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软化症诊断检查

如题所述

诊断骨质软化症通常依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血液生化和X线骨骼检查。血液生化检查中,血钙可能正常或偏低,血磷降低,钙磷乘积小于正常值,血碱性磷酸酶升高。X线检查显示生长板的异常和骨质软化,与佝偻病有相似但非特异性的改变。在早期,长骨的临时钙化带可能模糊,随着病情发展,临时钙化带消失,骨密度减低,骨小梁紊乱。而骨软化病早期可能无明显变化,但会表现为骨质疏松和骨密度下降,严重时可见脊柱和骨盆的异常,如双凹型畸形和假性骨折。


血液生化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如血清25-(OH)D3和1,25-(0H)2D3水平降低,提示维生素D缺乏。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升高,与骨软化症的严重程度相关,有助于早期诊断。在恢复期,这些指标会恢复正常。


X线骨骼检查是诊断骨质软化症的关键,早期的临时钙化带变化、骨密度降低以及骨小梁异常,都是重要的观察指标。对于骨软化病,X线可能显示带状骨质脱钙,尤其是在耻骨、股骨颈等部位,这与佝偻病的影像特征有所不同。


骨矿物质含量的测量是评估骨代谢异常的重要手段,通过单光子吸收法可以检测不同病期的骨矿含量变化,有助于诊断骨质软化症和佝偻病。


扩展资料

骨质软化症(ricketsandosteomalacia)是以新近形成的骨基质矿化障碍为特点的一种骨骼疾病。其结果导致非矿化的骨样组织(类骨质)堆积,骨质软化,而产生骨痛、骨畸形、骨折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骨质软化症的流行特点与生活环境、营养程度和生活习惯等有重要关系。以前此类疾病多发生于哺乳条件差的婴幼儿、多产妇及长期哺乳的妇女,但现在此种情况罕见。长期缺乏户外活动、日照不足及周围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城市居民中的本病反而多见。该病的患病率为36.2%,女性高于男性,高发人群年龄为30~39岁(55.85%)。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