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传统习俗

如题所述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传统节日,至今仍有很多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节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

💝💝冬至传统习俗💝💝

💝一、祭祖💝

祭祀祖先是我国许多节日里常有的习俗活动,冬至也是其中之一。《中华全国风俗志》里,就有“冬至节,祭扫坟墓,亦名“鬼节””之说。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里,祖先的灵魂对于家族的意义,与天地诸神对于国家的力量完全可以相提并论,不可马虎,不可怠慢。祭祀或者是在家庙,或者是在坟地,都是把好吃好喝的东西,尽可能地供奉给祖先。

💝二、吃饺子💝

在我们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有冬至吃饺子的节日习俗。吃饺子,又称吃“捏冻耳朵”,源于汉代的一个传说。当年张仲景在长沙做官,他告老还乡时,恰逢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他非常难过,就让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棚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煮熟,然后捞起来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放到锅里煮熟,施舍给百姓吃。大家吃了以后,耳朵就都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就模仿这做“捏冻耳朵”吃,后来就称它为“饺子”。

💝三、吃馄饨💝

冬至吃馄饨,最早流行于南宋。相传宋高宗赵构非常爱吃御厨做的馄饨,因为有一次馄饨没有煮熟,有人就要送这位御厨去大理寺治罪,但因为只有这位御厨会做馄饨,赵构就赦免了他。后来馄饨的制作方法就流传到民间,品种和花样越来越多,每逢冬至节时,家家户户都包馄饨吃,从而有了“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四、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就进入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每九天分为一个“九”共分9个“九”吗,数到81天时,便是“九尽桃花开”。

老北京自清代起,就有吃“九九火锅”、“九九酒肉”等九九消寒的饮食习俗,在九九当中要吃十次火锅,十次火锅还有十种不同的内容,但都一次火锅,一般都是涮羊肉,这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很盛行。

💝五、吃汤圆💝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

💝六、拜师💝

在冬至这一天,很多地区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活动,就是拜师,在传统乡村社会,人们平时无暇顾及拜访老师,到了冬至这天,正好是农闲,于是就趁着节日去拜访老师,给老师送点礼物,或者宴请老师,以表心意。所以说,冬至也是一个体现我国尊师重教传统的民间节日。

传统上,在冬至当天,全家围着火炉吃饺子是最受欢迎的活动。把祝福传递给亲朋好友,最能体现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家人之间互相关爱,彼此照顾。这个日子也是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不断追求幸福的起点。在这特殊的冬至佳节,让我们一起祝愿全家幸福安康,并在今后的日子里珍惜彼此,手拉手共同前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02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的一天,也是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节的蕴含最为丰富,节俗最为众多,因此还有很多别名,也叫冬节、长至节、短至节、贺冬节、一阳节,还有亚岁、肥冬、喜冬等称谓。


一、祭祖

祭祀祖先是我国许多节日里常有的习俗活动,冬至也是其中之一。《中华全国风俗志》里,就有“冬至节,祭扫坟墓,亦名“鬼节””之说。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里,祖先的灵魂对于家族的意义,与天地诸神对于国家的力量完全可以相提并论,不可马虎,不可怠慢。祭祀或者是在家庙,或者是在坟地,都是把好吃好喝的东西,尽可能地供奉给祖先。

二、吃饺子

在我们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有冬至吃饺子的节日习俗。吃饺子,又称吃“捏冻耳朵”,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

三、九九消寒

古时的文人墨客在冬至时喜欢聚会饮酒,称之为“寒暖会”或“消寒会”。大约从明代开始,民间发明了“九九消寒图”,以每日填画的方式,记日、消寒,也是有趣的娱乐活动。“九九消寒图”大致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如画梅的方式是先画一枝素梅,枝上画梅花九朵,每朵梅花九个花瓣,共八十一瓣,代表“数九天”的八十一天,每朵花代表一个“九”,每瓣代表一天,每过一天就用颜色染上一瓣,染完九瓣,就过了一个“九”,九朵染完,就出了“九”,九尽既春深。

四、吃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五、吃汤圆

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便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圆,他们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子,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


冬至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也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意义。在古代,冬至是要放三天假的,让人们休息,人们之间相互送礼,来度过这样一个美好的节日,从许多当时的画作当中可以窥探他们的一些庆祝活动。宋画当中的冬至最是精彩,京师的繁华,到处车马喧哗,街巷拥挤,行人往来不绝。简直和过年差不多。

第2个回答  2020-11-09

冬至历史渊源,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3-02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的一天,也是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节的蕴含最为丰富,节俗最为众多,因此还有很多别名,也叫冬节、长至节、短至节、贺冬节、一阳节,还有亚岁、肥冬、喜冬等称谓。
一、祭祖

祀祖先是我国许多节日里常有的习俗活动,冬至也是其中之一。《中华全国风俗志》里,就有“冬至节,祭扫坟墓,亦名“鬼节””之说。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里,祖先的灵魂对于家族的意义,与天地诸神对于国家的力量完全可以相提并论,不可马虎,不可怠慢。祭祀或者是在家庙,或者是在坟地,都是把好吃好喝的东西,尽可能地供奉给祖先。

二、吃饺子

在我们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有冬至吃饺子的节日习俗。吃饺子,又称吃“捏冻耳朵”,源于汉代的一个传说。当年张仲景在长沙做官,他告老还乡时,恰逢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他非常难过,就让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棚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煮熟,然后捞起来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放到锅里煮熟,施舍给百姓吃。大家吃了以后,耳朵就都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就模仿这做“捏冻耳朵”吃,后来就称它为“饺子”。

三、吃馄饨

冬至吃馄饨,最早流行于南宋。相传宋高宗赵构非常爱吃御厨做的馄饨,因为有一次馄饨没有煮熟,有人就要送这位御厨去大理寺治罪,但因为只有这位御厨会做馄饨,赵构就赦免了他。后来馄饨的制作方法就流传到民间,品种和花样越来越多,每逢冬至节时,家家户户都包馄饨吃,从而有了“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四、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就进入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每九天分为一个“九”共分9个“九”吗,数到81天时,便是“九尽桃花开”。

五、吃羊肉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以后,在民间就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以求来年有一个好的兆头。

六、吃汤圆

冬至节吃汤圆的传统习俗,在明清时代就已经约定俗成。尤其是在江南一带,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吉祥。
第4个回答  2023-02-18
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被称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仪式多以佛教为主,有着悠久的历史。冬至传统习俗也有许多,其中包括:

一、祭拜天地、祭拜祖先。这是最古老的习俗之一,是祭祀祖先的主要方式,在冬至当天,人们会烧纸祭奠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家人,使家人安康平安。

二、制作饺子。每逢冬至,人们都会制作饺子,因为饺子的形状像一只月亮,饺子的中间有元宝,代表着财富与福祉。

三、贴春联。贴春联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祝福家人、亲友和朋友们新春快乐、蒸蒸日上的表达方式。

四、吃汤圆。汤圆是一种特殊的食物,像圆月亮一样,代表着幸福、家庭团圆的美好愿望。

总之,冬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冬至传统习俗更是多种多样,古老而有趣,让人们在冬至里体验到浓浓的文化气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