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之首是谁

如题所述

其他信息:

欧洲四大名著的名著作者分别为:【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

其对应的作品分别为:《荷马史诗》《神曲》《哈姆雷特》《浮士德》

相关简介:

(1)荷马是一位传说性的人物,大约生活在公元百前9世纪到前8世纪之间,很可能是小亚细亚地方爱琴海一带的人。据说他是一个双度目失明的职业乐师,同时又是一位大诗人。背着希腊古代的七弦竖琴,四处漂泊,把自己的诗吟唱给人们听。他的诗在七弦琴的伴奏下,美妙动听内,情节精彩,深受人们的欢迎。古希腊流传最久的两部史诗《伊里昂纪》和《奥德修纪》就是他的作品,因此,历史上称为“荷马史诗”。古希腊历史从公元前11世纪到前8世纪习称为“荷马时代”,就是由荷马史诗而得名的。

(2)但丁一生著作甚丰

其中最有价值的无疑是《神曲》。

(3)成于1601年的容《哈姆莱特》

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4)《浮士德》是歌德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史诗性的巨著。

荷马是一位传说性的人物,大约生活在公元前9世纪到前8世纪之间,很可能是小亚细亚地方爱琴海一带的人。据说他是一个双目失明的职业乐师,同时又是一位大诗人。背着希腊古代的七弦竖琴,四处漂泊,把自己的诗吟唱给人们听。他的诗在七弦琴的伴奏下,美妙动听,情节精彩,深受人们的欢迎。古希腊流传最久的两部史诗《伊里昂纪》和《奥德修纪》就是他的作品,因此,历史上称为“荷马史诗”。古希腊历史从公元前11世纪到前8世纪习称为“荷马时代”,就是由荷马史诗而得名的。 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的作者。古代作家如公元前 5世纪的希罗多德,较晚的修昔底德,公元前 4世纪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都肯定这两部史诗是荷马的作品。除此之外,还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61303130有许多已遗失的古代史诗,也曾有人说是他的作品,但那些大概是后人的拟作。有一篇已经失传的讽刺诗和一篇现存的《蛙鼠之战》,据说也是荷马写的,但前者只有亚里士多德一个人的话作为根据,后者则已证明为公元前 4世纪的一篇拟作。还有一些献给天神的颂歌,传说也出于荷马之手;实际上是古代吟诵史诗的职业乐师所用的引子,是较晚时代别的诗人写成的。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每部都长达万行以上;《伊利亚特》共有15,693行,《奥德修纪》共有12,110行,两部都分成24卷。这两部史诗开始时只是根据古代传说编的口头文学,靠着乐师的背诵流传下来的零散篇章,荷马如有其人,大概就是最后把这两部史诗初步定型的职业乐师。 荷马史诗一方面是在民间的口头文学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原始材料是许多世纪里积累起来的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保存了远古文化的真实、自然的特色。同时表明在远古地中海东部早期这个古代文化中心,它的文学曾达到相当高度的繁荣。史诗开始用文字流传下来之后,又经过许多世纪的加工润色,才成为现在的定本。 十四世纪初,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代,这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它的中心,最初在意大利,后来扩及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地。文艺复兴的概念最初是意大利的艺术家们提出来的,意思是主张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古典文化。其实它并不是单纯的复古,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 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思想核心。它以人为中心,主张人的尊严和价值。它歌颂爱情,要求个性解放,发展个人才智,提倡冒险精神。它提倡人性,反对神权。总之,人文主义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但丁就是早期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长诗《神曲》,无情地批判了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表达了对人类理想的追求,使人们看到了新思想文化的一缕曙光。 恩格斯称赞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丁于1265年诞生于意大利最大的手工业、商业城市佛罗伦萨。他是古罗马人的后裔,曾祖父参加过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立下战功,受封为骑士。后来家道中落,到他父亲时,已沦为普通市民,他的父亲是法庭的文书。 但丁的少年时代在故乡度过。他很早就开始学习拉丁文、诗学、修辞学和古典文学作品。青年时代的但丁更是博览群书,多才多艺,对各门学科都有很深的研究。他特别推崇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把维吉尔当做自己的精神导师。 《神曲》不是用拉丁语,而是用意大利方言撰写而成。“神曲”的意大利原意是“神圣的喜剧”。《神曲》全长一万四千多行,分为《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三部分。每篇三十三歌,加上序曲,共一百歌。 1321年,《神曲》的最后一篇《天堂篇》脱稿不久,但丁不幸染上疟疾,于同年9月14日逝世于拉韦纳。拉韦纳人民隆重地安葬了但丁。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家。他的创作广泛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习惯,可以当做这个时代的一部形象化的历史来读。他的戏剧在欧洲戏剧发展史或文学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值得我们去总结和批判地借鉴。 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英国中部艾汶河上的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祖辈务农,父亲经营手套生意兼营农业,担任过当地的议员和镇长。 悲剧《哈姆莱特》(1601)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莎士比亚通过哈姆莱特之口谈到过戏剧(也可说一般文艺)的目的:“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也就是说,文艺创作的目的是:反映时代,反映现实。我们知道,莎士比亚的戏剧一般取材于古代的或者外国的故事,但它表现的却是当代英国的生活和斗争。 《哈姆莱特》不仅思想内容上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它也是莎士比亚艺术上成熟的标志。莎土比亚在《哈姆莱特》中还充分利用“独白”这一传统手法,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使得他的性格更加深刻和丰富。 莎士比亚是语言的大师,他的语言丰富而富于形象性。他的戏剧主要用无韵诗体写成。又结合了散文、有韵诗句和抒情歌谣等,不同的文体在剧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莎士比亚按照人物的身分与处境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语言,文雅或粗俗,哲理或抒情,目的都是为了更有助于表现人物。克劳狄斯与波洛涅斯,雷欧提斯与奥斯里克,王后与奥菲利娅,哈姆莱特与霍拉旭,所用的语言都各如其人。同是一个哈姆莱特,装疯时的语言与平时的也各不同。此外,莎士比亚还善于运用比喻。隐喻等形象化的语言。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他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最优秀的作品。 歌德于1749年8月28日诞生在德意志中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市。父亲是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做过当地的参议员,他很注意对歌德的教育;母亲是市长的女儿,善于讲故事,从小就培养了歌德对文艺的兴趣。歌德通过观看法国随军剧团的演出,接触到莫里哀、高乃依、拉辛的戏剧。 《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是他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欧洲和德国的现实进行探索的思想总结和艺术总结,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看作是启蒙运动的艺术总结。 《浮士德》的创作延续了将近60年之久。歌德在斯特拉斯堡求学期间,就曾创作过《原浮士德》。《浮士德》的第一部完成于1806年,第二部完成于1813年。 浮士德是16世纪的人物,后来成为民间传说中的形象。传说他通晓天文地理,懂得魔术;他死后人们把当时传说中人和魔鬼订约的故事,都集中在他身上。在传说和后人写的文学作品中,浮士德的形象不断丰富、发展,越来越明显地体现了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愿望和精神。歌德在这个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更加深化和丰富了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 《浮士德》以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初期德国和欧洲的社会现实为背景,通过主人公努力追求的一生,概括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不满现实、极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理想社会的全部过程。 《浮士德》的结构庞大而复杂。第一部包括25场,前面另有《献诗》、《舞台上的序剧》、《天上序幕》三个小部分。第二部也包147括25场,分成五幕。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故事情节,而是以浮士德的思想发展为线索,贯穿始终,可以称为哲理性的诗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