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众生的阿赖耶识都遍满十法界吗

如题所述

兄台善问~

海底兄解释的十分好了,后学只在补充一点,就是关於法界的认识:

很多人总是将法界玄想化,或认为是其他不同的空间、或认为是整个宇宙虚空等等,其实佛法是可以现前实证的。

十法界一般常见的解说是四圣六凡。但是这样恐怕会让大多数人误解法界的意涵。

法界,法即是轨则、轨范;界,则是界限、功能差别、种子的意思。
这就是说,世间、出世间一切法,都有其功能界限,而每个功能差别,都是阿赖耶识所含藏的种子之一。

也许这样解释还是很含糊,后学举例说明,相信能很容易明了之:

>>

譬如,大家最耳熟能详的般若心经,就提到了十八界了,如眼识界乃至意识界等,眼根界乃至意根界,色尘界乃至法尘界。

这十八界都各自有其功能差别,譬如我们眼睛(肉眼)就是眼根界,眼睛只能接受影像,而无法接受声音、气味、触感,这就是眼根的功能界限---只能做为接受色尘的受器。

又~ 色尘界也是有其界限,色尘,也就是我们眼能见之影像,并不会与声音混在一起,也不会与气味混在一起,更不会与触感混合在一起。所以,总括来说,每一界都有其界限,有其功能差别的缘故,故说为界,总括起来,就是法界。

又如眼识,只能了别色尘、也就是能见色尘的功能,眼识无法听声音、也无法来嗅味道,而意识能统纳五识所领受的境界,也包含五尘的细相,故称为法尘。 而我们正常的人身,也是要靠意识等六识、以及六根、六尘才能正常的生活於世间。若缺其一,就属於残障、或智障了、乃至植物人了。

==============================================================

回归主题,也就是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确实遍此十八界,也就是遍满我们身心,如果没有阿赖耶识执受六根、六尘、六识的功能,这十八界也不可能在人间或在其他六道正常的运作。

楼主何不思之:

譬如我们最熟悉的意识心,这个能感受、有感情、能思维分别、观察的心。这个心必须藉由正常的大脑、身体下,才能清醒的运作,当身体极度疲劳、或大脑受损的情况下,意识就必须被强制中断,直到身体恢复、或大脑恢复正常后,才能出生运作了。

可是,大脑、身体只是物质,物质如何能出生意识心、又如何能让意识运作呢? 而大脑自己本身也是物质,又如何能自己运作呢? 若能自己运作,必有其自主性,也就是自己独自存在的体性。

如果大脑能自己单独运作而不依靠其他条件,试问,大脑在还未形成前,只还是受精卵前,甚至精子卵子尚未结合前,在哪里?

因此,大脑只是被形成物,本身不自在、也无法自己独自运作,它只是被出生的法而已。而藉由大脑才能运作的意识,当然更是被动、不自在。

既然如此,十八界都不自在,无法自己单独运作,那又是谁推动它们运作呢?

当然也只有能执持、摄取物质的阿赖耶识(又名如来藏),假藉业种差别、母胎中的四大形成此世的肉胎,才有我们(十八界)的存在。

故知阿赖耶识遍满法界。可是这法界的意思是指:

<<< 每个有情众生自己的五阴身心世界(泛指十八界) >>

然而十八界只是粗说,若细说,何止十八界呢? 但总来说,就是法界。

=====================================================

既然东方不败兄如是说,何妨来法义辩证,毕竟~
若不摧邪、正无由显:

东方不败如是说:

如来藏是阿赖耶识的根本,如来藏是吾人之清净心。依楞严经言,如来藏有是遍满虚空法界,地水火风空见识皆是。这是佛陀讲的。

<<辩证:>> 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并不是在阿赖耶识外,还有个根本,因为阿赖耶识即是万法之本源,亦是一切众生本具之清净心,有经为证:

《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佛言:)「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於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

《入楞伽经》〈刹那品第十四〉又说:【「大慧!言刹尼迦者,名之为空;阿梨耶识名如来藏,无共意转识熏习,故名为空;具足无漏熏习法故,名为不空。」】

由入楞伽经来看,阿赖耶识又名如来藏,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众生本具的真如佛心,因其体相用而有不同的命名,东方不败兄不明此理,邪见未断故,错认阿赖耶识外另有阿赖耶识之根本,不知阿赖耶识即是万法之本源---如来藏的缘故。若东方不败兄仍坚持如来藏才是阿赖耶识的根本,请举经为证,证实如来藏含有阿赖耶或如来藏出生阿赖耶之经证才是。

东方不败兄又如是说:

阿赖耶识之如来藏,大而无内,小而无外,说遍虚空界是正确,说不遍虚空界亦对。

若说不遍虚空界,那么你人到了外星球,就无作用了。

若说遍虚空界,那么它在那里,连你身内亦找不到。

阿赖耶识根本就是不可思议,非空,非有,亦空,亦有。

<<辩证如下>>:

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前已举证,不再赘述。而如来藏阿赖耶识并不是遍满虚空,其体无形无色非物质,如何能说遍满虚空,此与外道所说无异

楞严经中,佛陀是说四大、五阴都是本如来藏之妙真如性,而不是说遍满虚空,这是东方不败兄误计执为遍满虚空,如果如来藏遍满虚空,那所有众生就是共用一真如了,不论谁造恶造善,都由一共同真如所执藏,那就是你造的善业可以由我来受善报、我造的恶业你也能帮我去扛了,甚至,一佛成佛时,应当一切众生皆同成佛,因为共一真如故,毕竟成佛后,种子已全然清净,既然如此,其余众生也应当转成全然清净才是,然而法界决无此事。

而东方不败兄因为看到楞严经说地水火风皆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就误以为如来藏遍满虚空,可是接著又说不遍,而解释为:

<<若说不遍虚空界,那么你人到了外星球,就无作用了。>>

佛子当知,如来藏非物质,又如何有空间之限制,我们以这世间来说明就好,每天大家形来去止,走来走去,若照东方不败兄所言,如来藏若不遍虚空,当你走出下一步,移动另个地方时,应当就无作用了,如同死尸了,所以由这样推知如来藏遍一切需空。

然而,若如是,已这世间的众生来说就好,众生每天形来去止,身影交错,若东方不败兄所言如实,众生当是共一如来藏、甚至所有如来藏交融在一起,那麼就会如上所说之过失。

如来藏非物质、非空间所限,不论你走到哪里,它确实如影随形,但是它却不在三界内,所以维摩诘经才会说: 夫宴坐者,不於三界现身意,是为宴坐。

这就是说,我们一切身口意行虽然都是已如来藏为根本,但是如来藏本体却不在三界中,怎麼能说如来藏遍满虚空呢? 虚空、空间、任何空间维度都是在三界所摄。

接著东方不败兄又言:

<<若说遍虚空界,那么它在那里,连你身内亦找不到。>>

如来藏既非物质,当然於身内也找不到,因此,东方不败这样的推理,只是依自己意识思维所想像,本质与胜论外道没有太大的差别,因为胜论外道也是幻想有一胜性能量遍满虚空、且又无形无色。 换句话说,东方不败与胜性外道的落处就是在於:

认为如来藏遍满虚空,其实这已经是将如来藏物质化、能量化了。

但因为圣教言说为无形无色,所以又依此而说不遍需空。

若究其实,那它们所说的如来藏到底是什麼呢? 是可以实证的吗? 还是纯依幻想? 如来藏若无法实证,那就变成玄学戏论了。

最后东方不败总结:

<<阿赖耶识根本就是不可思议,非空,非有,亦空,亦有。 >>

阿赖耶识确实难以思议,但是对於证悟的佛菩萨而言,并非不可思议,否则如何为人开讲演说,又教导众生实证之呢? 然而阿赖耶识如来藏确实非空、非有,这就看从什麼层面来看待之了,这点后学也不否认东方不败兄所言。

当然了,东方不败兄只言后学与海底兄有错,不妨指出错在何处,并辩证之,若只是含糊带过,岂非正信佛子乎?

=====================================================

首先也要感谢东方不败兄发文,毕竟藉由辩证方能令法义证眞:

首先,先辩证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东方不败兄如是说道:

*****
《入楞伽经•卷第七》其中有一段言:「大慧!如来藏识不在阿梨耶识中,是故七种识有生有灭,如来藏识不生不灭。何以故?彼七种识依诸境界念观而生,此七识境界一切声闻辟支佛外道修行者不能觉知,不如实知人无我故,以取同相别相法故,以见阴界入法等故。」

马鸣菩萨之《起信论》云:「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梨耶识。」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指出「赖耶妄熏习」,「隐覆如来藏」。

经论中说的很清楚,如来藏不生不灭。

如来藏识不在阿梨耶识中。

阿赖耶识是「不生不灭的如来藏」与「无明」和合而名为阿赖耶识,不破除无明,则不显如来藏。所以唯识学中有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之说,另外《大宝积经》里说「一切法无住。灭一切阿梨耶故。」「无明」无源无根,因此「如来藏」才是根本。
********

其实东方不败兄引出这些经文反而更证成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何以故?

第一: 如来藏不在阿赖耶识中,是故不应该外离阿赖耶识在觅另一常住心体、在找另一个如来藏,因为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否则 佛就不会说如来藏又名阿赖耶识。因此后面才会说其余七识乃生灭法,而第八识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方是万法之本源,若如来藏为第九识,才是万法的本源,如何不说其余八识虚妄乎?

第二: 大乘起信论之马鸣菩萨所言,更是与佛所说无二无别: 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 为什麼这麼说呢? 因为阿赖耶识这个如来藏的另一个别名,就是以如来藏含藏生灭法才命名,如来藏本体常住不灭、与生灭七转识和合运作,依如来藏这样的体性而名阿赖耶识(此乃梵语,乃含藏识的意思,即是含藏一切有为、无为法)。

第三: 东方不败兄以及楼主不妨看另一经文: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切佛语心品之四):【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薰,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於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其诸余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

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试问无明烦恼是不是也是含藏於如来藏中呢? 既然如是,这就是阿赖耶识含藏万法种子的功能性之一,是故不应该将如来藏的清净性别立为如来藏心、如来藏含藏的污染性与本有的清净性合立为阿赖耶识,这就将一心切割为两心了。
故,契经金刚藏菩萨云:【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并不是灭了阿赖耶才显如来藏,两者本同一心体,在凡夫位时有污染而名阿赖耶,断除烦恼、所知障后,一样是同一心体,非是灭了阿赖耶才显如来藏。

因此,东方不败兄所言:

<<阿赖耶识是「不生不灭的如来藏」与「无明」和合而名为阿赖耶识,不破除无明,则不显如来藏。所以唯识学中有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之说,另外《大宝积经》里说「一切法无住。灭一切阿梨耶故。」「无明」无源无根,因此「如来藏」才是根本。>>

这样的说法就会有两个过失了:

其一: 阿赖耶识心体乃凡夫因地的真如佛心,只是含藏污染性而已,到了佛地的时候,将阿赖耶性(含藏的污染种子去除)灭除,而不是灭除阿赖耶识心体,因为凡夫地到佛地,还是同一心体,只是名称改变而已,如果照东方不败这样的说法,就会变成将凡夫地的阿赖耶识心体灭除后,如来藏才能显现,那这样的如来藏其实也不是无生之法,而是未来才生。

其二: 凡夫地的如来藏或名阿赖耶识,其实早就分明显现了,不是破除无明才能显现,若是这样,那如来藏就是因缘所生法了,举佛经所言:

《如来藏经》佛云:「如是,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是故佛为众生说法,断除烦恼净如来智,转复化导一切世间。」
又如胜鬘经: 「自性清净,即此如来藏中,法性圆明之体。无始以来性自圆满,虽处染而不垢」

换句话说,在凡夫地就已经是自性清净了,也就是真如性、妙真如性,而且由如前所举经文中,处处可显如来藏与生灭七转识和合,因此并非破除无明才显如来藏,而是如来藏本来就显现了,只是众生无明所盖无法亲证,若破除无明,就能自见己身坐宝莲台(见维摩诘经所言),也就是亲见自身本来具足的如来藏。

=================================================

接著辩证如来藏遍虚空界的真实义:

其实东方不败兄举证的经文,也就成就后学所言了。

因为佛经所言的即是: 佛地的如来藏能於一切处示现无量无边分身,而非如来藏遍满虚空充塞宇宙。因此如来身遍一切处、遍一切法界、尽虚空即是此义,另一含义则是如来藏遍法界------众生身中之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因此佛经所言遍一切处以及法界,是指我们五阴身心之法界,而非虚空,而如来法身尽虚空,则是佛地如来藏能化身无量无边进虚空,经文已经说得很明白。

如果还真的有所质疑,不妨看看大般涅盘经:

《大般涅盘经》卷30:《六师复言:「瞿昙,色亦非我,乃至识亦非我。我者遍一切处,犹如虚空。」佛言:「若遍有者,则不应言『我初不见』,若初不见,则知是见本无今有。若本无今有,是名无常。若无常者云何言遍?若遍有者,五道之中应皆有身,若有身者应各受报,若各受报,云何而言转受人天?汝言遍者,一耶?多耶?我若一者,则无父子怨亲中人。我若多者,一切众生所有五根悉应平等,所有业慧亦应如是。若如是者,云何说言根有具足不具足者?善业恶业愚智差别?」六师云:「瞿昙,众生我者无有边际,法与非法则有分齐。众生修法则得好身,若行非法则得恶身,以是义故,众生业果不得无差。」佛言:「善男子,法与非法若如是者,我则不遍。我若遍者,则应悉到。如其到者,修善之人亦应有恶,行恶之人亦应有善,若不尔者,云何言遍?」六师云:「瞿昙,譬如一室燃百千灯,各各自明不相妨碍,众生我者亦复如是,修善行恶,不相杂合。」佛云:「善男子,汝等若言我如灯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彼灯之明从缘而有,灯增长故,明亦增长;众生我者则不如是。明从灯出,住在异处,众生我者不得如是从身而出,住在异处。彼灯光明与暗共住,何以故?如暗室中燃一灯时,照则不了,及至多灯乃得明了。若初灯破暗,则不须后灯;若须后灯,当知初明与暗共住。」「瞿昙,若无我者,谁作善恶?」佛言:「若我作者云何名常?如其常者,云何而得有时作善有时作恶?若言有时作善恶者,云何复得言我无边?若我作者,何故而复习行恶法?如其我是作者,智者何故生疑『众生无我』?以是义故,外道法中定无有我。若言我者则是如来,何以故?身无边故,无疑网故。不作不受故名为常,不生不灭故名为乐,无烦恼垢故名为净,无有十相故名为空,是故如来常乐我净,空无诸相。」诸外道言:「若言如来常乐我净,无相故空,当知瞿昙所说之法则非空也,是故我今当顶戴受持。」时外道其数无量,於佛法中信心出家。》

因此,身无边其实就是佛地如来藏化身至无量无边处,而这边 佛也破斥外道认为的真我是遍一切处(遍满虚空、充塞虚空),因为佛所说的遍一切处,是遍一切众生法界(六入处、六根处、六识处),而非遍满虚空,但是另一含义则是身无边,也就是如来身尽虚空=> 化身能至十方虚空,而非法身遍满虚空。

======================================================

其实最后东方不败引据的经典与解释,又与后学所说有何差异呢?

既然明白阿赖耶识本来具足,也知道成佛之后也是同一心体,只是烦恼种子去除、佛地功德显现,所以非一非异,又何必一开始将阿赖耶识与如来藏分割成二心呢?

虚空确实不可外於如来藏而有,四大、虚空确实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但如来藏却不存在虚空中,也不能说他遍满虚空,因为如来藏非物质、不在三界中,但是三界却不离如来藏,离如来藏也无三界可得。

但是,你不能因为如来藏变现一切法,那就说如来藏就在这一切法中,譬如,如来藏假藉业种、无明、受精卵为缘,长养此生的肉胎,那你能说如来藏就在肉身中与肉身混在一起吗?

若如是,你何不切开肉身,看看有无如来藏否?

同样的,虚空、四大虽本如来藏之妙真如性变现,但如来藏与虚空四大岂有混合乎?

若说如来藏遍满虚空,其实这已经将如来藏质化了,又,

若如来藏遍满虚空,则众生岂不共用一真如,那到底你的善业种我也可以受报享福了,我的恶业种由你承担也是一样了。

这也就是,佛於阿含所开示的:

五阴、十八界、乃至一切法 皆是 "" 非我、不异我、不相在 ""

最后,由东方不败兄所言,其实也是认同阿赖耶识如来藏就是重生本具的真如佛心,只是前者是在因地凡夫的称呼,而清净如来藏、或名无垢识则是在佛地的称呼。

既然如此,又与后学所立: 阿赖耶识乃万法之本有何差别呢? 何必将如来藏与阿赖耶识切割乎?

而东方不败所说的月溪法师,是否定阿赖耶识的阿师,而别立有第九识,譬如他曾经说过:

《法界体性智即佛性,庵摩罗识即无始无明,阿赖耶识即见闻觉知,末那识即一念无明,前六识即眼耳鼻舌身意。》(月溪法师讲楞伽经102页)

他将阿赖耶识归於见闻觉知,可是见闻觉知是前六识的见分,一念无明是烦恼障不是心识,怎能归类於第七识,而庵摩罗识也是阿赖耶识的别称,至於法界体性智,那是开悟后发起的般若智慧
,又怎能将其根本有的佛性合并乎? 就如同你学会打球,但是会打球的技能不是球一样的道理。

但是东方不败总结的也不错,确实要依法不依人,这点后学的确赞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10
楼主您好!

若将“真如遍一切处”解为:“遍满虚空充塞宇宙”则成邪见。比如月溪法师临终偈云:“遍满虚空大自在”即是大妄语。

“真如遍一切处”有两种含义:
一者:“一切处”是指“十二处”:六根处、六根与六尘相触处(六入),合为十二处。一切有情,绝无“第十三处”之故,十二处又名“一切处”。十二处皆依真如而有,故说“真如遍一切处”。
二者:“一切处”是指“一切有情”。十法界有情所住之处,都在三界之中(无“第四界”之故)。地狱处的有情本具真如,非想非非想天的有情也本具真如,十方世界诸大菩萨本具真如,诸佛庄严报身也本具真如。因此,真如遍于十法界一切有情,若无真如本具,名为无情。故说“真如遍一切处”。

若解为“遍满虚空充塞宇宙”,且问:有情的真如是合为一体还是各各分开?
若合为一体,此有情坠于地狱则一切有情同坠地狱;此有情圆成佛道则一切有情同时成佛。若各各分开,则有分界,亦无可能“遍满虚空充塞宇宙”。

如来藏(真如)在八地之前都叫做“阿赖耶识”,八地以后改名为“异熟识”,佛地改名为“无垢识”。除了“真如”这个名称之外,还有很多名称:心、如、佛、法身、如来、实际、涅盘等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0-15
简单打个比喻吧。
现如今电脑都在上网,而阿赖耶识就是整个互联网络。
这样比较容易理解,但是也不能就这么理解就是了。
心理学说的意识最深处,人的大脑是可以记录你所碰到的所有信息的。也就是前七识过感的一切。包括念头妄想之类的信息。
而事实上大脑显然没有这个容量,心理学却窥探不到这个深度。
所以阿赖耶识这个由因缘和合而生之的是名为阿赖耶识的东西应该是依照因果定律连接于遍满十法界众生的。而这里面的海量信息就是善恶因果的种子。
所以古话所说的“天知地知”就是所作所为都会在阿赖耶识里。
佛说阿赖耶识即非阿赖耶识,是名阿赖耶识。其实你要懂了,上面的比喻多不恰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