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明明知道燕王能力强,却不立其为帝,结果导致内乱呢?

如题所述

明成祖朱棣,的确有一定的本事。在他还是燕王之时,便奉命出塞扫荡蒙古,斩获颇丰。在性格方面,朱棣与朱元璋的相似之处也不少,遇事果决,心狠手辣,崇尚严刑峻法。但朱元璋最终并没有立燕王为继承人,即便在正牌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还是确立了朱棣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而不是与自己在各方面都相像的朱棣。

这就很令人费解,按理来讲,朱棣作为一位久经考验的藩王,各方面的能力都要比毛头小子朱允炆高出不少。朱棣若继位,则具备足够的威信震慑住朝中大臣,同时以他的能力使得大臣各尽其才,充分发挥明朝朝廷的“团队性”。但朱元璋偏偏没有这么做,原因究竟何在?

朱元璋从元朝手中夺取天下,虽然朱元璋本人承认元朝为正统王朝,但元帝国的统治者毕竟是异族。朱元璋宣传元朝的正统性,实则为他“顺天应人,继承大统”创造了合法性,这是出于政治目的。但用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当时的元朝蒙古人统治,毕竟是“异族入主中原”,朱元璋最初的口号也是类似于“驱逐鞑虏”之类,因此,朱元璋在行政上必须体现所谓“兴复汉室”的特点。宗法观念,便是“正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点。

朱元璋希望通过以宗法手段规制皇室内部的秩序,以体现一种“官化儒学帝王”的文化正统性所在。因此,朱元璋编纂了《皇明祖训》,其中规定了皇室成员每一支系的名字字辈,皇位继承规则等等。其中,对于皇位继承的规定便是,嫡长子继承,皇位永远由太子朱标一系垄断,若无直系继承人,则兄终弟及。这种继承方式与周代的宗法制中规定相同。立嫡以长不以贤,这是朱元璋表明他“驱逐鞑虏”成功的举措。但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朱元璋表面上做了许多类似的工作,但明朝在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元朝的影响,如朝贡体系的完善,民间服饰,社会组织形式,甚至军队。这一切影响,朱元璋并非不知道,但这些势无法通过行政手段去打断的。

除了彰显文化正统性以外,朱棣的出身也是朱元璋不重视他的一个重大原因。朱棣在靖难之役成功后,修改了明太祖实录,这一点乃是共识。他修改实录的一个重要目的便是为了给自己“换个妈”。根据现存的实录以及明史的记载,朱棣的生母为马皇后,如此则朱棣的身份为嫡子。然而,种种证据表明,朱棣并不是马皇后的亲生儿子,他的母亲应该是朝鲜妃子,一个地位并不高的妃嫔。这样的出身,皇位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来继承。所以,朱棣继位后,不惜“乱认妈”来抬高自己的出身。

此外,朱元璋对于朱允炆的喜爱,也是朱棣未能被确立的重要因素。朱标在世时,乃是当之无愧的皇太子,不仅因为他的嫡长子身份,他在各个方面似乎都完美得无懈可击。朱标是一位爱护弟弟的好大哥,朱元璋的其他儿子,包括朱棣在内,无一不对他充满尊敬和爱戴;同时朱标也是处理政务的一把好手,他能够巧妙地处理与大臣的关系,同时对于政务都能做出正确的决断。因此,朱元璋非常喜爱这个儿子,一直有意让他参与朝政——这对于朱元璋这位权力欲望极强的皇帝而言,是很不容易的,但他却主动让儿子与自己分享统治权,可见他对这个儿子给予厚望。

朱标去世之时,朱元璋多次嚎啕大哭,可见他的心情。因此,朱元璋将自己对于朱标的希望和情感,寄托在了朱允炆身上,朱允炆也挺争气,用自己的行动得到了自己祖父朱元璋的信任。因此,朱元璋毫不犹豫地立他为皇太孙。

然而,朱允炆毕竟是年轻,削藩之时操之过急,最终导致靖难之役的发生。建文四年,朱棣的军队攻入南京,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棣继承皇位,从此明朝的皇位便落到了朱棣一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9
因为那时候的嫡长子继承思想非常严重。燕王不是嫡长子,所以太子是朱标,而朱标死后嫡系传人是朱允炆。
第2个回答  2020-10-20
古代都是传位长子,家家户户也都是长子是第一位的,如果他打破传统,传位给朱棣,就相当于开了一个不好的头,无论大家、小家,所有人都想觊觎长子的地位,容易造成混乱;还有就是寄于对长子的感情吧
第3个回答  2020-10-19
因为他不想看到兄弟相残的局面,有能力的不单是只有朱棣一个人,立他为帝其他兄弟也会造反。
第4个回答  2020-10-19
因为朱元璋很自信能够管住朱棣,因为他把朱棣调去了北方驻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