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该不该有车补?

如题所述

在公务员发放车补已成既成事实的大背景下,再去讨论公务员该不该领车补已经没有意义。

公务员该不该有车补?

答案是肯定的。

机关单位公车改革货币化是有现实意义的。

第一,从大的方面来讲,它的确节约了财政成本和支出。以前没有公车改革前,机关单位大量购买公车,以及由此产生的油费、保养、维修等费用的支出,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对财政造成了不小压力。现在公车改革后,绝大部分公车被取消拍卖,以货币化形式发放到每个公务员头上,虽然支出也不小,实际上比公车改革前节省了不少。以本地财政部门数据为例,一年下来至少比原来节省了一亿多。

第二,从个人而言,取消公车后发放车补是必要的。以小公所在地区为例,所有机关单位都在新区,而绝大部分公务员都住在老城区,两地距离30-40公里,来回六七十公里,除了少部分坐公交车外,其余人员基本上都自己开车,一个月光油费支出至少五六百元以上,如果没有车补,相当于工资又少了几百元,对于平均工资三四千的本地公务员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无疑会加重负担。更何况,现在公务员几乎都是私车公用,还没有考虑工作用车需要的油费支出。如果公务员没有车补,车改后谁来承担这些费用?

第三,公务员有车补其实本身没问题。现在之所以很多人有意见,主要与几个方面原因相关:一是部分公务员确实没有太多公务用车需要,或者实际上有保障用车(比如部分领导),货币化形式的车补等于给了这部分公务员增加了福利,由此使得很多没有领到车补的人产生了意见;二是部分群体比如乡镇事业编因为工作需要,实际上有公务用车需要,而他们又不享受公车改革政策领不了车补,私车公用还要自己掏钱填车费,对他们而言的确不公,由此产生了意见;三是绝大部分地区的事业单位人员(参公除外)都没有车补,而采用实报实销的方式解决公务用车问题,而这部分人员的数量又数倍于公务员,他们领不到车补,涉及切身利益问题,自然会有意见,因此关于事业单位人员该不该领车补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

而事实上,如果真正像事业单位人员呼吁的那样给所有事业编和公务员发放车补,不仅不能减少财政开支,反而还会增加成本支出,有悖于公车改革的初衷。这显然也不行。

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涉及利益问题,很难一碗水端平,因此不管怎么改,只要有一部分人领不到车补,必然有不同的声音。真正要解决杂音,唯有一种方式可以解决,那就是不管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都采取实报实销的方式来处理公务用车需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