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用鹌鹑持续高效饲养,方法是什么?

如题所述

场舍建设

场址选择

依据鹌鹑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活习性,宜挑选公共交通便捷,避开住宅区、别的禽畜场和污染物,下风朝阳,地表水源充裕、水体好,配电设备完善的地区建场。

鹑舍建造

鹑舍分成半地下室式、平地上式二种,规定坚固(砖混建筑结构墙、混凝土地面),冬天隔热保温、夏天隔热保温,自然通风、光照优良。顶端搭建“人”字形工型钢柱,主梁按一定间隔固定不动8行钢檩条以支撑点铝合金型材拼接;内部宽5~6米,墙高2米(脊高2.6米),长短依饲养经营规模与养殖场的状况而定;脊顶设定排风扇,朝阳面窗子规格型号为1.3米×1.2米,阴面面窗子规格型号为0.6米×0.5米,对话框附属类别铁网(防蝇)。畜舍安装日光灯管等照明灯具,以便柔光灯。

笼体设备

种鹑笼:笼高20~25公分、宽60公分、长100公分,叠起来在角钢架子上,可放置5~6层。料槽、不锈钢水槽应贴笼外,槽底距笼底3公分,笼底前低后高,便于鹑蛋滚下来于集蛋槽体。承粪盘用镀锌铁、塑胶等做成,打卷高3公分,留一窄边不打卷便于倒粪。笼顶固定不动胶网(纱窗),避免成鹑惊飞时负伤。每笼喂养种雄鹑2只、种雌鹑5~7只。

蛋鹑笼:选用交叉式双层笼养。笼高为18~20公分,别的部件同种鹑笼体;叠起来6~8层,每笼喂养蛋鹑10~15只。

养殖管理

饲养前期,购入小量种鹑苗,下蛋后开展卵化,在试养探索繁殖技术的与此同时逐渐扩张种植经营规模。根据种鹑选苗、种蛋卵化,适度升级换代,完成年年高效率饲养。

种蛋孵化

卵化是蛋鹑高效率饲养的重要环节。为孵化健硕鹑苗,宜挑选产出率7日内,表层清理、斑点显著、尺寸适度(10~12克)、蛋形一切正常的椭圆形蛋作为种蛋。种蛋存储自然环境:温度13~18℃,空气湿度75%~80%,忌太阳照射和过堂风直吹。5~7天的新鲜种蛋繁殖率为75%~80%。卵化方法以设备卵化为主导,人力隔热保温(电褥子等)卵化、鸡(鸽)代孵辅助。

种蛋消毒杀菌:选用消毒杀菌法。初次消毒杀菌在瓷缸内开展,按每立方空间用福尔马林溶液40mL、高锰酸钾溶液20克的量,在温度20~24℃、空气湿度75%~80%标准下密闭式蒸熏20分钟。再度消毒杀菌在全自动孵化机内开展,每立方空间用福尔马林溶液30mL、高锰酸钾溶液15克,密闭式蒸熏20分钟。对产出率3~7天的新鲜种蛋,福尔马林溶液、高锰酸钾溶液使用量可递减,蒸熏时间提升到30分钟。

温度管理方法:按蛋大部分朝上摆放在蛋盘上,放置25~30℃自然环境下加热6~8钟头,随后转到全自动孵化机内固定不动蛋盘,经第二次消毒杀菌后逐渐卵化,温度操纵在38~39℃。

环境湿度管理方法:全自动孵化机内空气湿度应保证在55%~65%。出壳前一天提升环境湿度,以达到新生鹑对温度的规定。

通风换气:用风机通风换气,以提供胚胎发育过程所需O2,排出来二氧化碳和发热量,使全自动孵化机内温度保持一致。

翻蛋:为使种蛋遇热匀称,避免试管胚胎与鸡蛋壳粘连,要勤翻蛋。入孵后1~14天,每过两小时翻蛋1次,翻蛋视角为45°,也可融合照蛋开展。

落盘:入孵后15~16天(出雏前1~2天),将种蛋从蛋盘转到出雏盘,并将全自动孵化机内温度降到37.0~37.5℃。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11
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场地,其次就是应该去专业的技术,选择精良的饲料,定期的打扫养殖场,及时的观察情况,避免出现病害。
第2个回答  2021-09-11
母鹌鹑开产后,食欲比较旺盛,须供足优质饲料。产蛋期间鹌鹑需要消耗大量的钙磷。应注意日粮中钙磷的补充。尽量做到使用全价饲料以保证鹌鹑的营养需求。 鹌鹑产蛋期间对房间的温度和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正常温度保持在18--25度之间。当温度低于15 度时产蛋量明显下降。所以冬季应控制好温湿度。 温度对产蛋量、蛋重、蛋壳品质、种蛋受精率和饲料转化率都有较大的影响,保持鹑舍适宜的环境温度是保证产蛋率和饲料效率的必备条件。鹌鹑喜温暖,怕寒冷。因此,冬季应注意保温。 鹑舍通风的目的是排除有害气体,交换新鲜空气,降低温度,调节相对湿度。舍内鹑群的呼吸、排泄以及粪便、垫料、饲料等的分解产生一些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浓度升高,容易麻痹或损害呼吸道粘膜,使鹑的抗病力降低,产蛋量减少。
第3个回答  2021-09-11
这个时候就应该了解这种生物的习性,然后一定要保证养殖环境特别的温暖,同时也一定要保证光照的风俗,关注电量要选择25度左右,同时一定要选择一个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然后周围一定要有特别丰富的水质资源,建筑物一定要特别的牢固,然后一定要注意合适的养殖密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