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和上海人生活方式背后有哪些历史文化原因

如题所述

为了避免两个城市的矛盾,没有将两个城市放在一个问题里比较,请谈喜爱北京的地方,不要攻击上海,谢谢!
喜欢上海胜过北京的人,请移步: 喜欢上海胜过北京的人,你的理由和感受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希望回答者是这样的:

在两个城市都生活过,或者常来往于两地,有真实感受。一手感受,听说的和看其他资料的不算。

请说明自己的身份,如学生,白领,旅行者,务工人员等。

没有很明显的喜欢其中一个,但是对两个城市的生活特点都有体会的也欢迎。

131213添加:以家乡为理由作答者请远虑。
24 条评论
分享

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189 个回答

578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 一檐停风聚天下闲士 半阁藏卷窃古今名家
578 人赞同
北京和上海大约是我呆过的时间最长的两个城市了,北京呆的时间约12年,上海呆的时间加起来约9年。至今为止,我依然一年中约有一半的时间在上海,约1/3弱的时间在北京。

我喜欢北京的原因,在于 人和文。人是北京人,文是文化。

诚然,相比其他城市而言,北京有许多缺点,在另外一个“为什么喜欢上海超过北京”的问题中被多次提及,例如交通问题(论堵车国内大约也只有杭州可以相比了),例如生活便利问题,空气质量问题等等。
这些都是现实。

但是有一个被多次提及的缺点,我却有不同看法,那就是所谓的北京(北方人)动不动称兄道弟的裹挟。事实上,这是我第一个想提的优点。
很多人厌恶在这样裹挟下,和周围的人进入一种虚伪的熟络中,这一点我非常理解。但是我想说的是,你是有拒绝这种裹挟的权力的。以北京人的傲气,不会二皮脸到非要裹挟你的地步,在恰当得,坚决得表示了距离感以后,你应该就可以轻松得从这种裹挟中脱身出来,如果一直陷入这种裹挟,厌恶而无法摆脱,那么我觉得可能和自身的反应也是有很大干系的。事实上,我一直努力维持比较小的社交圈,排斥过类似的“裹挟”很多很多次了,一直都很顺利,一则没有人非得拉着我怎么怎么着,二则也未见有人对我记恨在心。相反,正是这种“自来熟”,有助于迅速拉近相对陌生的人们之间的距离,如果你真正想到找气味相投,交心的朋友,在北京要比在上海容易得多,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北京的这种人文特点,而不喜欢上海的这种永远保持距离感的人文特点。在上海,要交一个铁哥们太难了!
虽然我并不喜欢有太多朋友,但是我希望这些朋友都是真的都是意气相投,相互敞开内心的朋友,这一点,在北京做到要比上海做到容易得多。
进一步说,在北京,真正能找到不少没有完全距离感的朋友,这不是说要天天两人混在一起,腻在一起,而是说,真正两个的内心是可以理解包容,不存芥蒂的,可以毫无顾忌,话说当面的,而不需要拐弯抹角,我觉得这样的朋友相处,要轻松很多。
在北京,会有哥们离婚了直接打个电话通知我,说上三两句就直接搬我家来住的
在北京,去哥们家聊晚了,会有人家媳妇直接来一句:你走不走啊,不走你们俩直接滚厅里睡去,毯子已经给你们扔沙发上了!
在上海,类似的事情,一般都能先铺垫,客气,抱歉N多个小时,累。。。
北京人的自来熟裹挟似乎让很多人不适应不喜欢,但是你是有权拒人千里的。但是一旦真的相处深了,让人自在,舒服,省心。
这是我喜欢北京的第一点

第二点,也是有关于人的。个人好酒,虽然现在由于年纪和身体原因已经尽量少喝了,但是回忆起来,北京真能找到很多好酒友,在回忆中留下了很多关于喝酒的或有趣,或温馨的记忆。在上海,难。。。唯一找到过一个敞开无忌一起喝酒的上海人,是一个在日本长大的上海人。对于一个曾经的酒徒来说,这个优点不得不提

第三点:北京的包容能力要比上海强很多,特立独行的人和事,看似怪异的文化与习惯,尤其是对待形形色色的梦想,五花八门的价值观,北京的包容性心要强很多,在全国来看北京在这方面也是最出色的。

第四点:北京有丰富的文化多元和多样性,下里巴人,阳春白雪都不乏其人。上海则一切向“商”,生活则趋向于统一的“品味”和“情调”。北京有万圣书园,别的城市可诞生不了这样的书店。

对我个人来说,重要的是,我拥有过很多难忘和美好的记忆,例如当年午后在白颐路晃荡的日子,又例如拉着地铁里卖唱的小伙去小饭馆里喝酒聊天到天明的日子,又例如北大东门雕刻时光的午后阳光,又例如当年西直门外小酒吧通宵吼唱罗大佑的歌声。。。好多好多这样的事,这样的人,在上海是不可想象,不可遇求的。上海留给我的记忆,触动到精神,灵魂以及情感深处的片段太少。

最最重要的是,北京记载了我的爱情,我的婚姻,我儿子的诞生,还有不少让我念及就倍感亲切和温馨的朋友,我没有理由不最喜欢北京。

哦对,要表明一下身份,我是一个半退休的IT人。

编辑于 2012-07-24 68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332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吴博石 找工作中
332 人赞同
谢邀!

学生,北京人,在上海上大学。所以两个城市都生活过,一年往返6、7趟。嗯,前提陈述完毕,大概算是有资格回答这题了吧?

其实我反而觉得自己不太有资格回答这道题。因为要是避免地域歧视、地域攻击,最好的方法就是客观。但是我又怎么可能客观呢?我可以欣赏出彼此的优点,指出彼此的不足。但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关系,实在是不忍过细观察。这种双城记般的构造,越剖析,家就越远。

-------------------客观说一说-----------------
2013年一年内跑遍了北上广深,的确乍看起来没什么区别。楼、车、人、地铁。

更追求什么,你便更喜欢什么。有人喜欢北京,有人喜欢上海,这叫各取所需。

对我来说,北京不过是因为”呆惯了“,所以我选择更喜欢北京而已。

北京有7-11,上海有全家,没区别;北京有味多美,上海有85°C,都一样;北京有万事达中心,上海有梅赛德斯中心,演出也都差不多……基本需求都能被满足,没什么不一样。

房价、堵车、现在还有雾霾……连仇恨都拉得这么一致。好吧,就算不一致,基本上也能找出个对应来,北京有沙尘暴,上海还有梅雨呢。

北京有小肠陈,上海有小杨生煎。北京有南锣鼓巷,上海有田子坊。有人爱工体北,有人爱新天地,这萝卜青菜的事儿,各有所爱,就没必要深究了。

要是北京拿香山和上海的佘山比高度,上海就可以拿出环球金融中心碾压北京国贸三期。不服?再拿在建的上海中心的高度碾压北京在建的中国尊。上海乐了,北京怒了,然后北京掏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说咱比比历史古迹吧?咱们不比经济,说政治吧?……我说停,啪啪啪,各打五十大板。为什么?因为这不是比较,这叫耍流氓。然而在涉及北京和上海比较的讨论中,出现最多的就是这样的耍流氓。

所以与其简单陈述感受,我倒更愿意说更多的感悟。我以地铁为例,讲讲所谓的看不惯与看得惯吧。

为什么要以地铁为例?因为北京上海的地铁建设咬得很紧,按地铁总里程来说基本上是把广州深圳甩在很后面。总得来说,就是四通八达、全国领先,又旗鼓相当,还深入人民生活,好比较啊。

我搜地铁总里程的资料的时候,看到了这么个评论:”还没有建的就不要吹了,以建好为准!说不定明年北京大地震,人都死绝了!不用建地铁了!”这绝对不是个例,也绝对不限于上海,我相信北京也有素质渣的人说这种话。这叫低层次的看不惯。

去年刚到上海的时候,我跟我新同学吐槽说上海换乘站怎么那么长啊,我拖着箱子走很远很远,累死我了。他一听不高兴了,说他去北京旅游的时候,北京地铁又旧又脏,还很挤,换乘最不科学了,要走很远很远,哪像上海地铁,换乘几步路就到了。我惊呆了,想着他说的是我刚坐的那个上海地铁和我原来天天坐的北京地铁吗?!后来我才知道,我刚刚体验的是宜山路、虹桥路、徐家汇那种最可怕的换乘站,但他经常去的站点都可以实现同台换乘或者上下层换乘的换乘站,自然会想得不一样。他去北京的时候,北京只有1号线、2号线,八通线和13号线,而我来上海之前天天坐的是还挺新的京港地铁运营的4号线。而且我还猜他是人品差到极点,体验了一把早高峰的西二旗,又从西直门换了2号线。这样的路线,别说挤流产了,挤怀孕不是没可能。这样说来,谁说的似乎就都是对的了。没深入了解,却有个大概印象,这叫盲目的看不惯。

还有一种叫做骨子里的看不惯。换个说法就叫眼中带刺儿,骨头里都能挑出鸡蛋来。这样的例子更多,而且往往我们都是出于礼貌将这种看不惯掩饰了起来不说而已,但不说不代表不存在。最怕的在于这是很自然而然产生的,下意识的。它是一种成见,一种先入为主,甚至是动物维护自己群体的本能。在这种本能的控制下,看不惯简直成了最理所应当的事儿。谁让人生如此艰难,而只有吐槽两字最轻而易举,槽点又唾手可得呢?

能对付看不惯的,唯有了解与包容。呆的久了,我发现真的没有那么遭。刚来时并不喜欢上海,想家时满心想着北京是最好的,可是回去了,有了对比,却突然看到了北京的不少负面,顿时有些不能接受。北京的十号线乱不乱?小广告满地扔。原来我也不觉得有什么,无动于衷,可现在再遇到带红袖章的老头老太太来捡,我会走上去帮忙了。不为别的,这是我家。原来我都习以为常了,可我现在明白了这帮发小广告的会让我深爱的城市被外人如何评价,我怎么可能不在乎。同样的,我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上海地铁中发生的那么多事件,掌掴乘客、撒尿幼童让上海人如此愤慨。总有些东西,走到哪里都一样,比如公德。地铁就是这样一个大运量的公共交通工具,海淀黄庄下车时人手一台iPhone,西客站上的时候两个人拿五个蛇皮袋……你不能说前者代表了北京,也不能说后者代表了北京。放到上海,徐家汇和上海火车站不也是一个道理吗?要是说两地的文化,那真是深了去了。不作比较,也不过是因为他们各有各的渊源。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一直觉得这是讨论地域问题和风土人情时的至高真理,在这真理面前,多说无益,只需要闭嘴。

一线城市之所以叫做一线城市,绝非它的高楼万丈,而是因为它的包罗万象。大都市的本质不是纸醉金迷,而是形形色色。看遍了这形形色色,再来谈偏好。唯有这时候,才能谈所谓的看得惯与看不惯。

--------------主观说一说----------------
北京坑爹的高考志愿就不说了,总之落榜到上海的确出乎我意料。虽然不是我选的,但既来之则安之。再说细一点儿,家里也不算老北京。爸爸就出生在上海,奶奶是离开上海下乡的知青。所以我也算基本听得懂上海话,基本吃得惯上海菜,多少能够理解一些海派文化。

烤麸、生煎,现在竟也成了我的至爱。

但抛开美食之外,爱终究只能给一座城。不过对于另一座,我们毕竟还可以选择发自内心地去欣赏。
这么多年来,我已经全身全心、从头到脚、从舌到胃爱上了那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亲有友的北京。但我也在争取学会欣赏洋气的、现代的、精明的、国际化的大上海。

我相信会欣赏的人,总是快乐的。

编辑于 2013-12-13 49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40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 俄语翻译,医生
40 人赞同
毕业后我先去了上海工作和生活,城市挺好的,繁华干净,上海菜也挺好吃,可是总觉得心安定不下来,休息的时候没有特别想去的地方,外滩很浪漫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种状态持续了1年左右,我选择了来北京。
现在在北京已经工作了2年多,喜欢北京。虽然人人都在说着关于北漂的种种,可我却在北京找到了自由和安定的美妙结合。休息的时候,我喜欢沿着护城河骑车,独自逛逛北京的胡同,天坛,北海,孔庙,国子监。。。都是我百去不厌的地方。累了,随便找个北京小吃店或者路边的咖啡馆,写会儿日记,读会儿文字。
房价很高,压力很大,交通拥堵,可是如果一个城市能带给你不骄不躁的心态,思考的空间,历史沉淀后的宽容,都是一个值得驻足和喜欢的城市。

发布于 2013-04-15 8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26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 上海长大,武汉上学,北京工作,人在台湾
26 人赞同
我是长在上海的北方人,更深一步定性,就是拿着上海户口本并且从小受上海文化熏陶但可惜身份证不是310开头的人。
大三下学期,在受郭德纲和国安的吸引下,义无反顾的放弃了上海的实习机会,来到好久不见的北京。
我以为北京都处都是国贸,但我错了。
我刚到798的时候都被震惊了,北京整个基础建设城市水平像上海的10年前。
但慢慢的,我喜欢和北京人聊天,因为我们有相同的腔调,有相同的幽默感,有相同的文化北京。
我喜欢这种直爽,喜欢北京女生,喜欢这城市的人文。
上海10年都没给我的归属感。
北京只花了3个月。
人文的归属感,我觉得这就是我喜欢北京的地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