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赘婿与庆余年有相似之处,而且有一点比庆余年高明,究竟是哪个地方?

如题所述

相同的人物设定与基本的故事情节。

许多人认为,这部剧更像是《庆余年》的翻版,最初的《庆余年》虽然时间不长,但却引发了大家追捧的热潮,着实精彩,大家都盼望出第二部,没想到没等《庆余年2》,反而迎来了《赘婿》。这两个剧本有很多相似之处。

总的来说,主要有两点:

都是穿越剧

如今的越剧似乎并不风靡,其实是拍摄手法和故事情节的问题,穿越从来就不是问题所在,而是一种手法。“庆余年”的主角范闲是一个灵魂穿越者,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从小就知道自己是谁,只是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来到这里,有很多疑问伴随着他,他长大后带着这些疑问踏上了京城,开始了一系列升级的打怪之旅。

多才多艺之处

但是如果从欣赏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该剧的情节并非简单的“庆余年”套路,在某些设计和表现手法上比“庆余年”更高级,虽然这个情节的穿越题材仍然已经烂透了市场,但与市场不同的是,主角宁毅这次的穿越并非是被迫的穿越,而是一种主观的重生,在大多数的穿越剧中,主角都是误打误撞地进入了某个时空,然后再开始另一段人生。但是剧集不同,郭麒麟扮演的宁毅,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这也是该剧的亮点。

假如范闲在《庆余年》中是用现代思维开小灶的话,那么宁毅就是光明正大地开挂,不仅把现代的食皮鸡蛋照搬到了过去,开连锁店,如今思维的商业套路用的也是驾轻就熟,比如“拼一刀”、“苏宁易购”、“先下订单后发货”等等,如今市场上那个年代的思维方式,简直就是在古代冷兵器战场上投下的炸弹,毕竟这些套路都是从古往今来的无奸无商商人经过几百年、几千年的浓缩演变而成的,也正因为如此,才使该剧产生了“情理之中,意想不到”的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剧情基本相同

现代的人们重回古代,最重要的是展示自己的知识储备,比如宁毅(郭麒麟)在自己娘子的布行中推出的按价格划分不同区域,商店门口设置停车区,拼刀刀等,都是一些商业竞争的常规手段,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很新奇,甚至有点离经叛道。那么背诗呢?在文化层面上压榨一些无耻的小人。范闲背过,得了一个小范诗仙的美称,宁毅这一边不太一样,是一种歌舞形式,不过也足以让那些小人大吃一惊。

因为剧中很多演员都是《庆余年》的演员,一开始还真的以为这两部剧是不是同一个导演或编剧,这两者是不是有着某种关系?但了解了下,除了出品方及演员,好似没什么关系。

赘婿与庆余年的关系

《赘婿》改编自写了近十年才完结的网文,号称网站第一历史文。要论原著而言,两者还是有着相似之处的,都是穿越,虽然穿越的方式不同。

而这部剧虽然看上去是穿越,但其实是借剧中作者的笔触来实现人物及故事的转移。但也有人说,《赘婿》编剧讲故事的水平和《庆余年》差了不止一个段位。而导演却非常敢选演员,也非常会利用商业运作,让这部剧精彩又好看。

演员的不寻常搭配

在演员搭配上,《赘婿》的导演可以说是非常创新。

宁毅的前世是一个高大帅气的商业巨才,跟郭麒麟这样偏可爱型的形象根本就不搭,但导演却偏偏选了这样一个反传统又接地气的演员来引起观众的好奇心与认同感。

因为一般电视剧中出现的不是腹黑多金的霸道总裁,就是深情款款的成功人士,而如今突然出现一个接地气,又亲切的大男孩,在志同道合美人的相伴之下,事业上大展宏图,这样的定位,岂不是让大家更加地有期待感?

而从《庆余年》出来的宋轶郭麒麟姐弟俩,既有着那剧大火剧累积的观众缘,又各自展现着两个人的独特魅力,让整个故事看上去就非常精彩。

主基调的延续

可以说这部剧的主基调还是延续了之前《庆余年》的幽默搞笑,而制作方又选在了春节这个喜庆的节日,让全家人围在一起看剧中的主演们,在嬉笑怒骂间,打败一个又一个对手。

虽然相比较而言,这部剧少去了太多的权谋与利益的攻心戏,但看郭麒麟的表演还是很过瘾。在新婚之日,面对着对方的蓄意捣乱,宁毅就非常聪明地给我们解惑了古代滴血认亲的真相。

因为从前的宁毅很傻,是苏檀儿执意要将他入赘,所以苏家人并不看好他,也随时想要看他的笑话,但拥有了江皓辰聪明头脑的宁毅,在接下去的剧情中,更是发挥了他的实力,让所有人,当然也包括观众刮目相看。

同时,苏檀儿也在跟他的风雨同舟中,逐渐被他所打动,真正走到了一起。而跟《庆余年》相同的是,宁毅也从一开始独善其身的赘婿,成长为了真正胸怀天下的人。

其实,从整个故事套路来讲,还是挺俗套的。又是一部主角及众人的的成长戏,但主基调而言还是积极向上的。在幽默搞笑中,揭示人心的邪恶。

有讽刺意味

再加上鸡腿姑娘(庆余年的林婉儿)、羊排姑娘(赘婿中的苏檀儿)到处都是,总而言之,《赘婿》不只是用了《庆余年》的原型,在许多地方都体现了两部戏的相似之处。然而,尽管在《赘婿》中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庆余年》中却没有《赘婿》,这是一种讽刺。

更有甚者,该剧还巧妙地运用了反讽的手法,在古代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女人的地位简直可以用卑微来形容,但该剧正好反过来了,虽然没有明确说明那个时代的男女地位如何,但“男德学院”的成立,已经算是打破了传统,而我们所知的“男德学院”,也都反过来用在了剧中的“赘婿”身上,她们怕夫人的程度用现在的话来说,绝对是“妻管严”,但凡惹娘子不高兴的话,所受的惩罚,她们也不会觉得不正常,反而觉得理所当然,这不正是那个时代男女之间的真实写照吗?

因此作者这一举动或许也是想表达一下女性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不可缺少的地位吧,所以无论如何,《赘婿》虽然不会成为经典,但与烂片的定义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不管怎么样大家,看着开心就好,关于背后的商业价值,让他们自己争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8
应该是结局,因为这两部剧的结局有点相似的地方,但是庆余年的结局并不好。
第2个回答  2021-04-08
我的感觉是前面的故事拖拖拉拉,故事草草收场。男女主角感情戏让人无法入戏。整部剧没有不可预知的转折。反正很无聊,只有几个镜头有点搞笑。
第3个回答  2021-04-08
虽然《庆余年》与《赘婿》有不少的相似之处,但《赘婿》里有一个地方却是《庆余年》没有的,那就是男女地位的讽刺。古代男尊女卑很严重,女的一直是被三从四德压的站不起来,在《赘婿》这部电视剧中,有赘婿甚至是一大批的存在,他们学习着如何伺候夫人,把这个变成了一门学问,就如古代女子熟知的三从四德,这部剧把男女的地位对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