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

如题所述

两大基本框架原理是:
1. 最优化原理均衡原理 最优化原理是人们总是选择他们能够支付的起的最佳组合。
2. 均衡原理 均衡远离是价格会在市场的作用下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和供给数量相等。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
政治经济学根据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对称经济学就是科学经济学。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规律,在对称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
拓展资料
1、经济学家和经济官员“俯视经济”与“直面社会”,盖因经济学关注人类行为、剖解制度与市场机制运行问题、把脉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国外经济学家一直努力解释所谓的“中国之谜”,也就是要廓清为什么中国经济能够保持长期的快速增长。
2、这也可以给出中国经济学发展一定程度上与国家战略接轨的判断。中国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服务于国家战略意义愈发浓烈。特别是国家战略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正越来越多地被纳入主流研究的视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由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继而陆续实施。
3、国家战略催生中国经济学的行为规范形成了隐性制度和策应方式。如经济学在高校一方面满足于教学研究,另一方面高校的经济学者与各类官方、半官方研究机构的专家一样,也形成了与国家战略对接的态势,介入各类课题,承接各种咨询。因此,在中国转型和发展进程中,经济学家不仅具备有关国家责任的关怀,而且将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侧重对改革和发展“问题单”的解读,并传播结论,发挥智库功用。二战结束以后,西方国家用了60年时间,先后经历了以增长为标准,以消除贫困、扩大就业、改善分配、提高生活水平等为路径,到最终实现以人与资源环境的相适应为目的的发展观。而中国走到这一阶段,只用了不到30年。事实上,国家战略语境的经济社会问题剖解方略与中国经济学密切关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