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预防校园欺凌

如题所述

问题一: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第一、在威胁与暴力来临之际,首先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压正,终归大多数的同学与老师,以及社会上一切正义的力量都是自己的坚强后盾,会坚定地站在自己的一方,千万不要轻易向恶势力低头。而一旦内心笃定,就会散发出一种强大的威慑力,让坏人不敢冒然攻击。
第二、大声地提醒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行为,会受到法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在能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大声呼喊求救。
第三、如果受到伤害,一定要及时向老师、警察申诉报案。不要让不法分子留下“这个小孩好欺袭迟负”的印象,如果一味纵容他们,最终只会导致自己频频受害,陷入可怕的梦魇之中。
问题二:如何预防校园欺凌事件
1、加强未成年人品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
2、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专题教育。
3、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或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跟进解决,防止事态恶化。
问题三: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应对校园欺凌的正确方法
1、给孩子的穿戴和学习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
2、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挑逗比较霸道和强悍的同伴;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3、教育孩子上下学和活动时尽可能结伴而行;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4、如果侵犯者偷你孩子的东西,就给孩子要带到学校去的学习、生活用具上贴上姓名。这样有利于证明这些物品都是属于你的孩子的,甚激握至可能起到防止侵犯的作用。
5、教育孩子,如果他在某些方面与别人不一样,这也没有什么关系。尽早地让孩子明白这一点,孩子会形成坚实的自我价值感,会认同自己,感到自己也同样值得尊重。
6、让孩子参加自卫训练。你也许并不希望孩子对侵犯者实施身体上的报复,但情况一旦恶化,让孩子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总是好的。这些训练还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严,减小他成为受欺负者的可能。
7、如果欺负仅仅是口头或网络上的,告诉你的孩子不要理会那个侵犯者。有时侯,侵犯者在得不到回应或是被欺负者并未因此而担惊受怕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失去兴趣,事情就过去了(当然,但愿他们不是继续去搜寻下一个目标)。
如果情形继续,让你的孩子告诉侵犯者,他给别人带来的感受是什么,并且要求他停止他的粗暴行为。有些侵犯者面临挑战时,会收敛和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
8、如果遇到校园欺凌,首先可以大声警告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会受到法律纪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幼儿园的儿童可以说:你为什么打我,你这样做是坏孩子。)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大声告诉周围的老师同学关注欺凌者的行为,二是欺凌者大都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心虚,洪亮的声音可以起一个震摄作用。如果对方还是继续欺凌行为的话,应适当自卫,而不是忍受挨打。
自卫的原则不是以暴制暴打回去,而是同样起一个震摄作用,以行动告诉对方我们不是软弱可欺的。一般欺凌者都欺软怕硬,若看到欺负对象奋起反抗,多会心虚停止攻击,而如果被欺负者默默忍受,反而会让他更加得意忘形,从而持续攻击行为,直到达到目的为止。如果反抗后对方仍未停止攻击,应该在自卫的同时大声呼救求助,并且寻找机会逃走,保护好自身安全是最重要的。
9、如果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当他在公共场合受到一群人胁迫的时候,应该采取向路人呼救求助的态度,这种办法会免去一些麻烦。真正等到事情发生之后,到了一个封闭场所里面就比较难办了。如果呼救或者反抗的话,可能会遭来更加激烈的一些暴力。
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唯一的就是麻痹对方,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寻找机会逃走,而不是准备在那儿忍受一切。
受到这种暴力以后,很多人都是被威胁报案的话会受到报复,但还是应该告诉孩子,碰到这种事情一个是不要沉默,再一个是不要再以暴易暴,要以法律的方式来解决。
问题四:如何避免校园欺凌现象
被欺凌者:家长不能被坏情绪所“绑架”
小学5年级从外地转到北京学校的小杰,急切地想要融入到新的班级当中。由于说话夹带口音,初来乍到又没有要好的朋友,小杰没少受到班上同学的孤立和嘲笑。然而,小杰对此却是毫不在意,为了“求他人一笑”,他甚至偷偷省下自己的早点钱买了玩具“孝敬”班上的同学。在被“淘气”的学生捆绑到自行车棚的电线杆上取乐时,小杰也以逗笑了“恶作剧”的同学而感到高兴。对于这一切,小杰的家里人一无所知。一次,小杰洗澡时被妈妈发现了伤口之后,这一切才瞒不住了。这时的小杰却依然拦着妈妈,“你别去学校问,你问了我的日子更难过。”
这是温方曾经接触过的一个案例。温方表示,如果家长和学校老师观察不到位,校园欺凌常常很难被察觉,而一旦被察觉到一般就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10岁到20岁之间的孩子,正是急切寻求同辈认同感的时候,身边有人才觉得有安全感。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可能受到精神上的欺凌,也有可能受到身体上的欺凌。”温方表示,出现这种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庭对于孩子的过分保护,使得孩子欠缺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及人际沟通的技巧。对于这类孩子,应该注重通过相应的活动培养他们的成功感,在别的方面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就感,就不会再为了争取别人关注而努力。
那么,当听说孩子在学校受到“欺凌”时,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理科主任黄薛冰表示,孩子遭受欺凌,家长肯定会心疼愤怒,这种情绪完全可以理解。“情绪没有对错,家长出现情绪是正常的。”黄薛冰说,家长有情绪,但不能一直沉浸在情绪当中,而是要疏导情感,不要被情绪所绑架,然后再理性地解决问题。“妈妈都想保护孩子,但一定要明白:保护孩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他健康地成长,包括挫折在内的各种经历都可以转化为孩子的成长经历,关键在于如何解读和应对,惩罚对方不是根本目的。”
温方则表示,出现此类问题时,家长“全面”地倾听、了解很重要,不仅要听自己孩子的说法,还要听对方的说法。“要听叙述,不要插话,更不要往深处追问,因为追问的时候,孩子有时候会无意识地编造对自己有利的谎话。”听完叙述做相应指导时,要强调“适应”,“客观现实就是这样,对方就是不讲道理,听听孩子选择如何适应,要躲吗?怎么躲?如何巧妙地躲?家长在倾听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去伪存真’,帮助孩子进行解决方案的优化,比如学会自我保护,让自己强壮起来,学会向家长老师求助等。”
欺凌者:家长要教会孩子认识行为边界
“我们家孩子不就是扇了别人一嘴巴吗?”“他不骂我们,我们能打他吗?”晓航因为在学校里“欺负”了同学,被安排转进了工读学校。对此,晓航的妈妈一直愤愤不平,坚信“挨打的学生家长肯定拍马屁了,跟学校有不清不楚的勾结”,孩子间的“玩笑”不值得如此大动干戈。
温方告诉记者,在他做过咨询的案例当中,晓航妈妈的反应代表了不少欺凌者家长的心态。在中关村二小的校园伤害事件中,一方向另一方身上扣了厕所垃圾筐的行为,是否构成了校园“欺凌”和“暴力”也成了各方冲突的焦点之一。温方表示,目前对于校园欺凌并没有太过明确的界定。按照校园欺凌问题权威专家的界定,欺凌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不均衡性”,这三个特征现已被世界范围内的众多校园欺凌问题研究者所接受。然而,伤害性该如何界定等问题并没有特别清晰。“我们更多考量的是被欺凌者的感受,孩子感觉自己受到了不正当的待遇,在心理上产生了痛苦的感受,不接受对方的‘玩笑’,基本可以判定孩子受到了校园欺凌。”
而校园中“小霸王”的诞生,与有着类似心态的家长不无关系。温方形象地打了......>>
问题五: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从小教育孩子要多参加团体活动,在学校多交朋友,就会大大减小此类事情。
问题六: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应对校园欺凌的正确方法
首先,学校方面:校园是欺凌事件发生的主要聚集地。面对这一事件,学校的处理方法必须是的当的,多加关注、及时发现、处理妥善。教育的目的除了是让孩子学习知识和技能以外,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会在社会上与人相处,而与人相处的技能唯有自己亲自去探索去经历才能获得。成人在孩子学习社会技能的过程中所起的角色是”辅助(assistance)“孩子们自己获取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将自己的办法强加给她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