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电气工程考研经验分享?

如题所述

你好,距离复试结束已经快一段时间了,在丧心病狂的吃喝玩乐之后,我的内心终于平静下来了,把自己考研的一点经验分享给后面的学弟学妹,顺便给大家提供一些复习的思路。

在介绍学习过程之前,我先说一下这次考研的成绩,以提高下文的可靠性。政治71分,选择题43分,简答题28分;英语73分,完型6分,阅读+新题型+翻译46.5分,小作文7分,大作文13.5分;数学一128分;专业课电路原理126分,总分398分,进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复试,后复试被刷,调剂到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关于考研复试被刷和录取的经验,我也有一大箩筐,后面有机会再和你们分享。
为了提高可靠性,我贴出下面两张图片,我的成绩和录取证明。一些敏感信息我打了马赛克,同学们谅解。


下面说一下我自己的学习过程,分科目说:

政治

我因为第一次考的奇差,所以8月份我就开始抽空复习政治了,用徐涛的核心考察当课本,

看了徐涛的视频和腿姐的视频,

我个人认为,徐涛的马原部分讲的很好,很透彻,很容易理解,腿姐在这方面讲的没有徐涛的生动,而腿姐有自己的一套记忆方法,所以看完她的史纲、毛中特、思修视频后记忆效果更好,所以在这三部分我更倾向于腿姐,

其实这两个老师讲的都很好,我身边几乎所有同学都是最多跟一个老师的,因为我底子比别人较差,而且想考到70分,所以才比别人多花了点时间和精力。看完视频后,认认真真做肖秀荣千题,

后期做做市面上模拟题中的选择题查漏补缺,除了徐涛、腿姐、

肖秀荣的模拟卷以外,

我再推荐一份非常好但是比较小众的《王吉的四套卷》。简答题中,肖四在我考研这两年没有以往的神迹了,所以去年身边有一部分同学转向了徐涛的冲刺20题,但我觉得选择背20题的同学在考试时需要自己组织语言和逻辑,所以与题目契合的更好,因此得分能更高一点,但由自己组织重点,对我一个工科生来说,这要比数学题难得多,而且远不如直接背过肖四后原封套用效果好得多,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你们自己取舍。

政治小技巧:
1. 政治想考70分,肖秀荣千题认真做,一遍两遍三遍,做的过程中保持书面整洁,避免影响下一次做题。有不少同学认为政治花太多时间不值得,但我觉得对于政治英语总分有一定要求的同学,提升政治成绩要比提升英语成绩简单的多,而且我觉得在学政治的过程中,会对人生和中国共产党有更深刻的理解。
2. 我从8月份开始复习政治,每天只是睡前看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视频,或者不想学数学了看会视频,政治复习的整个过程还是非常轻松的,看课程视频和看电影没什么区别,有滋有味,不过我觉得政治复习切忌大段时间集中性的复习,一上午或者一下午的复习容易滋生懒惰的情绪。
3. 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中有一些徐涛和腿姐没有的知识点,在做肖秀荣千题和肖四、肖八中感觉非常明显,遇到这些题目之后记下来就行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4. 政治的时政热点,腿姐、徐涛、肖秀荣都有自己的文件,选择一个就行了,要注意复习过程中不要关注时政热点,也不要每天看新闻联播,后期猛补来得及。
5. 关于后期选择题知识点的背诵,我推荐腿姐的背诵手册,我觉得这本手册特别好,比徐涛的小黄书知识点全,又是彩色印刷,重点清晰,所以背起来很舒服。


英语一

其实思路还是挺简单的。单词,从开始复习背到考试开始,刚开始背单词时,我推荐《十天搞定考研词汇》这本书,

这本书我觉得用在刚开始背单词和最后一个月冲刺时背单词效果最好,开始复习时这本书背一到两遍后,就可以开始做真题阅读了,中期单词背诵,除了阅读总结的单词以外,自己再随便找本单词书背诵就行,单词这东西,只要背就行,背什么书差距应该不大;阅读,分值最高,重要性自然也最大,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做一遍是远远不够的。在这里说一下我做阅读的思路,以供大家参考,第一遍时,每天下午一篇阅读,要严格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做完后全文翻译,翻译完后逐词逐句订正,不会的单词记下来,固定搭配记下来,复杂句型掌握好,然后再看唐迟的视频,我觉得这是一套完美的流程,唯一的缺点耗时间。第二遍做时,不需要再全文翻译了,固定时间每天下午可以做几篇,看自己的时间安排,如果第二遍时受到第一遍的影响,答案不用看文章也能做得出来,那我推荐你先做做英语新题型,把英语思维从阅读中转移出来。不过就算知道答案,该怎么做还得怎么做,做出答案不是第二遍的目的,掌握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出题老师设置答案的位置才是;新题型,尤其是排序题,难度很大,去年一开始做的时候把我搞得头昏脑涨,动不动就对一个两个,我总是喜欢对每一段落进行全文翻译然后再用中文进行排序,但是排序题的词汇难度很大,时间花费很多,效果却不好,所以总是搞得自己心态失衡。之后做排序题时,我就强迫自己习惯于找指示代词,分析结构,正确率才升高了一点,不过关于新题型的视频讲解,我确实没找到讲的比较好的老师,也没有能保证一定准确率的方法,大家自己想办法吧,要注意的是,新题型也要掐时间做,18分钟左右;我之前从学长那里得到的“宝贵”经验是直接背大小作文模板,去年跟这位舍友取了取经,自己直接总结大作文模板,考场现编小作文,效果还算令我满意,所以把这个思路分享给大家以供参考;完形填空,我去年时间比较充裕,所以考前抽时间做了10篇左右吧,想找找感觉,效果不算理想,如果你感觉时间不多,我觉得做两篇就行了,考场凭感觉吧。

英语小技巧:

1. 后期11月份后抽空练字,对作文提分很重要。

2. 市面上的英语模拟卷做的意义不大,我做过张剑、朱伟的模拟题,阅读的文章基本全是英美时事文章,做起来挺枯燥的,而且也没什么价值。

3. 单词背诵不要中断,每一天只要学习就背单词。

4. 英语真题留出近3年考前2周内在答题卡上模拟,从头到尾3个小时完成,这个模拟不要靠在最后一周内完成,否则时间太挤了,没法认真订正这3套题,得不偿失。

5. 练作文用考研答题卡。


数学一

高数,一战时,我完整的过了一遍汤家凤的基础班,强化班视频,做过1800基础部分,数学有一定的基础,

所以去年直接上手的李正元全书,

李正元这本书应该要比李永乐全书和张宇、汤家凤强化班难度大一点,大家视自己情况选择,认真做完自己的选择,差距不大,切忌换来换去,数学从一而终是很重要的;线代,选择李永乐强化班视频加线代辅导讲义是最佳的也是唯一的满分选择;

视频

概率论,我一战时被第一章的排列组合影响了心态,一度想报考专硕放弃概率论,去年我索性直接没学排列组合,我认为放弃排列组合是你概率论得高分的好选择,关于概率论视频,我看过几位老师的,其中我觉得王式安的概率论辅导讲义还不错,

但他的视频风格我个人不太喜欢,我更倾向于张宇的概率论视频。

数学一轮复习进行时,我同时做了李永乐660题,题目质量很高,对于基础知识的考察相当仔细,值得一做。

做完660题,我又做了张宇的闭关修炼高数部分,这本书相当好,难度偏大,我做完后真的是收获满满,又2倍速看完了张宇的闭关修炼视频,用以加深对题目的印象。

之后,我又进行了二轮复习,全书高数,线代讲义,概率论讲义,又迅速的过了一遍,然后就正式进入最重要的数学真题时间了,我原本打算,数一30年真题,数二、三近十年真题全做,后来因为时间来不及了,就只做了张宇的30年真题,留出近3年考前模拟(做数学真题的思路与英语的思路相同),因为我前期数学基础打的比较好,真题一般都在130以上,所以我没再做第二遍,只是把自己错的题目知识点记下来,用来考前回顾。真题之后就可以做模拟题了,我觉得模拟题里,李林的4套卷、6套卷以及李正元的押题冲刺卷以及合工大超越5套卷,都很好,

尤其是李林的6套卷,题目难度适中,但出题角度非常新颖,我觉得很贴合真题,做完有种顿悟的感觉,我首推这套卷,汤家凤的模拟题我做了五套吧,就没继续做,张宇的8套卷,我做了3套左右吧,因为觉得汤家凤和张宇的思路还算常规,,

而且后期总是有很多事情占用数学的时间,所以我也没继续做下去,省下的时间,我又翻了一遍全书、讲义和错题本。

数学小技巧:

1. 数学真题和模拟题,要规范做在答题卡上,尽量限制草稿纸的数量,因为我一战考研时,老师只给了一张草稿纸,没有多余的,我就只能在验算过的草稿纸上再一次验算,然后我就凉凉了,不过今年考的时候,老师给了新的草稿纸,这里只是给大家提个醒,以防不测。

2. 高数级数比较难,觉得掌握不好的同学,可以看看杨超的视频。

3. 微分方程部分,给想熟练掌握的同学强推陈文灯老师的微分算子法,这个秘密,一般人我真不告诉他。

4. 数学真题非常重要,重要性不是模拟题能比的,不要本末倒置!大家视自己情况决定要不要二刷甚至三刷真题,我建议真题平均在120分以下的,无论做了多少次了,有时间的话,最好还是要再刷一遍真题。

5. 数学真题我建议,对于有能力的同学,把张宇的真题卷子与李永乐的历年真题解析搭配使用,看看有些题目的另一种解法和答案书写方式。

经验贴总体讲的差不多了,剩下些细枝末节也无伤大雅,

书不尽言,以后有机会再和你们聊聊考研心态和坚持的问题,在此祝大家前途似锦,心想事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04

你好,距离复试结束已经快一段时间了,在丧心病狂的吃喝玩乐之后,我的内心终于平静下来了,把自己考研的一点经验分享给后面的学弟学妹,顺便给大家提供一些复习的思路。

在介绍学习过程之前,我先说一下这次考研的成绩,以提高下文的可靠性。政治71分,选择题43分,简答题28分;英语73分,完型6分,阅读+新题型+翻译46.5分,小作文7分,大作文13.5分;数学一128分;专业课电路原理126分,总分398分,进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复试,后复试被刷,调剂到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关于考研复试被刷和录取的经验,我也有一大箩筐,后面有机会再和你们分享。

为了提高可靠性,我贴出下面两张图片,我的成绩和录取证明。一些敏感信息我打了马赛克,同学们谅解。


下面说一下我自己的学习过程,分科目说:

政治

我因为第一次考的奇差,所以8月份我就开始抽空复习政治了,用徐涛的核心考察当课本,看了徐涛的视频和腿姐的视频。

我个人认为,徐涛的马原部分讲的很好,很透彻,很容易理解,腿姐在这方面讲的没有徐涛的生动,而腿姐有自己的一套记忆方法,所以看完她的史纲、毛中特、思修视频后记忆效果更好,所以在这三部分我更倾向于腿姐。


其实这两个老师讲的都很好,我身边几乎所有同学都是最多跟一个老师的,因为我底子比别人较差,而且想考到70分,所以才比别人多花了点时间和精力。看完视频后,认认真真做肖秀荣千题,

后期做做市面上模拟题中的选择题查漏补缺,除了徐涛、腿姐、肖秀荣的模拟卷以外,


我再推荐一份非常好但是比较小众的《王吉的四套卷》。简答题中,肖四在我考研这两年没有以往的神迹了,所以去年身边有一部分同学转向了徐涛的冲刺20题,但我觉得选择背20题的同学在考试时需要自己组织语言和逻辑,所以与题目契合的更好,因此得分能更高一点,但由自己组织重点,对我一个工科生来说,这要比数学题难得多,而且远不如直接背过肖四后原封套用效果好得多,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你们自己取舍。


政治小技巧:

1. 政治想考70分,肖秀荣千题认真做,一遍两遍三遍,做的过程中保持书面整洁,避免影响下一次做题。有不少同学认为政治花太多时间不值得,但我觉得对于政治英语总分有一定要求的同学,提升政治成绩要比提升英语成绩简单的多,而且我觉得在学政治的过程中,会对人生和中国共产党有更深刻的理解。

2. 我从8月份开始复习政治,每天只是睡前看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视频,或者不想学数学了看会视频,政治复习的整个过程还是非常轻松的,看课程视频和看电影没什么区别,有滋有味,不过我觉得政治复习切忌大段时间集中性的复习,一上午或者一下午的复习容易滋生懒惰的情绪。

3. 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中有一些徐涛和腿姐没有的知识点,在做肖秀荣千题和肖四、肖八中感觉非常明显,遇到这些题目之后记下来就行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4. 政治的时政热点,腿姐、徐涛、肖秀荣都有自己的文件,选择一个就行了,要注意复习过程中不要关注时政热点,也不要每天看新闻联播,后期猛补来得及。

5. 关于后期选择题知识点的背诵,我推荐腿姐的背诵手册,我觉得这本手册特别好,比徐涛的小黄书知识点全,又是彩色印刷,重点清晰,所以背起来很舒服。


英语一

其实思路还是挺简单的。单词,从开始复习背到考试开始,刚开始背单词时,我推荐《十天搞定考研词汇》这本书,这本书我觉得用在刚开始背单词和最后一个月冲刺时背单词效果最好,开始复习时这本书背一到两遍后,就可以开始做真题阅读了,中期单词背诵,除了阅读总结的单词以外,自己再随便找本单词书背诵就行,单词这东西,只要背就行,背什么书差距应该不大;

阅读,分值最高,重要性自然也最大,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做一遍是远远不够的。在这里说一下我做阅读的思路,以供大家参考,第一遍时,每天下午一篇阅读,要严格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做完后全文翻译,翻译完后逐词逐句订正,不会的单词记下来,固定搭配记下来,复杂句型掌握好,然后再看唐迟的视频,我觉得这是一套完美的流程,唯一的缺点耗时间。第二遍做时,不需要再全文翻译了,固定时间每天下午可以做几篇,看自己的时间安排,如果第二遍时受到第一遍的影响,答案不用看文章也能做得出来,那我推荐你先做做英语新题型,把英语思维从阅读中转移出来。不过就算知道答案,该怎么做还得怎么做,做出答案不是第二遍的目的,掌握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出题老师设置答案的位置才是;

新题型,尤其是排序题,难度很大,去年一开始做的时候把我搞得头昏脑涨,动不动就对一个两个,我总是喜欢对每一段落进行全文翻译然后再用中文进行排序,但是排序题的词汇难度很大,时间花费很多,效果却不好,所以总是搞得自己心态失衡。之后做排序题时,我就强迫自己习惯于找指示代词,分析结构,正确率才升高了一点,不过关于新题型的视频讲解,我确实没找到讲的比较好的老师,也没有能保证一定准确率的方法,大家自己想办法吧,要注意的是,新题型也要掐时间做,18分钟左右;我之前从学长那里得到的“宝贵”经验是直接背大小作文模板,去年跟这位舍友取了取经,自己直接总结大作文模板,考场现编小作文,效果还算令我满意,所以把这个思路分享给大家以供参考;完形填空,我去年时间比较充裕,所以考前抽时间做了10篇左右吧,想找找感觉,效果不算理想,如果你感觉时间不多,我觉得做两篇就行了,考场凭感觉吧。


英语小技巧:

1. 后期11月份后抽空练字,对作文提分很重要。

2. 市面上的英语模拟卷做的意义不大,我做过张剑、朱伟的模拟题,阅读的文章基本全是英美时事文章,做起来挺枯燥的,而且也没什么价值。

3. 单词背诵不要中断,每一天只要学习就背单词。

4. 英语真题留出近3年考前2周内在答题卡上模拟,从头到尾3个小时完成,这个模拟不要靠在最后一周内完成,否则时间太挤了,没法认真订正这3套题,得不偿失。

5. 练作文用考研答题卡。

数学一

高数,一战时,我完整的过了一遍汤家凤的基础班,强化班视频,做过1800基础部分,数学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去年直接上手的李正元全书,

李正元这本书应该要比李永乐全书和张宇、汤家凤强化班难度大一点,大家视自己情况选择,认真做完自己的选择,差距不大,切忌换来换去,数学从一而终是很重要的;线代,选择李永乐强化班视频加线代辅导讲义是最佳的也是唯一的满分选择;

概率论,我一战时被第一章的排列组合影响了心态,一度想报考专硕放弃概率论,去年我索性直接没学排列组合,我认为放弃排列组合是你概率论得高分的好选择,关于概率论视频,我看过几位老师的,其中我觉得王式安的概率论辅导讲义还不错,



但他的视频风格我个人不太喜欢,我更倾向于张宇的概率论视频。

数学一轮复习进行时,我同时做了李永乐660题,题目质量很高,对于基础知识的考察相当仔细,值得一做。


做完660题,我又做了张宇的闭关修炼高数部分,这本书相当好,难度偏大,我做完后真的是收获满满,又2倍速看完了张宇的闭关修炼视频,用以加深对题目的印象。

之后,我又进行了二轮复习,全书高数,线代讲义,概率论讲义,又迅速的过了一遍,然后就正式进入最重要的数学真题时间了,我原本打算,数一30年真题,数二、三近十年真题全做,后来因为时间来不及了,就只做了张宇的30年真题,留出近3年考前模拟(做数学真题的思路与英语的思路相同),因为我前期数学基础打的比较好,真题一般都在130以上,所以我没再做第二遍,只是把自己错的题目知识点记下来,用来考前回顾。真题之后就可以做模拟题了,我觉得模拟题里,李林的4套卷、6套卷以及李正元的押题冲刺卷以及合工大超越5套卷,都很好,

尤其是李林的6套卷,题目难度适中,但出题角度非常新颖,我觉得很贴合真题,做完有种顿悟的感觉,我首推这套卷,汤家凤的模拟题我做了五套吧,就没继续做,张宇的8套卷,我做了3套左右吧,因为觉得汤家凤和张宇的思路还算常规,而且后期总是有很多事情占用数学的时间,所以我也没继续做下去,省下的时间,我又翻了一遍全书、讲义和错题本。

数学小技巧:

1. 数学真题和模拟题,要规范做在答题卡上,尽量限制草稿纸的数量,因为我一战考研时,老师只给了一张草稿纸,没有多余的,我就只能在验算过的草稿纸上再一次验算,然后我就凉凉了,不过今年考的时候,老师给了新的草稿纸,这里只是给大家提个醒,以防不测。

2. 高数级数比较难,觉得掌握不好的同学,可以看看杨超的视频。

3. 微分方程部分,给想熟练掌握的同学强推陈文灯老师的微分算子法,这个秘密,一般人我真不告诉他。

4. 数学真题非常重要,重要性不是模拟题能比的,不要本末倒置!大家视自己情况决定要不要二刷甚至三刷真题,我建议真题平均在120分以下的,无论做了多少次了,有时间的话,最好还是要再刷一遍真题。

5. 数学真题我建议,对于有能力的同学,把张宇的真题卷子与李永乐的历年真题解析搭配使用,看看有些题目的另一种解法和答案书写方式。

如果你看到了这里,说明已经进入更为残酷的复试环节。我系严格以1:1.5的比例划取复试入围线,这意味着,进入复试的孩子们,还将被淘汰1/3(以任何形式被录取都不算淘汰,也就是说,你在幸运的2/3中,但也有可能被录取到深研院,甚至可能被系内调剂成工程硕士)。复试分为笔试与面试两块,笔试科目已经与报考的二级学科相关,比如控理、导航、CIMS考控制理论(同时包括经典与现代,也就是说是要考状态空间方法的),检测考电子学(同时包括数电和模电),模式识别、生物信息考信号与系统,系统工程考运筹或者控制理论,此外,工程硕士可以在控制理论、电子学、信号与系统、运筹里选一门考。

  不过可以略为安心的是,根据经验,复试笔试的成绩不是特别重要,相比之下,各所会更加注重面试的表现。面试时分研究所进行,一开始的自我介绍请准备好中、英各一份,以备不时之需。然后的面试都以抽题的形式进行,其中英语必选,为领域内文献的任意选段,大约三四百词,要求读一遍并口头翻译,对翻译的要求也比较低,语序之类不太讲究,总的来说考研英语没问题的话,这块不会出问题。其他就是在我系本科的专业课中进行抽题(当然包括数学),并有一次放弃的机会。建议抽取数学和电路原理的题目,因为初试考过,自然比较熟悉。需要注意,抽到的题都是比较基础的概念性问题,而且最多只需要一些心算,面试会议室一般也不会提供纸笔,如果你觉得这题好麻烦,请不要犹豫地换个思路,或者干脆放弃重抽。老师们除了会对你回答得正确与否有一个基本判断以外,还会综合考虑每位同学的反应能力、考虑问题的思路、系统性等因素。其余面试技巧和注意点,比如尊重老师、面带微笑、衣着整洁等等,我就不多说了。

  当然复试中也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我说出来是希望大家能早做准备以留后手(因为流程上会优先进行本部学硕的面试,公布录取结果,然后再进行深研院、工硕的面试,在本部的面试中被刷下来的同学还有机会去参加下一批面试的),而不是希望你以此为由做些不好的事情,事实上,它们没被写在任何文件上,老师们也是不会承认的。这样的所谓“潜规则”有两条:第一,考进每个所的初试成绩的第一名一般不刷,我曾经问过,老师们说,我们不轻易否定第一名,我认为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第二,本科清华(一般也都是信院的)的学生一般不刷,如果本科本系,则从未听说被最终淘汰过(至少也能在第二批面试中被录取)。

经验贴总体讲的差不多了,剩下些细枝末节也无伤大雅,

书不尽言,以后有机会再和你们聊聊考研心态和坚持的问题,在此祝大家前途似锦,心想事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