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为什么要加强中小学的德育工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7-30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牛 泉

如何使中小学德育工作走出困惑的峡谷,主动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带着这个问题,我专门深入一些学校作了一次认真调查。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关心政治。在调查的400多名中小学生中,有85%的学生不愿听新闻广播,不愿看电视新闻节目和报纸新闻稿,不愿上政治课。有58%的中学生不愿当班干部。40%的中学生不愿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90%的学生只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72%的中学生长大后想当企业家赚大钱。

2、师德不合格。在调查的300多名教师中,有81%的教师满足现状,没有进取性,多数农村教师不愿当班主任;90%以上的科任教师只教书不育人;80%的教师想从事第二职业;60%的教师想“跳糟”;80%的教师批评学生粗暴简单,缺乏耐心。

3、学生没有远大理想。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前途从不考虑,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和动力,自我约束能力差,他们迷恋于言情、武打小说和玩扑克、游戏、麻将等不良现象。

4、学生不愿参加公益劳动。不少学生不愿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劳动,怕苦怕累怕脏,有的借故请假、逃避,有的请家长替做,有的用钱雇人做。

5、缺少助人为乐精神。学生中互帮互学的少,做好人好事的少。一些学校没有建立好人好事登记簿。不少学生在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袖手旁观,幸灾乐祸。

6、学生消费问题突出。通过调查发现,家里给零花钱的中学生占78%,其中用于买零食和玩乐的占80%,小学高年级学生有零花钱的占98%,其中用于买零食和玩乐的占99%。多数学生讲究吃穿,互想攀比。

7、校风不正。一些学校只顾抓教学,不顾育人。学生考试成绩列榜公布,评“三好学生”,发奖学金,都以学习成绩为准。学校缺乏生机、活力,整天死气沉沉。音、体、美、劳课程有名无实,常被主课取代;文娱活动很少开展,即使开展也是不讲效果,流于形式。

二、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1、对德育的认识不够。由于过去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多数教育工作者对德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历史责任感,缺乏工作积极性。他们错误地认为:①德育是一项务虚的工作,是表面的说教,对学校整体工作起不到多大作用,可有可无。②市场经济背景下,只要抓住经济,就能使生活充裕、舒适。③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只有提高教学质量,多考几个学生,才能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学校也就办好了,教师也就教好了。

2、教师道德素质低下。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陈旧、简单,在工作中不严于律已、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而是消极从事。甚至有的教师向学生家长索要礼品,利用学生走后门、拉关系或从事其他不良行为的活动,生活作风不检点,在学生中没有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3、社会利益机制不完善。①抓教学工作,能见到实效,受到嘉奖,能得到社会舆论的好评;搞德育工作量大,见效不明显,得不到实惠。②领导干部的提拨、任用,与德育工作的实绩脱勾。因此,许多领导干部把德育工作停留在口头上,而不愿意付出精力去真抓实抓。③教职工的职称评定、工资晋级、评模评优,学生招生录取、招工等关系到个人利益的事,基本与德育工作的实绩无关。这样,使德育的价值难以体现。

4、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舆论与政策的错误导向,致使办学宗旨偏离了德育。①高考和中考录取以学生考分作标准,导致学校重视教学而忽视育人,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素质教育。②各级中小学平时考试,按分数高底列榜公布,并进行奖惩,致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抓学生考试成绩上。③主管教育部门和一些领导没有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估体系,他们把学生升学数量作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标准。④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回家后,最关心的是考试成绩,成绩好就夸奖,成绩差就责骂,甚至体罚。

5、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近年来,一些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在社会上泛滥,诸如公款吃喝、行贿受贿等,像一股被污染的潮水,蔓延到学校,教职工干工作要待遇、讲价钱。再则,我国长期存在的脑体倒挂现象,出现了摆滩设点的腰缠万贯,唱歌跳出舞的容易赚钱等畸形现象。教职工想弃教经商,学生想辍学做工。家庭教育更糟:教育孩子一心向钱看、向权看,加上溺爱娇惯,批评粗暴简单……这样,大大消弱了学校教育的实效。

三、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1、进一强化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德育的重要位置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各级党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狠抓舆论宣传、思想教育和学习讨论,让大家真正地认识到,只有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才能保证学校的办学方向、端正办学思想,使下一代健康成长,这是关系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大事。权力部门从政策导向、制度完善、检查考核、奖惩兑现等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强化人们的育人意识。此外,要抓好党风和廉政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优化社会育人环境。

2、建立德育机构,强化德育队伍建设。市、区(县)教育政部门都要成立政教科(室)。学校内部要健全党、政教、团、工会、学生会和少先队等组织。要创办“家长学校”,充分利用少年宫、文化宫、图书馆、展览馆、校史室、烈士纪念馆等阵地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各区(县)、学校要培养和选拨一批理论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热爱德育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同志担任政教工作,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3、要建立德育工作利益机制。①领导干部的考核、任用、提拨及教职工的职称评定、工资晋级、评模奖励等,都要把德育工作实绩、道德考核等级作为重要的评价条件之一。②政工人员的职称要单列评定。德育工作量要和教学工作量等同对等,要适当提高政工人员的津贴,为他们的工作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对优秀政工人员实行单项表彰和奖励。③学生升学,尤其是高考和中考招生录取,不能单纯以考分为标准,要把学生的德育考核成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④各学段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都应在升学录取时享受不同等级的优待,如加5—20分。

4、全面抓好德育渗透工作。一要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在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基础上,各科教师要按教学大纲和德育大纲的要求备课,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针对实际,做到有机有效渗透。二要在校内外各项活动中渗透德育。学校通过开展学英模,办讲座、听报告、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同时,要建立各种兴趣活动小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成效地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陶冶情操。三要通过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渗透德育。学校要净化、绿化、硬化、美化校园,处处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同时通过建文化长廊、阅报栏、办板报、墙报,张贴名言录、名人画象、标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墨化地教育。

5、努力加强师德教育。作为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素质。首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在学习中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做得正,行得端,力求自己的言行规范化,各级教育行政单位和学校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要有计划地进行师德培训,培训工作要逐校落实,逐人要求,有考核,有记载,有奖惩。逐步建立对班主任、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评估制度,把评估结果作为其将后晋级、定职、评优的重要依据。

6、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更要关心孩子的思想品质和健康心理,要经常观察和及时了解孩子的活动与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通过家访、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通报每个学生的思想问题,要定期召集家长开研讨会,研究如何共同教育好学生。学校也可组织家长定期学习有关中小学教育方面的东西提高他们的素质。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劳动教育场所。尤其要引导学生抓住热点问题,去讨论分析,帮助学生从小学会全面观察社会,分清是非。农村、街道或服务区域要建立“社会教育协调小组”或区域教育委员会等,吸收公安、司法、妇联、工会、团委、居委干部和离退休知名人士参加,担负本区域内学生、家长以及学校的协调工作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营造一个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育人大氛围。

7、完善德育量化考核制度。要制订《中小学德育工作百分考核办法》,逐步完善量化考核管理制度,把德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各学校要以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将德育指标具体分解,制定中小学生德育评估细则或办法,如《德育评估手册》等,实行百分考核制,考核结果装入学生档案,作为学习毕业和升学品德评定的重要依据。此外,要搞好操行评定,评语要客观详实,不得应付塞责。学生的品德表现,操行评定都要与学生的毕业、升学挂钩。凡连续两次评定不合格者,不发给毕业证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