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句诗啥意思?

杜甫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刘禹锡 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第一句出自杜甫的<<哀江头>>,下面是全诗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忘南北。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的意思:人生有情,想到世事变化,有谁不泪落沾襟?江水流呵江花飘,年年依旧,岂有终境?诗人看到曲江一带,由于安史之乱,景物凄惨荒凉,大非昔比,因而忧时愤世,感叹江河日下,国势难复。大自然是无情的,它不随人世的变化而变化,花自开谢水自流,永无尽期。这是以无情反衬有情,更见情深。“臆”,胸膛。“终极”,穷尽。

第二句出自刘禹锡的 你说的那两句话的意思很简单: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索沉江底
一片降旙出石头
人生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
西塞山有两座,一在浙江省吴兴县西南处,另一座在湖北省大治县外东方九十里处,本诗作者刘禹锡是到湖北省的西塞山游览时写的。

【品评】
西塞山是孙策大破黄祖军之处【发生在公元199年、东汉建安四年】,刘禹锡于公元824年【唐长庆四年】的夏天写这首诗不只是怀古而已,还有给世人警惕之意!本诗希望借由孙皓的暴行而亡国之事来提醒世人正视牛李党争的严重性。
前四句大家都熟悉,所以,来讲后四句,用山川景色来衬托历史典故是唐诗常见的特色。而这首《西塞山怀古》中,最后两句是本诗的重点,用《从今四海为家日》这句的天下太平景象来对《故垒萧萧芦荻秋》的昔日残破的军营的画面,实属妙哉!
附带一提:刘禹锡曾担任苏州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患,刘禹锡开官仓救灾民、又减免苏州人民的税捐和摇役,使得,苏州很快能恢复原貌,并使得百姓能安居乐业。刘禹锡死后,苏州百姓感念其功德,将刘禹锡、白居易和韦应物这三位曾担任苏州刺史任期里对苏州的贡献,并称三杰,且立了三贤堂来纪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20
明眸皓齿今何在①?血污游魂归不得②。清渭东流剑阁深③,去住彼此无消息④。人生有情泪沾臆⑤,江草江花岂终极⑥。黄昏胡骑尘满城⑦,欲往城南望城北⑧。

(此慨马嵬西狩事,深致乱后之悲。妃子游魂,明皇幸剑,死别生离极矣。江草江花,触目增愁,城南城北,心乱目迷也。此章,四句起,下二段各八句。)

①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②吴均诗:“血污秦王衣。”《易》:“游魂为变。”《唐·后妃传》:安禄山反,以诛国忠为名。及西幸,过马嵬,陈玄礼等以天下计诛国忠。已死,军不解,帝遣力士问故,曰:“祸本尚在。”帝不得已,与妃诀,引而去,缢路祠下。《唐国史补》:玄宗幸蜀,至马嵬驿,缢贵妃于佛堂梨树之前。《太真外传》:妃死,瘗于西郭之外一里许道北坎下,时年三十八岁。【钱笺】帝由便桥渡渭,自咸阳望马嵬而西,由武功入大散关、河也、剑阁,以达成都。③《西证赋》:北有清渭浊径,《山海经注》:渭水出陇西首阳县乌鼠同穴山。左思《蜀都赋》:“缘以剑阁。”注:“剑阁,谷名,自蜀通汉中道。”④蔡琰《笳曲》:“去住两情兮难具陈。”虞羲诗:“君去无消息。”⑤陶潜诗:“人生似幻化。”谢朓诗:“有情知望乡。”乐府:“拾得杨花泪沾臆。”⑥江头花草岂终极乎,盖望长安之兴复也。梁简文帝诗,“江花玉面而两相似。”曹植诗:”天地无终极。”⑦《淮南子》:“薄于虞泉,是谓黄昏。”《前汉·周勃传》:“击胡骑平城下。”⑧原注:“甫家居城南。”【朱注】陆游《笔记》:“欲往城南忘城北”,言迷惑避死,不能记其南北也。荆公集句两篇,皆作望城北,盖传本偶异耳。北人谓向为望,欲往城南乃向北,亦不能记南北之意。曹植《吁嗟篇》:“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古乐府:“战城南,死郭北。”王嗣奭曰:曲江头,乃帝与贵妃平日游幸之所,故有宫殿。公追溯乱根,自贵妃始,故此诗直述其宠幸宴游,而终之以血污游魂,深刺之以为后鉴也。

“清渭东流剑阁深”,唐注谓托讽玄、肃二宗。朱注辟之云:肃宗由彭原至灵武,与渭水无涉。朱又云:渭水,杜公陷贼所见。剑阁,玄宗适蜀所经。去住彼此,言身在长安,不知蜀道消息也。今按:此说亦非,上文方言马嵬赐死事,不应下句突接长安。考马嵬驿,在京兆府兴平县,渭水自陇西而来,经过兴平,盖杨妃藁葬渭滨,上皇巡行剑阁,是去住西东,两无消息也。唯单复注,合于此旨。

苏辙曰:杜陷贼诗,有《哀江头》诗,予爱其词气,若百金战马,注坡蓦涧,如履平地,得祷人之遗法。如白乐天诗词甚工,然拙于纪事,寸步不遗,犹恐失之,所以望老扯之藩垣而不及也。

潘氏《杜诗博议》云:赵次公注引苏黄门,尝谓其侄在进云:《哀江头》即《长恨歌》也。《长恨歌》费数百言而后成,杜言太真被宠,只“昭阳殿里第一人”足矣。言从幸,只“白马嚼啮黄金勒”足矣。言马嵬之死,只“血污游魂归不得”足矣。按黄门此论,上言诗法繁简不同耳,但《长恨歌》本因《长恨传》而作,公安得预知其事而为之兴哀。《北征》诗“不闻殷夏衰,中自诛褒妲”,公方以贵妃之死,卜国家中兴,岂应于此诗为天长地久之恨乎?

《迂叟诗话》:唐曲江,开元天宝间旁有殿宇,安史乱后,其地尽废。文宗览杜甫诗云:“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因建紫云楼、落霞亭,岁时赐宴,又诏百司于两岸建亭馆焉。

黄生曰:此诗半露半含,若悲若讽。天宝之乱,实杨氏之祸阶,杜公身事明皇,既不可直陈,又不敢曲讳,如此用笔,浅深极为合宜。又曰:善述事者,但举一事,而众端可以包括,使人自得其于言外,若纤悉备记,文愈繁而味愈短矣。《长恨歌》今古脍炙,而《衷江头》无称焉,雅音之不谐俗耳如此。
=========================
西塞山怀古
朝代:唐 作者: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2,金陵王气黯然收3。
千寻铁锁沉江底4,一片降幡出石头5。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6。
全部注释
1.西塞山:今湖北黄石市西塞山区东,紧临长江,一名道士洑矶。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刘禹锡自夔州调往和州(今安徽和县)任刺史。他在赴任途中,经过西塞山时写了这首诗。
2.王浚,晋益州刺史。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浚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3.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王气:帝王之气。
4.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轩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终失败。寻:长度单位。
5.(指石头城,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清凉山)王浚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营门投降。
6.四海为家两句:如今国家统一,旧时的壁垒早已荒芜。
第2个回答  2009-11-20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的意思:人生有情,想到世事变化,有谁不泪落沾襟?江水流呵江花飘,年年依旧,岂有终境?诗人看到曲江一带,由于安史之乱,景物凄惨荒凉,大非昔比,因而忧时愤世,感叹江河日下,国势难复。大自然是无情的,它不随人世的变化而变化,花自开谢水自流,永无尽期。这是以无情反衬有情,更见情深。“臆”,胸膛。“终极”,穷尽。

“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的意思是: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