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校打架家长正确处理方式

如题所述

1:孩子懂得保护自己,也要承担责任

对于孩子在学校和其他人发生冲突了,父母要最先给予安慰,先安抚孩子的情绪,等孩子平静下来了之后,父母可以和孩子慢慢的捋一下事情的原委。

如果孩子犯错了,那么正确的引导孩子下次多注意,改正错误。如果孩子受委屈了,父母也要告诉孩子,用实际行动来反抗同学,学会自我保护。

2:先了解事情的缘由,不要凭主观判断

作为父母,当听到孩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了矛盾的时候,一定不要武断地做决定,要先去倾听,了解事情的缘由,不要听一面之词。

很多家长孩子发生了这种事情,无论是过错方,还是挨欺负的一方,父母都会只听老师的陈述,很少会去耐心地问问孩子,事情的原因如何。


其实最负责的处理方式,就是需要父母了解了之后,做出最理智的判断,不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同时也不能袒护自己的孩子,这才是对孩子最有利的教育。

对于孩子的教育,除了平时语言的引导之外,更多时候也需要父母以身作则,平时遇到一些事情,有一个正确的行为来处理。

孩子自然也会耳濡目染得到教育,孩子的性格养成包括为人处事,需要父母投入的更多耐心和引导,让孩子能沿着正确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14

“孩子喜欢打人该怎样教育?”每位家长都会遇到小朋友之间打架的问题,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上去帮忙,不太合适。不上去帮忙,又怕孩子吃亏。

那么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野蛮行为”时,应当如何教育呢?

打打闹闹是小孩子的天性,孩子之间的争吵与矛盾往往是在一起玩的时候产生的。在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时是对孩子一种社交能力的培养,但也难免会因为争夺东西或其他原因引起摩擦。

研究表明,3一6岁和10一11岁的孩子容易出现攻击行为,当孩子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们就可能采取打人、骂人、踢人、推人、抢小朋友东西等行为。

那么,孩子之间打架,家长怎么处理最合适?

1、不要过分干涉孩子间的事

家长们在发现孩子们出现交往冲突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只要没有发生危险,就只做个冷静的旁观者,尽量不出手干涉,不替孩子强出头,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会处理问题。

孩子小打小闹很正常,如果家长介入的话,很容易让孩子之间的矛盾上升到成人,这样事情只会越闹越大。

2、查明原因

不管孩子是打人,还是被打,家长应该仔细查明原因,然后分别进行处理。千万不要看到孩子动手,就只顾着吵孩子。也有可能是孩子先被别人欺负,然后才换的手。

3、教会孩子“冷静”

当孩子有一股冲动想要打其他孩子的时候,让他双手合在一起,默数十秒。这个动作可以让他们立刻有宣泄愤怒的效果,你可以协助他们把手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去打别人。如果他成功完成这个动作,记得马上给予鼓励。

或者,当发现孩子有打人举动时,家长应该温和地抓住孩子的肩膀,直接看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可以打人,暂时离开。”引导孩子坐到椅子上或者离开现场,要求他安静地坐在那里直到他情绪安定下来。

4、表明自己的立场

在孩子受伤或感觉委屈时,对孩子不必一味的说教,这时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父母要积极迎合孩子寻求关爱的心理,站在孩子这一边。在平复了孩子的心情后,在通过分析事情告诉宝宝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

5、培养孩子通过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吃亏不等于忍气吞声,在教育孩子拥有豁达的心境的同时,要告诉孩子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保护自己。

通过正确的方法去维护自己的安全,小时候通过家长和老师,长大后通过法律,对于无需忍让的事情或人要学会坚决保护自己,同时要远离危险。

在面对孩子之间打架,作为父母应该谨慎对待,不要随意去评判孩子的打架行为。其实我们很多成年人都很难在短时间解决各种社会冲突,所以对孩子来说一定会更难。

“打架看似小问题,却影响孩子性格成长,有教养的家长当然不愿孩子当‘狼’,也不忍心他(她)成为‘羊’,失去自我保护能力。”关键在于树立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引导孩子自己寻找解决的方式。

启思维家庭教育,专注青少年成长教育与学习提升,激发及开拓学生的潜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