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关羽为什么不听诸葛亮的话“北抗曹魏,东和东吴”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03

建安十六年,应益州牧刘璋之邀,刘备率军入川协防曹操。本已有取川之意,刘备大军一直在沿路的收买人心。此事被刘璋知晓后,刘璋开始反攻刘备。也就是在入川作战期间,军师庞统被冷箭射死于落凤坡。远在荆州的诸葛亮被刘备一纸命令调入益州作战。

临行前,诸葛亮按照刘备的命令,把荆州交给关羽,并把马良,伊藉等人留下来协同关羽镇守。而关羽对于荆州的镇守,主要是“以力拒之,分兵拒之”。但是,关羽的镇守策略被诸葛亮所否定,改为“北拒曹操,东和孙权”。

可是,关羽虽然按照诸葛亮的命令来镇守荆州。但是,随着局势的变化,远在许都的曹操和近在江东的孙权却开始搞事情。

建安二十四年的时候,刘备刚拿下汉中不久,便有细作来飞报,说曹魏和东吴暗中联盟了。曹操和孙权的联盟,这无疑对刘备势力是一次很大的打击。毕竟,刘备的兵卒都在西线,再加上长时间的作战,当时并不宜马上投入战斗。


细作人探听得曹操结连东吴,欲取荆州,即飞报入蜀。


所以,为了能够打破曹吴联盟,刘备势力就必须针对其中一方进行震慑。因此,在刘备和诸葛亮商议之后,决定镇守在荆州的关羽开始北伐,兵向樊城。


孔明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诰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


到了这里,不难发现,起兵攻打樊城一事,是刘备势力商议之后所做出的决定,关羽在其中也就是听从安排而已。所以,关羽镇守的荆州还是“北拒曹操”。

至于“东和孙权”,关羽还是有遵从的。只不过,孙权的做法实在是不太地道。在建安十六年左右,便曾派遣江东的官员到荆南为官。但这些官员到了荆南后,便被关羽给赶了出去。毕竟,关羽是荆州的镇守大将,这件事关乎的是蜀汉的领土问题,关羽做的并没有错。

而后,孙权还不死心,竟然向关羽提亲,要让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为妻。如果为女儿说媒一事是刘备提出的话,关羽说不准就接受了。但是,这却是孙权提出的。孙权是东吴的君主,而关羽是荆州的话事人,如果两者联姻的话,那远在益州的刘备怎么想?这不是把关羽往火坑里推嘛,所以,关羽言正义辞的拒绝了。

只不过,关羽身为武将,他说话的方式很直接。所以,孙权就认为是关羽扫了他的面子,而且还把自家儿子说的如此不堪。再加上之前江东官员被赶出来的事情,孙权也就更加和刘备势力有间隙了。

所以说,不是关羽不遵从诸葛亮的交代,而是江东对荆州的占有欲望太过强烈。虽然之前两家有了湘水之盟,但主要矛盾还是存在,爆发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