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这句的意思是:我不是你,自然不了解你;但你也不是鱼,一定也是不能了解鱼的快乐的!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白话译文:

庄周和惠施在濠水岸边散步。庄子随口说道:“河里那些鱼儿游动得从容自在,它们真是快乐啊!”一旁惠施问道:“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回答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快乐?”惠施又问道:“我不是你,自然不了解你;但你也不是鱼,一定也是不能了解鱼的快乐的!”

庄子安闲的回答道:“我请求回到谈话的开头,刚才你问我说:‘你是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既然你问我鱼为什么是快乐的,这就说明你事先已经承认我是知道鱼是快乐的,而现在你问我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那么我来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岸边知道鱼是快乐的。”

此文出自战国中期·庄子所著的《庄子·秋水》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篇。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仅存《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作者简介: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周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非常高研究价值。

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名篇有《逍遥游》、《庄子·外篇·秋水》、《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史记》用精练的几行字介绍了庄子,说他著书十余万言,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

庄子的文章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

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5

我不是你,自然不了解你;但你也不是鱼,一定也是不能了解鱼的快乐的!

一、原文:

战国 庄子《庄子·秋水》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二、译文:

庄周和惠施在濠水岸边散步。庄子随口说道:“河里那些鱼儿游动得从容自在,它们真是快乐啊!”一旁惠施问道:“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回答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快乐?”惠施又问道:“我不是你,自然不了解你;但你也不是鱼,一定也是不能了解鱼的快乐的!”

庄子安闲的回答道:“我请求回到谈话的开头,刚才你问我说:‘你是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既然你问我鱼为什么是快乐的,这就说明你事先已经承认我是知道鱼是快乐的,而现在你问我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那么我来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岸边知道鱼是快乐的。”

扩展资料

一、赏析:

本文讲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其题虽小,而其旨甚大。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略作交代外,通篇采用对话形式。

两人一句接着一句,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针式地把这场辩论深化。庄周肯定人能知鱼之乐,惠施则否定人能知鱼之乐。两人在辩论中所反映出来的敏捷的思路,就使人应接不暇;睿智的谈锋,令人拍案叫绝;丰富的奇想,更能启人遐思。他们两人的辩论,虽则不可能谈惊四座,却也是洋溢着深厚的南华神理、机趣横生的思辨力量和浓郁的抒情色彩,而使文章起到移情益智的作用。

二、人物介绍

1、惠施:宋人,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他在公元前三三四年至前三二二年间(魏惠王后元元年到十三年)做魏的相国,主张联合齐、楚,尊齐为王,以减轻齐对魏的压力,曾随同魏惠王到齐的徐州,朝见齐威王。他为魏国制订过法律。到公元前三二二年,魏国被迫改用张仪为相国,把惠施驱逐到楚国,楚国又把他送到宋国。到公元前三一九年,由于各国的支持,魏国改用公孙衍为相国,张仪离去,惠施重回魏国。

2、庄子: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姓庄,  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8

句意为: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此句出自《庄子·秋水》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作品鉴赏】

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儵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其题虽小,其旨甚大。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做故事背景交代,通篇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庄周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惠施则否定了庄周的说法。且不说这场辩论谁是谁非,光是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就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一种怡情益智的享受。

"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两人的雄辩之外,还在于它具有无穷的韵味。辩论的双方都紧扣主题,但辩论者的思维截然不同。惠施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庄周则是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从认知规律上来说,庄周的人乐鱼亦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但这种诡辩并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周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庄周是把自己的快乐移栽到鱼的情绪上,反过来更衬托出庄周的快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5-25
这句话意思是
我不是鱼,自然不知道鱼的快乐;但你也不是鱼,自然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第4个回答  2020-01-1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