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史话(三) 横空出世的运通卡

如题所述

信用卡史话(三) 横空出世的运通卡

运通的诞生  

美国运通公司早在1850年就已经创立,最初起家是由三家快递邮件公司合并而成的。它的邮件与货物快递运输服务,因快速与可靠而获得信誉。特别是美国内战期间,运通以可靠方便地传送快递包裹和信件而大为出名。

美国内战之后,铁路系统的发展带来了地区市场的全国化,跨区域的全国性货币流动变得更为重要,但是由于现金很容易被盗,在没有全国性银行的情况下,资金的转运只能依赖于邮寄系统。于是,美国的邮局应需发明了一种简单的支票——邮政汇票。邮寄汇票很快就成为一个普遍受欢迎的资金转运方式,时至今天的金融系统中,邮寄汇票的方式依然存在,美国运通很快引入了这一产品。

然而最初的产品总会存在着各种各样问题,这种汇票既缺乏兑换现金的灵活性,还同样面临被盗与伪造的威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891年美国运通的一个雇员发明了旅行支票,既有多种面值,又需要双重签名校验(取得和兑现时均需要签名验证),保障了旅行支票的安全性,减少了因偷盗带来的损失。旅行支票很快就成为运通公司的重要产品之一,随着美国大众到国外旅行的人数日益增加,运通在欧洲的网络发展非常迅速。在1955年,运通为客户提供了约125亿美元的旅行支票,占据了当时全世界旅行支票行业市场份额的75%;而到了1977年,运通发放了全世界旅行支票的50%份额。今天,运通的旅行支票依然可以开出任何数额的金额以替代现金,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使用。

涉足信用卡

由于大莱卡的出现,渐渐成为了运通旅行支票的竞争对手,在窥觑了大莱卡的兴起后,美国运通在1953年开始计划涉足签帐卡市场,1956年甚至考虑收购大莱信用卡,尽管这个计划最终放弃了,但在1958年10月,美国运通终于通过收购的方式,以1.75万家特约商户和25万持卡人资源跻身签帐卡行业,半年后持卡人数量已经超过了60万,1960年后期,持卡人就达到了75万,签账金额超过5亿美元,露出了信用卡大鳄的面目。

运通卡的市场目标是收入较高的阶层,特别是经常旅行的商务人员,为了与大莱卡区分,显示运通卡是更“时髦和高级的”卡,运通有意从开始就为运通卡定下了瞄准高端客户的基调——其年费为6美元,比大莱卡的5美元高20%。第二年,运通推出第一张塑料制作的卡片。塑料卡上的、持卡人姓名等主要信息,都制成凸纹,可以在刷卡机上把这些信息通过复印纸印到收卡单上。这一创新,不仅明显降低了伪冒风险,而且收款员也不必再用手抄写信用卡信息,大大简化了刷卡程序。

最初,由于没有发卡和运作经验,一些客户到期不付款,运通一直亏损甚至考虑卖掉信用卡业务。就在这关键的时刻,运通聘用了后来被称为“签帐卡之父”的乔治·瓦特来管理运作。瓦特将年费增加到10美元,并对不按期付款的客户施加压力,严格管理,终于将运通不利的局势扭转,到了1962年底,运通卡的商户达到8.2万个,持卡人也翻了近4倍达到90万。运通签账卡首次盈利。

走向辉煌

1969年,运通卡持卡人发展到300万,近70亿美元的交易量使运通的签账卡业务获利数千万美元。同时,运通卡在这一年采用新设计,把卡的主调变成美元一样的绿色——运通绿卡。绿卡业务成为了运通最夺目的产品,到了1977年,运通已拥有了630万持卡人,200亿美元的交易量。绿卡的持卡人为大莱卡的5倍以上,并多为商业精英,近50%的年收入在55000美元以上的美国家庭,多数都持有运通绿卡。绿卡广泛地被与旅游业有关的商家接受,特别是在高档餐馆和商店,绿卡在旅游娱乐(TE)消费方面完全居于了统治地位。

1984年,美国运通推出了运通白金卡,以及一系列附加服务,开创信用卡服务的先河,为之后整个信用卡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美国运通在1999年9月发行了带有智能芯片的蓝卡,在发行仅仅一年时间内就达到了550万用户,不仅创造了信用卡行业内的一个奇迹,也引领了智能芯片技术在信用卡上的应用。

1999年由美国运通公司推出世界公认的高端信用卡——黑金卡

运通的领路人

美国运通的发展,离不开几位功臣。被冠以“付款卡之父”的乔治·瓦特,在60年代为美国运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85年,后来任职于IBM,并撰写了自传《谁说大象不会跳舞》的郭士纳升任总裁,以积极运用消费者导向,推行单一品牌名称而闻名,成为树立起“美国运通信用卡”这一品牌的功臣之一。1993年美国运通在危机中邀请了哈维·戈卢布出任公司CEO,他上任后在商业模式上展开变革,推出运通标志下的系列产品,并将定位从精英走向大众,特别是授权合作银行发行带有运通标识的信用卡。他的最大功绩是选择了之后的运通领头人——肯·谢诺,2001年谢诺尔特凭着出色的业绩成为美国运通的新任CEO。

美国运通卡跟随着大莱卡横空出世,经历了40年苦心经营和一番市场的磨砺,终于成就了美国运通的辉煌,2004年与中国工商银行合作在中国大陆发行了牡丹运通信用卡,后又在2007年与中信银行合作发行中信运通信用卡,2010年与招商银行合作发行了招商运通信用卡。之后,陆续与中国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合作发卡。尽管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对美国运通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相信美国运通曾经的辉煌将会延续而走向未来。

待续:信用卡史话(四) 后发制人的银行信用卡

信用卡是由谁最先发明的?主要发明的历史是什么呢?

信用卡是由美国的一位普通商人弗兰克·麦克纳马拉最先发现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信用卡的发明历史是什么样的。

信用卡所有人都认为应该是和金融行业有关系,但事实并不是如此,信用卡刚开始出现的时候,与金融甚至是经济行业没有一丝关联,他最早发行的机构也并不是银行,虽然信用卡现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但是有吉大多数的人都不了解信用卡的发展史。

信用卡它起源地是美国,而且是由当地一些比较传统的行业,比如商店所开始流行的。在20世纪早期美国的经济发展很繁荣,所以各种商品的流通量在市场上也大大的提升了很多,在当时有很多人不能购买很奢侈的商品。因此就有一些比较有想法的商人想出了可以采取分很多期付款的方式,不用一次性付清,那个时候的付款方式和现在的信用卡分期的方式是一模一样的。

比如说如果你想要购买一个很昂贵的东西,你可以分成12期或者是24期去付款,不用一次性把所有钱都交出来,在当时这种付款的方式并不是被人们看做是信用卡,而是一种类似贷款的形式。但是这个形式也有很多的问题,由于这个分期付款的方式是一些有思想的商家自己想起来的,所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就要自己向消费者收完所有的钱,并且还要承担消费者可能不付钱的风险,因此当时的这个业务是比较复杂的。

后来直到1950年商人弗兰克·麦克纳马拉创作了一个俱乐部,他与好朋友想出了一个方法,进入俱乐部就可以会的获得一张会员卡,这个会员卡可以到很多商店刷卡消费,然后再归还卡里面所欠下的钱就行了,当时的信用卡并不是像现在是塑料的,而是铁质的信用卡。

以上这个故事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如果有任何错误,敬请谅解。

信用卡历史

信用卡历史

信用卡早在18世纪中叶,就有类似的概念。

但到了20世纪初期才出现实体卡片的形式。

20世纪初期,美国人摩理斯(Auther Morris)发明了信用卡,卡片则是以金属制成。

虽然发行对象有限、受限使用场所,但由于标榜可以『先享受,后付款』,果然吸引大型企业开始推出信用卡,美国通用石油公司在1924年,即发行了『油品信用卡』,最初当成送给公司职员及特定客户的贵宾卡,由于反应不错,后来更扩及一般民众,做为促销油品的手段。

其他石油公司则在激烈的竞争下,亦陆续推出各式信用卡因应。

从此信用卡市场开始蓬勃发展,其他业种如电话、航空、铁路公司等,亦纷纷推出信用卡招揽客户。

但后来由于美国经济大恐慌,许多发卡公司因呆帐问题及信用卡诈欺蒙受损失,使信用卡业务受阻,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曾下令战争期间禁止使用信用卡。

现代信用卡的雏型,可说直到1951年大来卡(Diners Card)问世才形成。

大来卡公司先替持卡人垫款,并向商家索取手续费。

这种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而商店范围亦逐渐从餐饮业,延伸至一般零售业及旅游相关行业。

1959年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开始发卡,凭借丰富的旅游经验,顺利将业务范围扩及美国以外的地区。

1950年代的信用卡的发展,除了建立了持卡人(Cardholder)消费,不需付现,发卡银行(Issuer Bank)向特约商店(Merchant)收取手续费(Merchant Discount)的模式,更提供循环信用付款方式,持卡人付费颇具弹性,银行增加利息收入。

尔后,持卡人逐渐习惯利用循环信用,银行信用卡的发展开始蓬勃。

1976年花旗银行首开信用卡收年费之先河,打破长久未向持卡人收取年费的惯例,当时确实引起了轩然 ,但也挽救了银行入不敷出的窘境。

而后来当信用卡收年费几成行业惯例后,ATT公司又以免年费,作为最大卖点,期能打入信用卡市场。

因此,现在很多银行信用卡并存着收年费和免收年费的制度。

VISA Card发展史

1959年开始洛杉矶的美国商业银行(Bank of America)将信用卡推广到全加州。

到了1965年美国商业银行开始拓展全国性的业务,隔年发行一种有蓝、白、金三色带图案的BankAmericard,并授权其商标给其它银行使用。

为了扩充业务,美国商业银行成立National BankAmericard Incorporated(NBI),并将使用授权商标的银行,转成NBI的非持股会员。

但浓厚美国色彩的BankAmericard,并不受国外银行的青睐,终至1977年将BankAmericard正式改名为Visa。

Master Card发展史

1967年「西部各州银行卡协会(Western States Bankcard

Association, WSBA)」成立,这个由四家加州银行组成的协会,计划推出Master Charge的信用卡。

后因该协会加入银行间卡片协会,即将Master Charge授与该协会使用,到了1970年,银行间卡片协会正式取得Master Charge的专利权。

为了拓展国际市场,1978年,Master Charge改名为Master Card。

MasterCard在成立之初即以Visa为主要竞争对象,经过多年的竞赛,这二家信用卡组织发展成全球有超过1400万家的特约商店的国际组织,MasterCard及Visa卡二大信用卡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80%以上。

其所提供的各项服务,已成为现今消费者不可或缺的支付工具。

简述信用卡的发展史

信用卡于1915年起源于美国。

最早发行信用卡的机构并不是银行,而是一些百货商店、饮食业、娱乐业和汽油公司。

美国的一些商店、饮食店为招徕顾客,推销商品,扩大营业额,有选择地在一定范围内发给顾客一种类似金属徽章的信用筹码,后来演变成为用塑料制成的卡片,作为客户购货消费的凭证,开展了凭信用筹码在本商号或公司或汽油站购货的赊销服务业务,顾客可以在这些发行筹码的商店及其分号赊购商品,约期付款。

这就是信用卡的雏形。

1950年,美国商人弗兰克·麦克纳马拉在纽约招待客人用餐,就餐后发现他的钱包忘记带了,所幸的是饭店允许他记帐。

由此麦克纳马拉产生设计一种能够证明身份及具有支付功能的卡片的想法。

于是他与其商业伙伴在纽约创立了“大来俱乐部”(Diners Club),即大来信用卡公司的前身,并发行了世纪上第一张以塑料制成的信用卡——大来卡。

195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首先进入发行信用卡的领域,由此揭开了银行发行信用卡的序幕。

1959年,美国的美州银行在加利福尼亚州发行了美州银行卡。

此后,许多银行加入了发卡银行的行列。

到了六十年代,信用卡很快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不仅在美国,而且在英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各国也盛行起来。

从七十年代开始,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发行信用卡业务。

目前,在国际上主要有威士国际组织(VISA International)及万事达卡国际组织(MasterCard International)两大组织及美国运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American Express)、大来信用证有限公司(Diners Club)、JCB日本国际信用卡公司(JCB)三家专业信用卡公司。

在各地区还有一些地区性的信用卡组织,如欧洲的EUROPAY、我国的银联、台湾地区的联合信用卡中心等等。

信用卡的来历是什么?

信用卡最早产生于美国的商业、饮食业。1915年,美国的一些商店、饮食业为了扩大销售,招揽生意,方便顾客,采用一种“信用筹码”,其形状类似于金属徽章,后来演变成为塑料制成的卡片,作为客户购物消费的凭证。这就是世界上较早的信用卡之萌芽。

五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个人消费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以及电脑、通讯技术开始在银行中的普遍应用,为银行发展信用卡业务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1952年,美国加州富兰克林国民银行首先发行了银行信用卡。到1959年,美国共有60多家银行发行信用卡到了六十年代,信用卡在英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各国也盛行起来。从七十年代开始,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发行信用卡业务,如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

七十年代末,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人把在国外流行的信用支付方式——信用卡带到中国。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国内的一些银行开始涉足于信用卡业务。1978年,中国银行广州分行首先与香港东亚银行签订了协议,开始代理境外银行信用卡业务。

经过代办,摸索经验,1985年,中国银行珠江分行发行了珠江卡。1986年,中国银行发行了长城信用卡,填补了中国金融史册上的空白。中国人民银行在1988年进行银行结算制度改革时,把信用卡作为一种新型的结算方式,纳入了新的银行结算制度体系,从而为我国信用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信用卡的历史最早在廿世纪初,信用卡的发源地(美国),不过当时的卡片是金属制成的,发行对象有限,而且仅限于某些场所。例如美国通用石油公司在1924年针对公司职员及特定客户推出的油品信用卡,当作是贵宾卡送给客户做为促销油品的手段,后来也对一般大众发行,由于效果良好,吸引其它石油公司跟进。其它的业种如电话、航空、铁路公司也随之仿效,信用卡的市场开始活络。

信用卡的发展曾受二次重挫,一是美国经济大恐慌时期,许多公司因呆帐及信用卡诈欺蒙受损失,二是二次大战期间,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下令战争期间禁使用信用卡。不过,这些却挡不住信用卡的发展。

那时信用卡的使用地点有限,直到1951年大来卡问世,才粗略具备现代信用卡的雏型。持卡人消费时出示这张卡,不需付现,而由大来卡公司替持卡人垫钱并向商家索取手续费(merchantdiscount),每月再向持卡人收费。其业务范围也从原先的餐馆逐渐扩及饭店、航空公司等旅游相关行业及一般零售店。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Express)则凭借其丰富的旅游经验,在1958年开始发卡,并将业务范围扩及美国以外的地区。

这时敏感的银行家也感受到信用卡的便利,在1950年代有近一百家银行加入发卡行列,却因为业务量有限、仅限于本地、而且没有向持卡人收取年费,入不敷出,许多银行纷纷退出,仅有中小型的金融机构在利润边缘求生存。而这些存活的银行开始求新求变。例如位于洛杉矶的美国商业银行(Bank of America)于1959年开始将信用卡推广到全加州;同样位于加州的圣荷西第一国家银行(The First National Bank of SanJose)也于同年计算机化。这期间,银行则另提供循环信用付款方式,持卡人付费较有弹性,银行也多了利息收入。尔后,持卡人逐渐习惯利用循环信用,银行信用卡的发展开始蓬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