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寒门难出贵子?和哪些制度有关系?

如题所述



说到魏晋南北朝的制度,首先要知道魏晋南北朝历经三百七十多年,并作为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古代中国各方面法律制度不仅取得了非常巨大的发展,而且官僚特权不仅仅是为统治阶级带来了好处,更是为广大农民,渴望求学的芊芊学子们带来了灭顶之灾以及深深的绝望。

魏晋南北朝更是我国历史长河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上承秦汉文明,下启隋唐文化之先河,在教育学制度上也是如此。但长久以来,人们在论及这一时期的教育制度时,常常用“若有若无,时断时续”来评价它。

魏晋南北朝正处于中国历史上战火纷乱、人们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躁动非常的时期。其实,在教育上来说,魏晋南北朝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上教育制度趋向多样化,细致化的发展时期。

就官学制度来说,它酝酿、产生了多种类型的学校,中央大学将汉代一学之制改变,实行双轨教育制度;在此之前,还设置庙学制度:并首设书、算、律三种单科大学;开玄、史、文、阴阳的正式官学之先河等等。这些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形式,更作为一种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国教育一千多年。

一、 文书处理用纸制度的改革。

造纸术的发明:

早在东汉时期,纸就成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经验和巨大劳动智慧的结晶,并成为世界上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之一。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就开始养蚕造丝,在那时,由于工业落后,劳动人民把上等的蚕茧抽丝以编制丝绸,然而剩下的恶蚕,病蚕只能丢弃。



在那时,人们充分发挥劳动智慧,利用漂絮法来制取丝绵。在漂絮完毕后,筵席上就会留下一些残絮,经过的时日长了以后,席上就会残留下一层薄薄的纤维薄片,在太阳的照射下,就会慢慢剥离下来,在那之后,就可以用于书写了。但是,这种副产物毕竟不多,在当时人们生活中也不是特别普及。

寒门子弟无法承受昂贵的纸张费用:

纸这般好东西一经出现,便被门阀士族、皇亲国戚所垄断了,普通旁人根本无法使用。要知道,造纸术在当时并未普及,技术也不够先进,无法大规模生产纸张,而纸张作为当时书写最为流畅,轻简方便的书写工具,更是价格高昂。就算是有钱的商人士绅,家中也不会有太多的纸张。

更何况,关于文书载体的具体规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纸取代简牍等其他载体之后有了重大变革。纸制的公文不仅在携带和书写上远远便捷于前代的公文,更是在保存使用方面深深影响了其他文书的处理制度。由此,普通人家连基本的书写工具都无法拥有,如何比得上贵族士绅呢?说到学习,自然是从一点一滴开始慢慢积累的,而那些寒门子弟,从一开始就输了。

二、 九品中正制对寒门子弟的不公。

不被政治所爱怜的寒门子弟:

说到制度,说到魏晋南北朝,自然必不可少的就是九品中正制了,九品中正制作为魏晋南北朝选取官吏的重要制度,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文帝曹丕指定的一项选官制度。



中正官将会根据士人的世、状,品来判定等级,从而为其定下官位高低。世:就是士人的家庭出身和背景;状:就是士人个人的品行才能;品:即由前两项来确定品级;由此观之,家庭出身越高,背景越是强大,官阶越高。在这时,普通的寒门子弟如何来获取高出身和强大背景呢?

家世成为寒门子弟无法逾越的鸿沟:

在当时,作为评议人物的标准就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而由于评议人物几乎是由门阀士族所组成的,所谓官官相护,中间多的是徇私舞弊,门阀士族完全掌控了官吏的选拔权力。所以在后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当中,才德标准不断被忽视,家世不断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了唯一标准。

最后,在西晋时期,最终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到了后来,九品中正制已经不再是普通的选官制度了,而是作为一种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黑暗工具,并且其本身已然成为构成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让无数有才之人不被重用,一身才华无处施展,说其导致家国衰落也并不过分。

三、 占田制、八议、官当、赎刑制度的强压。

无法喘气的寒门子弟:

所谓占田制,就是一种为了保证政府收入,又保护士族特权的一种极其不公平的土地制度。占田制并不是官府授田,更不是将地主的天地授予农民,而是在破坏屯田制度的前提下,允许那些无地农民占领并开垦荒地,这种做法并不是对于官僚士族的特权加以限制,反倒是为了确认和保证士族占到足够多的大量土地和户口。那些普通的寒门子弟就连饭都吃不饱,如何静下心来学习呢?



反之,那些门阀子弟却被保护得无比的好。所谓八议,就是古代为了庇护统治阶级成员的罪行,而给予的减免刑罚特权的特别审议机制。这个八议实际意义上已然成为了门阀士族的护身符,更成为了其逃避和减轻法律制裁的护身符,以至可以堂而皇之的犯罪。其实质就是古代法律伦理化、儒家化进程的体现,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和等级制度的目的显而易见。

受尽眷顾的门阀子弟:

要知道,在封建统治下,封建统治阶级才是那个社会的主体,故曰,封建阶级才是受到神仙保佑的人们。官当制度就是那些个神仙之一,即若有官员犯了罪责,就可以用夺取爵位、削除名籍和免官来抵罪。官当制度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古代官本位的思想,说到这,国家统治者对于在朝官员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这更是由封建专制制度本身的自带别样化属性所决定的。

同官当制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不得不说的,就是赎刑了。所谓赎刑,就是按规定缴纳一定的钱财来折抵原定好的刑罚。这些制度无不有利于门阀士族子弟,这更是将士族子弟的嚣张气焰推向了顶端,导致上层无法无天,下层苦不堪言的局面出现。

四、 家族教育的兴盛发展。

私学的盛行:



由于社会混乱不断,门阀制度盛行,家族门第观念不断强化,在此时,家庭教育也随之相伴而生、异军突起,并在当时独树一帜,兴盛发展。私学的兴起,更是使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封建基本伦理道德规范得以继承和发展,更是促进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和进步,继承和发展古代传统文化,在为封建社会培养各式人才等方面起着极大的作用。

但其的弊端却毁了一代又一代的寒门子弟。私学多是有家族士绅为家中子弟教育学习而开办的,其中的先生是由士绅花钱去请的文人,用以自家及好友家子弟来学习的。所以,在自身和文化素养上,那些寒门子弟就比不上门阀子弟。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那些寒门子弟连基本的文化储备都没有,终日在压迫下生活,就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保障,何来的银钱去请先生呢?当然,这也有了,寒门子弟不畏艰险,不惧严寒而跋山涉水去拜师求学的佳话流传于世间。

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寒门子弟:

要知道,在当时那样一个时代,可以安安静静,平平安安的生活在自己的国家是极其幸运的。然而,在长期战乱的迫害下,在各种封建不公正待遇的逼迫下,农民只能卑躬屈膝,任那些贵族士绅、门阀士族随意欺辱,在经过各种各样的凌辱后,农民最后变得麻木、呆板,毫无人气。



并且,农民的地位在当时是相当低的,不仅每天要做许多繁重的农业劳动,要耕地养活自己、养活一家人,还要遭受地主的剥削和欺负。然而,国家高昂的赋税更是压倒了一个家庭的脊梁。

然而,作为一个农民,除了耕地,什么都不会。他们没有办法反抗,只能默默忍受,没有能力反抗,更不敢反抗。说到民以食为天,其实农民作为社会的最底层人员,是最应该受到保护的一类人。但却由于社会的动荡混乱,盗匪横行,并且朝廷常年征战,而这些战争和动乱的成本和后果都需要由农民来承担。在这般情况下,还能坚定求学的,怕是屈指可数,寥寥无几,少之又少。

结语:

自古往今来,寒门贵子都会成为一个话题中心。然而,从夏商西周的世袭制度,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以及隋唐元明清的科举考试制度,再到如今我们的高考制度来看,寒门似乎真的再难出贵子。

的确,时代现如今在飞速的发展,先进的东西不断出现,人们对生活水平差距不断被拉开,要知道,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水平也可以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化和教育都将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东西,是一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和精神来源,不断推动着发展不断向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