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刻刻都不要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它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警示。

      而生活中,我们常常忘了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我们只记住了我们就是大人,我们就是老师。我们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我们看待学生方方面面的方式,常常都是从我们大人的角度提出来的。

      不妨看看生活中的一幕幕吧。

      上课时,每位孩子是坐着,不允许交头接耳,除非是要求合作讨论的时候。

      课间里,不允许大吵大闹,尽量不离开自己的位置,最好是做做题目,看看书。

        家庭作业上,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不允许空题或漏题不做。

        屡次违反纪律的捣蛋鬼,老师严厉批评,严禁违反纪律,限制他的活动范围。

        ……

      其实,这些孩子出现的种种问题,固然有他们自身的问题,但可以这样说,孩子之所以这样,不是一时一次的错误使然,而是有其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的。而其中,我觉的师生的沟通不力不无关系。

        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双向的互动,是师生之间沟通的过程。教师要教书育人,就必须与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沟通。

        前面列举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要好好思考,要充分了解孩子。时时刻刻都不要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想想自己当初的心理及表现,设想孩子就是曾经的自己,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有些现象就可以理解。有这样的同理心,沟通就容易进行。

        其次,教师要实现沟通,一定要接受孩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高顿认为,接受别人是培养良好关系的重要因素。不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教师就容易接纳孩子。接受孩子,孩子就不会封闭自己的心,就不会焦虑,就不会反抗,致使沟通滞塞无效。

        再有,要尊重每一位孩子,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孩子。不要用大人的眼光,高高在上地俯视学生。而要把他们当作曾经的自己 ,这样的沟通,就是平等的,坦诚的,真诚的。孩子就容易坦露自己的真心,教师也就容易走进孩子的心里,师生间就容易接纳,这就使沟通变得有效。

        沟通时值得一提的是,要控制情绪。沟通是桥,理解是路。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要做到有效的沟通,情绪的控制是第一位的。情绪不对,内容就会被扭曲。而会影响情绪的,往往是沟通者不是就事论事,有时会由一事说到其他事,触发对方的发火点。也有的喜欢翻旧账,翻出对方过去的不是。倘若那样,孩子会对你敞开心扉吗,沟通能有效吗?

        最后,沟通是讲究策略的,是需要智慧的。常见的可以有如下的几种。

        欲擒故纵法

        在沟通前,要好好考虑,能否沟通好,若不能的话,还不如先“放”后“擒”,对于违反纪律的孩子,你先让他疯狂,然后就瞅准时机,将其擒住。然后沟通,就容易了。

        以退为攻法

        有时沟通是是针尖对麦芒,沟通往往陷入纠结的境地,与其这样,还不如放他一马,让他明白,没有下次的机会。

        化敌为友法

        敌对的时候,沟通是很难的。因此,要沟通有效,有时要化敌为友,做他的好朋友。成了好朋友,那孩子的心扉就自然而然为你打开,沟通也就会有效。

        冷却处理法

        有时沟通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冷处理,在热的要着的时候,进行冷却处理,先让孩子冷静一下,待脾气过去后再沟通,沟通就容易得多。

        先褒后贬法

        人都是喜欢听好的话的。孩子也如此。有时,教师可以先褒扬孩子好的方面,让其高兴一番,在高兴的情绪下,再谈他的不是,他往往会接受。沟通也就有效了。

      当然,沟通的方法很多,但无论是什么方法,前提条件就是爱。要爱孩子,爱他的一切。要相信孩子都会好的。在沟通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我们自己曾也是个孩子。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