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难题自己又不开口,作为父母该主动帮他吗?

如题所述

孩子怕困难?作为父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我们来看看今天的文章!

一个

“我的孩子有点不好意思。遇到困难,我就退缩。真的要了我的命。”

一大早,同事刘杰去办公室找人学习。

她说因为她儿子更喜欢围棋,她给他报了围棋班。结果儿子上了三节课,死活不肯去。

问了老师这件事之后,她才知道,一开始儿子在围棋课上很活跃,但是输了几个回合之后,人马上就不耐烦了,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位置,开始出丑,但是老师的指导一句话都听不进去。

刘姐说这件事让她很不爽。如果孩子连这点小困难都受不了,以后怎么办?

说实话,刘杰的儿子不是个例。生活中,这样的孩子比比皆是:玩游戏的时候,你可以赢,但只要输了就不玩;遇到不会的问题,扔掉,等父母来解答;步入社会,在工作中遇到一点挫折,我立刻感到愤怒,想辞职...

孩子们遇到困难时会退缩。说白了就是因为他们抗挫折能力太差,太blx。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困难、失败、挫折都是不可避免的。

作为父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断突破自我。

培养孩子抵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会让孩子的人格更加健全,让孩子未来的生活走得更远。

我见过这么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

为了让7岁的女儿学会省钱,一位母亲用家里的剩菜买了最便宜的火车票,带着女儿体验生活。

这位母亲的做法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网友说,这不是教育,是折磨。

网友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综艺节目《四大名助》中,一位母亲为了锻炼10岁女儿的意志力,让弟弟在女儿不知情的情况下带她去沙漠玩了三天两夜,并让弟弟在离开前“狠狠地虐待她”。

节目中,女儿哭着对妈妈说:“以后遇到困难,我永远不会因为那三天两夜的痛苦而变得坚强。我只会记得你是怎么虐待我的。”

孩子的话真的很伤他的心。

挫折教育不等于苦难教育。

正确的挫折教育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不正确的挫折教育只会破坏孩子心中建立的安全机制,让孩子面对这些人为的挫折,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和安全感。

任何教育都是以孩子的幸福为基础的。如果挫折教育意味着剥夺孩子的纯真,他们将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这种教育再成功也不可取。

挫折教育没有对错之分。错的是,家长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对挫折教育采取了一刀切的方法。这种太辛苦的挫折教育,演变成了苦难和磨炼。

前段时间网上有这么一个强势的女生,感动了几万网友。

英国女孩艾伦,十个月大时因脑膜炎失去四肢。医生认为她很难熬过这一关,但坚强的艾伦创造了奇迹。

在假肢的帮助下,她不仅学会了滑冰,还在家人的帮助下,用3个小时完成了约21公里的半程马拉松。

这个坚强的小天使真的很神奇。

但是,我在赞美她的同时,更想赞美她的父母。孩子能有今天,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在视频中,艾伦的父母一直在跟踪她,她的母亲一遍又一遍地用话语激励她:“我们为你在巴斯感到骄傲!”“大家都以你为荣!”

或许,艾伦从出生就抽了一张烂牌,但她最终会用自己的努力打出一张好牌。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无论你遇到什么不公平——无论是先天缺陷还是后天挫折,都不要可怜自己,而是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然后像狮子一样勇敢前行。”

怎样做才能正确的教育孩子挫折,让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勇往直前,用强大的意志力去克服?

1.给孩子安全感

儿子小时候,我把他养大是个错误。

我固执地认为,男生从小就应该像男生一样。所以,从他1岁开始,我就采取了和女儿不一样的育儿方式:摔倒了爬起来。遇到水坑,我得想办法绕过去。和孩子发生争执的时候很委屈,不得不含泪回去...

我想,只有我有点狠心,儿子才能成长为一个不怕困难,内心强大的小男人。

结果适得其反。儿子没有朝我预想的方向发展,做任何事情都放不下手脚。他向前看,只挑选容易做的事情。难度系数稍微高一点的时候,他就可以逃避各种事情。

更糟糕的是,我和儿子不再接吻了。

直到后来自学了儿童心理学,我才恍然大悟,这种冷眼旁观,让孩子独自应对各种困难,看似是一种独立训练的方式,其实是破坏了他的安全感。

换句话说,联系我们母子关系的感情纽带被我人为切断,他感受不到母亲的爱。

安全是所有教育的基石。

挫折教育的前提是不要打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自己能克服的小困难,我们放下,鼓励孩子自己去面对;最好的挫折教育是让孩子寻求外援,解决自己无法承受的困难。

2.让孩子知道输赢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

演员洪涛曾分享过他的育儿经历。

她说和女儿一起积木的时候,她太优秀了,不敢去尝试,因为怕自己超越不了。在洞察到女儿的心思后,她和丈夫故意在女儿面前甩积木,亲自向孩子示范“什么是失败”。

当孩子意识到成年人犯了错误时,他们可以自由地进行各种尝试。慢慢的,不装了,女儿已经超过他们了。

让孩子知道,输赢只是一种状态,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赢家和输家。对输赢有正确的态度很重要,输了也没关系。找到失败的原因本身也是一种胜利。

3.给你的孩子经历挫折的机会

0-3岁的孩子主要满足安全感。3岁以后,父母需要逐渐放下,让孩子接触和感知世界,体验失败。

泰国公益短片《豆芽引发的梦》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已经上映了好几次。

一个泰国女孩陪妈妈卖菜,看到隔壁的豆芽卖的很好,就问妈妈:“我们可以种豆芽卖吗?”

母亲看着女儿,认真地说“我们试试吧”。于是,母女俩开始了努力培育豆芽的旅程。

这一连串的失败让小女孩失去了希望。但是,每次妈妈都鼓励她说:“没关系,我们再试一次。”

经过母女俩的努力,他们终于种下了豆芽。

就像短片里的小女孩说的,妈妈说的“我们试试吧”,就像一种神奇的养分,滋养着我的好奇心,让我的知识树无限繁茂。

宫崎骏其人在《我的龙猫》中说:“很多事情,如果你坚持,就会到来。”

对于孩子来说,这种坚持其实就是抵抗挫折的能力,尝试的创新。

孩子长大后难免有困难。面对遇到困难时情绪低落甚至抑郁的孩子,我们要做的是陪伴孩子面对挫折,引导孩子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越是失意勇敢的孩子,越是有教养的孩子,越是被爱滋养。

只有温暖才能御风御寒。

面对挫折,给予孩子情感上的认可,在认知和思维上给予支持,是最好的挫折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5
我觉得父母应该主动去帮他,父母应该用妥善的解决方式和有效的方法去合理的帮助孩子完成这一难题,也不让孩子心里有压力,这样可以促使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对孩子未来的影响也非常的卓越。
第2个回答  2021-03-25
这个时候父母先不要主动帮忙,可以先观察一下,如果孩子确实无法解决的话,再主动帮忙,千万不要失去,培养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第3个回答  2021-03-25
我个人觉得如果孩子遇到了难题,自己不肯开口的话,这个时候父母可以适当地帮他一下,但是不要全部帮他,要少量的帮一下。
第4个回答  2021-03-25
应该。孩子不主动开口就是害怕父母不帮助他,父母的主动会让他们心里充满幸福感,让他们在以后遇见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父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