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旧历对照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9
新历农历对照表 万年历换算――阴历阳历转换、公历农历对照表
提供万年历换算查询――智能转换阴历阳历、公历农历对照表!可以同时显示公历、农历、节气、国际……
万年历- 公历农历阴历转换-皇历对照查询- 节气- 干支- 生肖
万年历,农历转换,阴历查询,皇历对照查询,节气,干支,生肖,公历 万年历―阴历(农历)、节气、干支查询 ←【加入收藏夹】 万年历―阴历(农历)、节气、干支查询 0000
阳历与阴历对照阴历阳历对照表照表
本地时间: 中国, 国际换日线, 萨摩亚, 夏威夷, 阿拉斯加, 太平洋, 美国山区, 美加山区, 加拿大中部, 墨西哥, 美加中部, 南美洲太平洋, 美加东部, 美东, 南美洲西部
万年历查询
阳历中红色/绿色表示节假日,农历中绿色表示为24节气日,红色表示为传统节日,蓝色则表示为公众节假日 你的浏览器无法执行此程序。 此程序在IE4 以后的版本才能执行!
阴历阳历对照表
google/...0

公历与农历日期对照表 百度搜索“万年历”即可。

农历转换公历对照表 是公历1945年4月29日 星期日

农历新历怎么计算? 你说的新历即公历,也称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定为一年,共365天零5小时多近6小时,平年只算365天。那多出的5小时多近6小时,平均约每隔4年加一天到2月份,所以有时公历的2月就有29天。
而你说的农历即阴历,也称夏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为一个月,每月29天半。一年约为355天,大月30天,小月29天。由于农历一年的天数与地球年(公历)相差约11日左右,所以约每3年要置一闰月,每19年要置7个闰月,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地球年(公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具体闰哪个月,则要视节气情况灵活而定,如今年便是闰5月。
正由于公历和农历的计算方法不同使每年的天数不同,而每年的第一天的起始时间也不同,所以使公历和农历的月份和日期不同步,大致相差一个月左右。
因为农历是我国历史上一直采用的历法,所以我国绝大多数的地方都是以出身时的农历来确定人的生日,这也是一种民族习惯。
但由于公历计时准确且方便,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公历,我国也早在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正式采用公历。所以在正式的场合出身年月都是用公历,如身份证、档案记录、履历表等等。
你会查万年历,了解了以上的情况后就容易懂了。再告诉你一个很简单的方法看万年历,一般在上面用 *** 数字标示的是公历的日期,在 *** 数字下面用中文数字标示的就是农历的日期。
如你说的1991年4月7日出生的:
1、如果这是公历的日期,那万年历上对应的 *** 数字4月7日下面的中文数字二月二十三就是你农历的生日。
2、如果这是农历的日期,那万年历上对应的中文数字四月初七上面的 *** 数字5月20日就是你公历的生日。

新历怎么换算成农历 首先阴历以月为基本单位,一个月以新月出现的那一天为始直至下一个新月出现的前一天。
由于月亮公转的周期介于29到30天之间,阴历的一个月也就由新月出现时刻的早晚或是29天或是30天。
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
与阳历不同的是,大小月在不同的年中不固定。
如春节的前一天常称为大年三十,但有不少年如2000年的阴历十二月只有29天。
由于十二个月的时间较阳历年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短11天左右.
为了使阴历年与阳历年保持相对稳定,每隔两三年就需要加入一个闰月。
大约每十九年要加入七个闰月。
而二十四节气则是由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确定的。
以每年的冬至为始,每15度为一个节气。
是故二十四节气在阳历的每月中有大概固定的日期。
古时以二十四节气指导农耕,这就是阴历又称农历的原因。
其中阳历下半月的十二个节气又称为中气。
中气出现的时刻和闰月的确定有直接的关系。
阴历的计算有下列四条规则:
1.准。
但计算1929年以前的阴历时应以北京即东经116度25分的当地时为准。
2.新月出现的一天为一个月的第一天。
如某个节气的出现时刻也在这一天,则不论该节气的出现时刻是否比新月晚,一律算落入新的一个月中。
3.每年的冬至总是落在这年的十一月中。
从一年的冬至的第二天起到下一年冬至这一天止的这段时间称为一岁。
如一岁中有十三个新月出现,则这一岁为闰岁,要加入一个闰月。
4.闰岁中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
因为一岁中只有十二个中气,所以闰岁中至少有一个月没有中气,也存在有两个月没有中气的可能性。
但这种情况下只有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
闰月的前一个月为几月则该闰月称为闰几月。
根据以上信息, 我们知道农历是根据天文观测进行指定的(也许可以在天文学的书上找到说明)。
为了简化转换计算, 很多程序人员设计了基于时间段内查表方法的例程.

农历新历怎样换算 国历换算为公历
1.换算公式的导出
公历每年365.242 199074075 日 (简化为365.2422日),而回历每年为354.367074375日(简化为354.36707日),所以回历一年只相当354.36707/365.2422=0.970223或0.970224个公历年。又回历元年元旦定在公元622年7月16日,由于当时历法在推算上的误差,致当时的7月16日,按现代的公历应改为7月19日,自公元某年元旦至该年7月19日已达200日.相200/365.2422=0.5476公历年;又因到回历二年元旦才达到0.970224个公历年,故自回历纪年元旦换算为公历的算式即为:
(回历纪年一1)× 0.970224+622.5476年
=所求公历年月日……………………………………………………………………………(1)
或 回历纪年 × 0.970224+621.5774年
=所求公历年月日……………………………………………………………………………(2)
式中621.5774来自622.5476-0.970224。
如所求某一历史事实不在回历元旦时,可将事实经过本年的总日数化为回历年,加人回历纪年总数中即可。
然而上列公历一年的总日数,实际上是一回归年的实测数,因现用公历每年的日数实为365.2425日,它与一回归年的日数只能是基本相符,到公元四千多年后会再出现一日之差。
实际上在明万历十年九月十八日,回历990年9月16日,公元1582年10月4日前(包括4日)的公历称儒略历,儒略历每年365.25日,它每年与一回归年的差值远大于格列高利历即现代的公历,大约历128年就需多闰去一日,至万历十年已经多闰出十日了。因此,对于儒略历时期的回、公两历换算,不能仍采用(l)、(2)两式,而需依儒略历的年实际日数将上列二式略加修正即可,结果如下:
(回历纪年一l)× 0.9702+622.5393
= 所求公历年月日……………………………………………………………………………(3)
回历纪年 × 0.9702+621.5691
= 所求公历年月日…………………………………………………………………………(4)
式中0.9702为354.36707/365.25所得结果,而0.5393则系公历某年元旦至其7月16日的总日数197被365.25日除之所得,622.5393-0.9702= 621.5691。
现将两种算式自回历第52年起,每隔百年所算得的公历年月日列人下表:
国历换算为公历
自表列计算结果得知,历法不同不能用同一算式,否则误差大大。万历十年前即已发现儒略历的春分所在日期与实测结果相差较大,至万历十年已差十日,因此格列高利第十三就决心修改儒略历,改革内容有两点,其一,将公历1582年10月4日之后一日原应为10月5日而改为10月15日,而星期序数不变,即该年10月4日为星期四,10月15日理应为星期一,实为星期五;其二,儒略历每四年有一个闰年,四百年有百闰,格列高利历仍保持儒历四年一闰的传统,但每四百年仅安排九十七个闰年,四百年中逢百年不闰,到第四百年加一个闰年[6]。儒历与格历的岁实分别为:
儒历(365 ×300+366 ×00)÷ 400年=365.25日/年
格历(365 × 303+366×97)÷ 400年=365.2425日/年而《明史・历志》所载的 *** 宫分历(太阳历),一百二十八年闰三十一......>>

求农历公历的excel对照表。 10分 如果数据在A1单元格,在B1单元格中输入以下公式
=TEXT(A1,[$-130000]yyyy年m月&IF(LEN(--TEXT(A1,[$-130000]dd))=1,初,)&d)

详见附图

农历怎么换算成新历? 阴历是中国古制的时间计算方式,阳历是国际使用的时间计算方式。1993年阴历9月13是阳历1993年10月27日

关于日历表公历和农历的区分 公历是阳历,农历是阴历 日历一般都安阳历,因为阳历国际化,全世界都用,阴历是中国的传统纪年法 具有中国特色啊 中国人在用

一九七0年公历与农历对照表 没有对照表,只有万年历,你要是想要知道农历与公历的换算的话还是去查万年历比较方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