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这两三年出现的变化,大概之前十年都不可比。
整车市场呈现出双循环、新格局的特征,既要求主机厂重新思考,适时改变技术路线,又为零部件的出海创造机会。于是,催生出以下三大问题:
后补贴时代,车企应该开发什么样的新能源车来赢得市场和可持续发展?
如何看待混动的市场机会? 其他企业能够复制比亚迪的成功模式吗?
新能源零部件企业要如何抓住海外市场机会?跟随中国车企出海、打入外资车企供应链、海外收购/建厂等模式,要如何进行选择?
6月26日,NE时代主办的“2023(第三届)全球xEV驱动系统技术暨产业大会”在上海举行,会上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后补贴时代,什么样的新能源车能够赢得市场?
“ 目前最主要的研发的方向,还是在成本方面。 ”一汽研发总院电机电驱动开发部部长助理王斯博在圆桌论坛上分析道。
一汽,共和国的长子,拥有底蕴深厚的豪华汽车品牌红旗,国内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技术中心。
王斯博分解道,第一,对纯电动来说,动力性目前已经不是一汽主要追求的方向,他们将整体的研发力量主要注入成本和新能源能耗方面。第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更多与传统燃油车存在贴身肉搏的竞争关系,需要降低油耗,降低整车成本,最终实现和传统燃油车相比更强的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概念。
一汽研发总院电机电驱动开发部部长助理王斯博
红旗的品牌定位和溢价空间,使一汽研发总院能够在聚焦客户需求的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比如全系可能使用碳化硅器件,通过器件效率的提升和电池成本的降低,综合实现最终的优势。
邦奇自动变速箱有限公司资深总工袁敏刚,曾有过多年在美、日的工作经历,根据对海外新能源汽车的观察,他认为,海外消费者普遍推崇环保,但在预算之下,通常会将品牌、价格、维修费用等作为主要的考虑。对主机厂来说,如何做更适合市场需要、购车价格需要的战略定位、路线选择,显得更重要。中国用户的考量也是如此。一汽、上汽这方面肯定在布局思考,很快会做出积极的响应。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郑超认为,用户是分群的, 针对不同用户群体,不能靠一个打法面向整个市场 。不同市场的政策、环境、温度等,每个人群的认知水平、消费能力,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需求。
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监顾杰从零部件的视角来看,整车市场存在几个趋势:1、与五年前相比,现在巨一科技装备60%以上的业务都是新能源,客户本身在转型,包括产线规划、整车四大工艺的规划,基本都转向了新能源。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2、车到底谁能卖得好,与用户的感知联系紧密的要素最关键,如造型、舒适度、NVH等驾驶体验。3、从消费人群来说,年轻一代的人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非常高,包括对自主品牌。
巨力自动化设备(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章日平
巨力自动化设备(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章日平换了个视角看问题。主持人提问,从扁线电机智能设备供应商的角度,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将首先满足哪些车型对设备的需求,认为哪些市场最有发展空间?对此, 章日平选择B级车市场,企业肯定同时考虑销量、利润。 A级车确实市场存量比较大,但拼杀也非常激烈,对零部件成本的考量会更多,而且使用的技术会相对低一些。还是要站在企业未来发展和品牌定位的角度去思考这些事情。
怎么看待混动的市场机会?
章日平表示,作为一个消费者,就目前的使用需求来讲,会有里程焦虑的顾虑,混动可能更符合需求。相信比亚迪也在研究这些问题,因为该车企起步的最早,更早地感受到里程焦虑的障碍,因此推出DM-i技术。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郑超
汇川联合动力在国内混动用电控市场排名靠前。在郑超看来,第一,混动其实是一种技术,要看用户需求是什么。 汽车市场底层的逻辑,第一要便宜的价格,第二要解决充电焦虑问题,这是比较关键的两个问题。 从价格方面,最好跟油车能同价;充电焦虑问题,有几个方式可以解决,如完善充电设施、推广换电、或者混动。现实问题造成了混动市场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长期存在。如果油是0,纯电是1,很多时候不是0和1的问题,而是灰度的问题。
袁敏刚认为, 比亚迪的成功贵在返璞归真,看中市场需求,而非是否打破了国外的垄断或者性能更高。 其他企业也没有必要模仿比亚迪,走自己的路,才能在未来补贴退坡的时候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混合动力汽车。
邦奇自动变速箱有限公司资深总工袁敏刚
需求决定最终的结果。中国用户的驾驶风格和欧洲区别很明显,目前所有的带电机的产品都能很好地满足选择,在此前提条件下, 插混和增程其实不成为一个技术路线之争,都将成为选择的一个结果。 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电驱业务执行总监王健指出。
零部件怎么抓住海外的机会?
巨一科技的出海业务包含智能装备和电驱动两大板块。其中智能装备的出海经验丰富,客户涵盖特斯拉、大众等国际车企。 电驱动方面,巨一科技既与主机厂直接对接,也跟随国内的主机厂出海。 但是,顾杰坦白讲,对他们来说出海还不是当下最重要的一个战略。国内市场繁荣昌盛,虽然很卷,活得很辛苦,但巨一科技还是优先想把国内客户服务到更好。跟随中国车企出海,可能是比较合适的路径。打入外资车企供应链,得到外资客户的认可,这条路也必须要走。巨一科技针对电驱动产品的出海是分步展开。
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监顾杰
郑超称,与欧洲本土的博世、大陆、采埃孚等知名供应商相比,中国零部件企业的生存主要靠三点。 第一,成本是否有优势?第二,响应是不是够快?第三,是否足够开放? 而且,出海要有愿景和使命,国内新能源整车出海,要带着零部件企业一起进步。只有供应链强大,中国才真正是一个汽车产业强国。
邦奇本身是全球性供应商,该怎么跟国内的供应商PK?面对该难题,袁敏刚回答道,欧洲虽然技术扎实,但电气化方面稍微晚了一点,所以邦奇国内业务的需求量反而是增大了。吉利收购沃尔沃,反哺了吉利, 邦奇中国团队某种程度在支持甚至反哺欧洲团队,用国内响应最快的研发、样机支持欧洲企业对电气化的要求。 这也是一个双向的要求。
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电驱业务执行总监王健
作为逐浪“大航海时代”的主要玩家,上汽,在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在王健看来, 是否在欧洲建设电驱产能,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政治因素。 名爵在欧洲市场2023年的数据更火爆,甚至引起了一些政府的重视,有些政策是针对名爵单一品牌执行的,所以他们会根据政策的不同调整战略。 第二是成本。 如果整车厂在本地生产,成本怎么样,如何核算?从供应链来说,目前,上汽会要求供应链体系在欧洲布知识产权,得到欧洲认证,如此才能大胆在欧洲市场上销售。
红旗品牌也在加速出海战略,今年四大攻坚战之一就是海外加速突破发展。对于出海,王斯博结合红旗经验给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一定要密切关注法规的变化。第二,要关注配套的响应。第三,从技术、成本角度来说,要关注竞争力,把竞争力打出去,把市场占得住。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NE时代,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