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斑腹鹀生活习性

如题所述

栗斑腹鹀的生活方式相对独立,大部分时间都在地面上活动,偶尔也会在小树丛中穿梭,它们通常是以单个或者成对的形式出现,很少形成大规模的群体。这种鸟性格并不胆怯,只有在人类接近时才会躲入灌木丛或者草丛中,特别是雌鸟在孵化期间,即使人们接近到一米左右,它们也会保持静止不动。


栗斑腹鹀的叫声具有独特的辨识度,模仿三道眉草鹀,但音调较低,音节较少,声音听起来像是“bee-bee— zi—z ou”。在繁殖季节,它们会在矮树上发出响亮的鸣叫,而在其他时候,鸣叫则相对较少。食物方面,它们主要以草原和荒地上的杂草种子为主,夏季还会捕食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尤其是小形昆虫,以此来喂养幼鸟。


到了冬季,栗斑腹鹀的迁徙行为明显,大部分鸟会向北迁移到哈尔滨,偶尔也会南下至沈阳和北戴河。然而,仍有少数鸟会选择留在它们的繁殖地度过冬季。


扩展资料

栗斑腹鹀(学名:Emberiza jankowskii)俗名红肚麻雀,鹀科鸣禽。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体形和羽色近似三道眉草鹀,唯体色棕栗,腹部中央有一明显的心脏形栗色大斑,而且体形较小。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一般主食植物种子。多栖息于有矮树的山坡草地、河岸、丘陵草地的灌丛间、山麓台地的干草原、沙丘灌丛和杂草草原中。分布于俄罗斯、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辽宁、北戴河等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