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的数学家有哪些

古印度的数学家又哪些?

古印度又哪些数学成就?

UN近代史——第一百九十篇——古印度数学家的“寓数于音

文化问题:需要“原汤化原食”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文化上的问题只有用产生这个文化的土壤中产生出来的办法才能够解决。大概是因为这么做太艰辛了吧,我们宁愿通过文化贸易的方式来解救燃眉之急……

海德格尔大概不知道中国人“原汤化原食”的说法,不然也许会引用一下。高见啊高见!我们的社会中至今仍有一批全盘西化派(尽管他们没有公开打出这个旗号),他们最应该好好地听听西方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是怎么说的。

数学怪人的解释

数学界有一些怪人,中国的陈景润、美国的纳什、匈牙利血统的美国数学家埃尔德什等均属此列。为什么会这样呢?

俄罗斯著名数学家科尔莫哥洛夫认为,恰恰就在数学才能开始显现的时候,一个人自身的正常心理发展就停止了。

当然,并非所有数学家都异于常人,但是,对于那些数学怪才,科尔莫哥洛夫的解释也许可以聊备一说。

语音与数字

古代印度天文学家、数学家Aryabhata在公元499年即他23岁的时候,写了一首韵文,其实是一张正弦表,文中的每个字母都表示特定的数。

印度人有“寓数于音(节)”的传统。比如,用梵文中的25个分类(?原文为classified)辅音,即从k到m,来表示1到25;用8个未分类辅音,即从y到h,来表示10的30次方到10的100次方; 用9个元音,即a到au,来表示100的零次方到100的8次方。于是,khyughr=(4X1003 )+(2+30)1002=4,320,000。

为什么印度文化不害怕大数?是因为印度人见惯了上万米的高山吗?是因为宽几千米的大河奔泻千里的景象不足为奇吗?为什么印度人有热情去努力构造最短的词组来表示那些巨大而友善的数字呢?在古代印度,人们会这样议论一位语法学家:若某一语法规则的表述能省掉半个音节,他会像得了儿子那么高兴。对于古印度人,声音是神圣的,一个音节可以容纳无穷大:最小化的语词与庞大的数字是并行不悖的。

(Roddam Narasimha, Sines in terse verse, Nature, 2001, 414 (6866): 851)

我曾写过短文“科学与音乐”(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172)、“随音符跳动的科学人生”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739),简单讨论科学与音乐的关系。古印度人对数字与语音的关系的看法,为探讨科学与音乐的关系提供了又一个视角。

我对Aryabhata了解不多,下面是香港一个网站对他的简介。(http://www.edp.ust.hk/previous/math/history/3/3_97.htm

阿耶波多第一[Aryabhata I]公元476—550,印度

他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印度数学家,是属於拘苏摩补罗学派。他主要有两本著作:一本是《阿耶波多历书》,成书於公元499年,包括“天文表集”、“算术”、“时间的度量”、“球”等部份。该书共4编,由121行诗构成,其中论及数学的有两篇,并33行诗,内容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等知识,而另一本天算书已经失传。

他对数学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其中正弦表和一次不定方程的解法是他最有代表性的成果。

他指出π = (104 × 8 + 62000) ÷ 20000 = 3.1416;而在制作正弦表方面,先把圆周分为360等份,而每份继续分为60小等份,其特点更是计算半弦相当於现在的正弦线而不是全弦的长,这与肴腊人是不同的。

他建立了求一次线性不定方程by - ax = c[a,b,c都是整数]的正整数通解的法则,这项工作在当时是走在世界的前列,而其法实际上是辗转相除法。

阿耶波多在印度科学史上是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为了纪念他,1975年4月19日印度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便是命名为阿耶波多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21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第2个回答  2009-12-01
将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 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贱
第3个回答  2009-11-21
印度数学的数学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重要时期,首先是雅利安人入侵以前的达罗毗荼人时期,史称河谷文化;随后是吠陀时期;其次是悉檀多时期。
十进制的建立和零概念的引入为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零当作一个数字
约在6世纪初,印度开始使用命位记数法。7世纪初印度大数学家葛拉夫.玛格蒲达首先说明了0的性质,任何数乘0是0,任何数加上0或减去0得任何数。遗憾的是,他并没有提到以命位记数法来进行计算的实例。也有的学者认为,O的概念之所以在印度产生并得以发展,是因为印度佛教中存在着“绝对无”这一哲学思想。
婆罗摩笈多的两部天文著作《婆罗摩修正体系》(628)和《肯德卡迪亚格》(约665),都含有大量的数学内容,其代数成就十分可贵。他把0作为一个数来处理,9世纪马哈维拉和施里德哈勒接受了这一传统。婆罗摩笈多对负数有明确的认识,提出了正负数的乘除法则。他曾利用色彩名称来作为未知数的符号,并给出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7 世纪以后,印度数学出现了沉寂,到9世纪才又呈现出繁荣。如果说7世纪以前印度的数学成就总是与天文学交织在一起,那么9世纪以后发生的改变。马哈维拉的《计算方法纲要》可以说是一部系统的数学专著,全书有九个部分:(1)算术术语,(2)算术运算,(3)分数运算,(4)各种计算问题,(5)三率法(即比例)问题,(6)混合运算,(7)面积计算,(8)土方工程计算,(9)测影计算。基本是对以往数学内容的总结和推广,书中给出了一般性的组合公式,而且给出椭圆周长近似公式。
引进十进制的数字
这些符号在某些情况下和现在的数字很相近。此后,印度数学引进十进制的数字,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完全不同的含义,这样就大大简化了数的运算,并使计数法更加明确。比如,古巴比伦的记号▼既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1/60,而在古印度人那里,符号1只能表示1个单位,要表示十、百等,必须在符号1的后面加上相应个数的符号0。这实在是个了不起的发明,以致于到了现代,人们在计数的时候依然沿用这种方法。
负数
古印度人很早就会用负数表示欠债和反方向运动。他们还接受了无理数的概念,在实际计算的时候,把适用于有理数的计算方法和步骤运用到无理数中去。另外,他们还解出了一次方程和二次方程。
一次方程和二次方程
从公元七世纪印度的代数有了很大发展, 数学家婆罗摩笈多创立表示量的概念和描述运算的一套符号,12世纪婆什迦罗提出负平方根的概念、研究无理方程的解法和无理数的运算法则,把代数学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阶段。
三角
印度数学在几何方面没有取得大的进展,但古印度人对三角学贡献很大。这是他们热衷于研究天文学的副产品。如在他们的计算中,用到了三种量——一种相当于现代的正弦,一种相当于现代的余弦,还有一种称为“正矢”,在数量上等于1-cosα,这个三角量现在已经不用了。他们还知道一些三角量之间的关系,比如 “同角正弦和余弦的平方和等于1”等等,古印度人还会利用半角表达式计算某些特殊角的三角值。
由于印度屡被其他民族征服,使印度古代天文数学受外来文化影响较深,除希腊天文数学外,也不排除中国文化的影响,然而印度数学始终保持东方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实用化特色。与其算术和代数相比,印度人在几何方面的工作显得十分薄弱,最具特色与影响的成就是其不定分析和对希腊三角术的推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