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铁路在1949年之前的情况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当时广州主要有三条铁路在此交汇
广九铁路:指由1910年起连接香港九龙(尖沙咀)及广东省广州市(大沙头)的城际铁路系统,也是连接九龙及广州的第一条铁路。当时分为两部份,即中国境内的华段及香港境内的英段(当时香港是英国殖民地),路轨等基建设施分两地管理。铁路始建于1906年,英段于1910年通车,华段则于1911年通车。来往两地的直通车服务曾因抗战及内地解放而停办,来往两地的长途客车(港穗直通车)于1979年才恢复行走。1911年10月8日,华段铁路通车,并开通来往香港与广州的直通车服务。华段线路当时为单线,由位于广州大沙头(今天白云路、广九大马路处)的广州站向东南引出,在石龙前越东江及其支流,经樟木头,到达新安县(今深圳市),在罗湖桥与英段线路连接。1937年,民国政府修建粤汉铁路广州北站至广九铁路石牌站的一段铁路,称为广北联络线,并新建天河站(今广州东站),自此粤汉铁路和广九铁路接轨。抗日战争期间,为阻挡日军南侵,中国驻军于1938年10月奉命炸毁石龙南铁路桥两个桥墩,广九铁路遂告中断。铁路后于1944年10月3日修复全线通车[3]。广州沦陷时,日军为扩建广州天河机场(现址为天河体育中心),将广九铁路广州市内的东山站(位于今广州市东山区内)至石牌站一段拆除,并将铁路改线由东山站经新建的云麓站与天河站连接,至抗战完结后重修东山站至石牌站一段的铁路。民国36年(1947年),大沙头站改名为广州东站。

粤汉线:1936-1957)
南段从广东省广州到湖北省武昌,称为“粤汉铁路”。1896年五月,张之洞上谕修筑粤汉铁路,主张官督商办,但清廷自行向美国借款,美方更规定中国在50年后还清债款,方可收回铁路管理权。但此举激起粤、湘、鄂三省绅商强烈不满,最后为从美国手中赎回路权,清政府付出了高达675万美元的代价。粤汉铁路于1900年7月动工,但在在修筑长沙至株洲一段后已经资金不足,湖南粤汉铁路公司虽然通过发行股票筹的831万银元,但仍入不敷支,最后只好在1909年与德国、英国、法国的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借款550万英磅,利息五厘,以修筑余下路段。武昌徐家棚至长沙段工程全长480余公里于1918年9月通车。广州至韶关段全长224公里,于1916年修通。但由于韶关至株洲段400多公里因地形复杂、工程艰巨一直受到拖延。至1927年,国民政府铁道部成立,即把修建粤汉铁路株韶段列为首要任务,当时铁道部长孙科更倡议以庚子赔款修建。株韶段在1936年4月28日建成,当时号称是中国铁路工程建筑标准高的铁路。同时粤汉铁路全线宣告接通,全长1095.6公里。广州的总站原位于黄沙,1937年,民国政府修建粤汉铁路广州北站至广九铁路石牌站的一段铁路,称为广北联络线,并新建天河站(今广州东站),自此粤汉铁路和广九铁路接轨。

广三铁路:据三水县志记载,1898年美商华美合兴公司在承修粤汉铁路时,发现广州至三水沿线地势平坦,位于珠江三角洲的鱼米之乡,修建铁路的投资少而收益快,于是提出将广三铁路(当时称为省佛支路)作为粤汉铁路支线并先修建的议案,得到了满清政府的支援。
广三铁路自广州珠江南岸石围塘,经三眼桥、佛山、小塘至三水,分两段先后修筑,由华美合兴公司投资修筑。1901年12月起,开始修筑广州石围塘至佛山一段,长16.5公里,这是中国最早的复线铁路。
1903年10月5日,佛山至三水一段建成通车后,标志著共耗资4000万美元的广三铁路全线竣工,当时两广总督岑春煊主持了盛大的通车典礼。
在三眼桥连接广茂联络线可通往广州站和京广线,而在三水则连接三茂线。主要经过广州、佛山两市,为中国连接东西的铁路线路之一。

参考资料:鸣谢维基百科全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