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蚯蚓的土里出现了很多很多很多特别小的白色的很细的小虫,是啥,

如题所述

没有发酵腐熟配置营养土,施入土壤病虫害较多,动物粪便里、农作物秸秆、下脚料里含有病菌、虫卵、病毒,如果直接施入土壤,会在土壤中漫延、滋生、孵化,危害农作物生长,爆发病虫害疫情。

养花时间长的人,经常会遇到盆土生虫子的情况,下面我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一、预防法。盆花在上盆前,将盆土装入大一点的旧食品袋中,浇入开水,系紧袋口,放置于阳光下曝晒一天,再摊开晒干后使用,可起到杀灭虫卵的作用。

二、化学法。盆土内长期潮湿,引起虫害发生,可购杀虫剂,喷洒灭虫,室内盆栽避免使用。

三、改变害虫的生存环境,将花盆搬至干燥、通风的地方,晒太阳,注意要及时浇水,喜阴花卉,如兰花、文竹要遮挡植株,防止晒伤叶片。

四、更换盆土。采用灭过虫、灭过菌的合适盆土,进行彻底换土,换土之后,要注意遮阴养护一段时间后,才能转入正常养植。

总结:种花土里生虫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导致生成的原因也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土壤没有处理好,许多病菌虫卵和害虫都是在土壤中生存或者越冬。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换盆儿,就是换土。如果还没有开始上盆的话,就在上盆前对土壤进行消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1
不是小蚯蚓,是尖眼蕈蚊的幼虫。

形态特征
成虫:该虫最大的特点是虫体较小,雄虫体长2.7-3.2毫米,暗褐色,头部色较深,复眼有眼毛,胸部黑褐色,翅淡灰色,长1.8-2.2毫米。宽0.8—0.9毫米,腹部暗褐色;雌虫较大,体长3.4—3.6毫米,翅长2.8毫米,宽1毫米,腹部较大。
卵:长圆形,初期为乳白色。
幼虫:初孵化体长
0.6毫米左右;老熟后长0.8—l毫米。幼虫半透明的。它们很难发现但是在植物根部的土壤旁边很容易找到,当土壤感染很严重的时候,在表面会形成耀眼的丝状线体。
蛹:在薄茧内化蛹,长3—3.5毫米,初期乳白色,三天后呈黑色。
3.发生特点
该虫主要发生在腐殖质、有机质多的盆土上,主要发生期为每年2月一11月,平均温度在15一20℃的3—5月是发生高峰期,平均每盆有50头以上,每代害虫生活周期30—35天,一对成虫平均产卵300多粒,一年发生8—10代,繁殖速度相当快,如不注意防治,易造成暴发危害局面。在室内,害虫的发生数量和时间,与浇水和泡水有关,一般浇水和泡水后3—5天,成虫发生数量明显增多。

当花盆里的泥土里面长了很小的白色小虫,可以去除一层5厘米的表土,适当的松盆土,找一个比花盆更大更深的水桶或水盆,把水装到比花盆在较高的水位就行,松土三个小时后把整盆花往装有瓶水的容器中浸泡,缓慢的把花盆往水里沉入,沉到水从花盆渗透出水为止,浸泡十分钟后这些小虫容易死亡。盆花十分钟后移出放置在向阳通风处,最近不易晒太阳能防脱水死亡。去除5厘米的表土可用
其它的营养土或腐殖土填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