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塔的导游词

山西榆社的文峰塔的导游词

文峰塔是榆社这个小县城最鲜明的标志性建筑,它在榆社人民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文峰塔的兴建凝聚了榆社人欲振文风、企求经济发展的美好心愿。
  榆社是个山区小县,自然条件极差,地下矿藏较深,没有开采价值,地上又山高石多,制约了农牧业的发展,再加上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摧残束缚,榆社一直相对落后。但榆社人始终不甘落后,总是在想方设法,致力于榆社的发展,清雍正年间文峰塔的修建,即为最好的佐证。
  一、文峰塔兴建的背景
  据榆社县志记载:“在明时,榆社登进士者七人。”“至清初至雍正,迄今又历70余年,科第几绝。”一般来讲,一个地方,经济兴,则教育兴,经济衰,教育当然无以兴之。阅县志资料,追寻逝去之时间,不难见出榆社当时经济、政治、文化落后之惨状!
  衰归衰,惨归惨了。残酷的现实,窘迫的生活,并没有让榆社人丧失信心而退之、却之,相反正是这种现实迫使榆社人去思考、去寻求改变现状之途径。时郡守王公视察榆社,他登城四顾,认为榆社文风不振、经济萧条,是县城东南处的巽山低矮之故,于是建议在巽山建塔以补缺陷。清康熙61年,在全县动员有钱绅士筹资建塔,至雍正二年功将近半,正遇连年饥荒,募捐难继,有终止之势,但绅士张汉英不愿看到可使榆社振兴的文峰塔工程半途而废、就此终结,便近乎倾家荡产独出金数百,全力以助,终使文峰塔于雍正三年大功告成。从此满载榆社人民美好愿望的文峰宝塔巍然矗立于巽山之上。
  二、文峰塔兴建所折射出的不甘落后、顽强拼搏、企求发展的积极进取精神
  文峰塔之兴建能否兴一代文风、振一代经济,我们姑且不论,但文峰塔兴建开始之决断、过程之坎坷,却凝聚了榆社千万人的心血,寄托了榆社人民期盼兴旺发达的迫切而又美好的心愿。这不难看出,文峰塔的兴建彰显了榆社人在艰苦的环境中逐步形成,又在同大自然的长期斗争中逐步升华的不甘落后、顽强拼搏、企求发展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我们对文峰塔的兴建作一简要的分析,不难看出其成功的兴建有两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一是榆社人不甘落后、求变求兴的欲望强。多少年来榆社相对落后,这是无庸置疑、不需辩驳的史实。但穷则思变,后则思进,衰则求振。正是这种欲望,凝结成为榆社人巨大而不竭的动力,不断的促使人们去奋斗、去拼搏,直至达到目的。这种求变求兴的欲望是自然形成、而本质体现的,它是榆社人思想领域中的亮点、精华,是长期在艰苦环境中生存、繁衍、发展的榆社人所共同承脉的东西。当然,在困难面前失去信心、消沉堕落者也有之,但这不是主流。有外界人印象榆社人懒散,我觉得这是对榆社不了解的缘故,至少了解不全面。他没有看到榆社人的主流,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榆社人的主流实质是顽强拼搏、积极进取、谋求发展的,文峰塔的兴建是足以证明这一点的。
  二是榆社人团结互助、顽强拼搏的劲头足。文峰塔的兴建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完成的。在连年饥荒,肚无盈食的情况下,前人能把十三层三十多米高,挺拔恢宏、满承榆社人民心愿的文峰宝塔耸立在巽山之上,这靠的是什么?这靠的是榆社人企盼兴旺发达的迫切心愿,靠的是榆社人筹资出力的团结互助精神,靠的是榆社人奋力拼搏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斗志!只要是谋求榆社发展的事,榆社绝大多数人都会团结一致,不惜放弃个人利益去干,甚至倾家荡产都在所不惜。这是文峰塔兴建呈现出来的又一个明显的特点。我认为只要把握了这两个特点,就能正确理解文峰塔的兴建,也只有正确理解了榆社文峰塔的兴建,方能比较准确的认识榆社人。
  近年来,特别是解放以后,榆社在历届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历代榆社人民的团结奋斗下,榆社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今天虽说还没跨入发达县行列,但那种发展势头是强劲而不可阻挡的。去年,新一届县委、政府领导又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果断作出修复文峰塔的决定,这无疑是适民心、顺民愿之壮举。这对进一步宏扬榆社精神、凝聚榆社人心、共谋榆社发展大计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修复文峰塔将作为一个里程碑,永远铭记在榆社历史发展的史册中。文峰塔修复后的崭新面貌,将更加鼓舞、激励榆社人在榆社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不甘落后、顽强拼搏的榆社精神迎接即将到来的新的发展机遇,从而最终实现图兴争强的美好心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29
自己想ma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