外,又绘声绘色地写了一系列倾倒古今无数英雄豪杰的生动情节,让人色动神飞,豪情激荡:桃园结义;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擂鼓三声斩蔡阳;战长沙;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伤;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可谓报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不愧为千百年来绝伦逸群之士,神威无敌智勇双全的世之虎臣!

因为这份忠和这份义,关羽被后世统治者由“侯”封“王”,旋而进“帝”,最后被尊为“武圣人”。

到了清代,武庙(关庙)在数量远远超过文庙(孔庙)。仅北京一地,就有116座。而且,有些关庙的建筑规模也远远超过了孔子的文庙。

民间结义,也必定供奉关二爷。

可以说,关羽已成为了“忠义”的化身。

历史上的关羽,其事迹和经历虽然没有《三国演义》里面丰富和曲折,但艺术来源于生活,最终被后人封神的是关羽而不是张飞、马超、黄忠、赵云或别的什么人,说明关羽在包括军事在内的各个领域都远胜那些人一筹。

单以忠义色彩论,《三国志》记,关羽、张飞和刘备早年“出则同坐,入则同卧”,这份情谊,早超出了任何形式上的结拜。也因此,《山阳公载记》上记:马超入蜀后,得刘备厚待,常常忘乎所以,当面直呼刘备的名字。“关羽怒,请杀之”,关羽为刘备抱不平,跳了出来,要杀马超。这是一种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义气,江湖气息很浓,却也让关羽平添如许个人魅力。关羽身陷曹营之时,念念不忘打听刘备的消息,甫得到刘备的行踪,就不避刀斧而趋之。即使向被后人诟病的由关羽发动的襄樊大战,也是身为军人的关羽一心酬主而不顾个人安危的壮烈杰作!

至于关羽的无双神勇,从其斩杀颜良一事来看,称得上“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惊艳战例。

曹操要解白马之围,彼时,其兵力远逊于袁绍,面对强大的对手,军心不稳,士气不振,看不出任何可以取胜的迹象。

谁也没有想到,关羽“策马剌(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袁)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关羽单枪匹马闯入敌阵,将袁绍倚若长城的大将颜良刺落马下,从容斩下其首级,全身而退,而袁绍手下诸将没有一人能阻挡他!

这一壮举,就成了白马之战的转折点。

袁绍大军眼睁睁地看着关羽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生杀予夺,不啻于天神下凡,上下气沮。

曹操这边,信心大增,万众欢呼努力,很快赢得了胜利。

想想看,像这种以一己之力而定胜负的战例,值不值得大书特书?而制造这种胜利的主角,该不该大赞特赞?

所以,罗贯中倾尽毕生才力把关羽塑造成既忠肝义胆、又武力超群的战神形象,那是完全没有什么问题的。

可惜的是,英雄的结局大多都以悲剧收场。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如前文所述,已年近六旬的关羽深知蜀汉集团第二代人才短缺,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决定要在自己这一代人中完成北伐大业,策动了襄樊大战。

关羽非但武勇无双,而且胸藏韬略,腹匿兵机,战斗一开始,顺水顺风,连战连捷。曹操大将曹仁被打成了缩头乌龟,闭门不出,不断向曹操呼救。曹操派大将于禁、庞德率领七军来救援。结果,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

曹操胆落,一度有迁都避关羽锋芒之想。

三国时代第一阴谋家司马懿给曹操支了个点子,即极力拉拢孙权,允诺给孙权种种好处,让孙权在背后给关羽捅刀子。

孙权早就想拿下荆州了,无奈关羽长年坐镇,苦无良机,这会儿难得关羽倾巢而出,又得曹操相邀,大喜过望。

于是,在关羽正和曹操派来的援军徐晃打得难分难解的时候,孙权派吕蒙背后偷袭,夺取荆州。

吕蒙夺取荆州的手段相当卑劣。

一开始,他装病,对外发布消息,说自己快不行了,要回家养病。用这样低劣的伎俩骗过了关羽的耳目,暗地里率军白衣渡江,扮作商人,偷袭了荆州。

单单这样,还是不够。

孙权又派人拉拢刘备的小舅子南郡太守麋芳和镇守公安的将军士仁。

所谓“人无完人”,关羽虽然英明神武,但也有致命缺点,《三国志.张飞传》记载: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和张飞敬惜上层干部而轻视下层士兵相反,关羽善待下层士兵而轻视上层干部。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麋芳、士仁这两个龌龊小人本来就对关羽鄙视自己而心生恨意,又因在襄樊大战中供给军资不力,遭到关羽的责骂,恼羞成怒之下,不顾大节,卖主求荣,投向了孙权的怀抱。

这么一来,关羽的军事力量不仅大为削弱,而且断绝了军事援助和后勤补给,败局已定。

而在这样万分危急之际,刘封和孟达也因平日遭受关羽的轻视,拒不发兵救援,笑嘻嘻地坐看关羽败亡。

腹背受敌的关羽下场很惨,《三国志.吴主传》记: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权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余骑。

本来就已经成为了一支孤军,而在孙吴军的打击下,士兵四下解散,最后,关羽身边仅余十几骑。

呜呼,英雄末路,败亡不可避免。

可是,这里有一个问题:“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关羽只是轻视上层干部,对下层士兵向来爱护有加,为什么到了危难之际,这些士兵都不讲义气,一哄而散了呢?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这里透露出一个这样的信息:孙权占据了江陵后,把关羽士兵的家属全部捉了起来。

《三国志.吕蒙传》交待得更具体: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权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即父子俱获,荆州遂定。

原来,关羽从襄樊前线退军时,曾多次派人责问吕蒙,一肚子坏水的吕蒙使坏,掷重金贿赂羽派来的使者,并让他遍游关羽士兵的家庭。家属们多让使者带口信或书信给自家子弟。关羽士兵知道自己的亲属都掌握在孙吴人手里,而且待遇不错,再无斗志,纷纷离散。

是,关羽平日对自己不错,但还是家人重要,为了家人的安危,只能对关羽说声对不起了。

一句话,无关讲义气与否,主要还是孙权和吕蒙太阴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