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安塞腰鼓是谁的什么作品吗

如题所述

《安塞腰鼓》的写作背景
刘成章初中时开始发表作品,上高一时,他的一组新诗(共九首)就被选入了省青年作者的“诗选”之中。他以“诗人”身份走上文坛,转而从事歌词写作,后来成剧作者。
1982年,45岁的刘成章开始散文创作,并“专写散文”。他先前的“诗”和“歌词”影响了他的散文创作,所以他的散文带有诗的气息格的韵味,他的散文琅琅上口,他的散文气势磅礴、境界恢弘,他的散文充满生气、读来令人振奋。可以说刘成章给散文带来一股强劲的带有黄土高原气息的清新的散文风。也正因为如此刘成章散文获得一系列奖项:《转九曲》获首届《散文》评奖一等奖, 《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获首届《散文选刊》评奖优秀作品奖,《山峁》获《人民日报》燕舞散文征文二等奖,《朱脂赋》获《光明日报》“共和国在我心中”散文征文优秀作品奖,《奇崛的一群》获《中国作家》力象杯优秀散文奖,《穷山恶石间的生命》获韩愈杯散文大赛二等奖,而他的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此外,刘成章有七篇散文作品入选14种版本的大中专院校和中学语文课本。包括我们学习的《安塞腰鼓》。
也许刘成章散文本身的大气象、大境界,所以像是旋风、骤雨般的安塞腰鼓在刘成章笔下显出了无与伦比的神韵。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粗犷、雄浑、动感十足,人、鼓合一,人的动作和乐器的音节融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刘成章写得最多、最好的散文是这类陕北地域性的“黄土风情”这类神韵散文。写这种传统的“地域风情”的代表作当数1986年的《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标志刘成章散文跃上一个新高度。
“安塞腰鼓”对从小生长在黄土高原的刘成章影响相当大,当他远离家乡后,脑际里常回闪着“安塞腰鼓”那气吞山河的恢宏气势,耳畔回旋的是“安塞腰鼓”爆发的鼓点。20世纪80年代,当刘成章面对祖国在改革开放中体现出的蒸蒸日上的情况,心中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刘成章感悟“安塞腰鼓”不仅是陕北这块古老的黄土地的地域文化信息,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他决定用“安塞腰鼓”这种特定的意象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诗意的理解!
于是,刘成章以大泼墨、大写意的笔法,以解放的精神、自由的心灵、洒脱的文笔、淋漓的激情挥洒出了《安塞腰鼓》这篇文章,这篇激扬生命的浪漫的散文,尽情尽兴地酣畅地展现陕北人热情的生命、火烈的活力。他用“安塞腰鼓”的舞姿和鼓声抒写出了陕北人的精神和神魂,他用气势磅礴的文笔深深震撼了读者。
总之,《安塞腰鼓》是一首黄土高原的诗性赞歌,抒发了中华民族坚强刚毅、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