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广东近代最惨烈的大屠杀,死难人数超过百万,你知道吗?

如题所述

清朝1854年至1867年间,广东土著广府人与客家人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持械斗殴事件,这场历史上最具规模、最惨烈民间械斗事件持续了13年,最后发展成最惨烈的大屠杀,死难人数超过百万。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广东土著广府人与客家人的来历与形成。

清朝时期,广东省这个名称已经开始正式使用。而广东本地土著,一般称之为广府人,居住的珠三角及粤西平原区,地广人稀,物产丰富。

而客家人历尽坎坷,背井离乡,多次的迁徙让他们颠沛流离。两宋时期,客家先民辗转奔波,最后找到闽、粤、赣交界地区这片大本营,因为这时就有了户口,有“主”、“客”之分,新移民过来的编为“客籍”。久而久之,就自称为“客家人”。  

由于客家人迁入广东的时间比广府人晚,当时广东珠三角及粤西平原区已经基本被广府人开发完毕,所以客家人只能聚居在不易开发的山区。随着时间推移,客家人口渐渐增多,贫瘠的山区承载能力有限。而广府人居住的珠三角及粤西平原区,地广人稀,物产丰富。于是部分客家人迁往了珠三角东岸的增城、宝安县,以及粤西的肇庆、五邑地区。

两大民系同处一地,由于文化、习俗、观念等方面的不同,或多或少都产生了不少矛盾与摩擦。而这也为日后的土客械斗埋下了伏笔。

1854年,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广东天地会发动了一次反清起义。起义军自称“洪兵”,即洪门造反军之意。洪兵起义的军队以土著广府人为主,起义军开始围攻广州城。

当时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坐困孤城,岌岌可危。而大清国内忧外患,太平天国等国内叛乱四处皆是,没兵将可调,那时候比较流行团练、募勇,也是朝廷应对危机的法宝。叶名琛刚开始是大量募勇,可战事持续不停,政府财政赤字,没钱了。叶名琛就以官衔官职为诱饵,股东有钱的乡绅出钱招募族人与朝廷官军携手作战。

在这个过程中,由客家人组成的客勇就应用而生了。在协助政府军镇压洪兵的过程中,鹤山、高要、开平等地的部分客勇乘机公报私仇,对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摩擦矛盾的广府人进行打击报复,烧杀抢夺了不少广府人。

广府民系一些豪强乡绅一看,这样下去还得了?要联合起来反抗客家人崛起才对。于是就联合周边的广府民众,制造谣言,说客家人要反客为主了,要杀尽我们广府人。

于是周边开平、恩平、鹤山、高明也跟着举旗而起,开始跟客家人玩命了。客家人也不让步,谁怕谁啊,也挑选壮丁对干起来,你来我往,至此民间最大最惨烈的土客持械私斗正式爆发。

那么政府管不管这事呢?这时候,一边是太平天国运动加洪兵造反,另外一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法联军都杀到北京去了。哪里还有时间去管这民间斗殴案?

一时之间,双方真刀真枪干,越干仇恨越深,仇恨越深就越停不下来,这场斗祸起于五邑地区,蔓延至云浮、肇庆、阳江、茂名等地,这一斗就是血雨腥风的13年,斗祸导致双方死亡人数达到百万之多。

清政府在械斗刚开始的前6年也不把这场械斗事件当回事,认为只是简单的聚众斗殴。中间3年,发现事情确实很严重,就恐吓震慑一下,促进双方讲和,但土客双方此时已经杀红了眼,哪里停得了手?最后4年,由于广府人的政治影响力远大于客家人,绅士和官宦者多,不停上诉京师,历数客匪凶残等等。政府受到广府豪强的压力或贿力,围剿安抚并用,主要去围剿客家人,才基本平息了这场蔓延13年的械斗案。

其实,最后3年的械斗,由于官兵的介入已经演变成了客家人与官军的对抗了。经过这么多年的战斗,客家人也厌倦了械斗,以求抚而告终。客民求抚,那就总得有个好的安排。与广府人同处一地,已经不可能了。除了台山清赤溪厅、高明五坑和鹤山云乡等地的客民外,其他的客民或返回原籍,或被安插在广东的高州、廉州、雷州和海南的琼州,以及广西东部,也有部分客民因此甚至飘洋过海去谋生。可以说土客动乱使得客家人开始了第五次的大迁徙。

而这一系列变故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客家人口锐减,如四邑地区土客械斗前客家人可占当地总人口约五分之一,而械斗结束后只占当地总人口的百分之三。

这场历史上最具规模、最惨烈、持续时间最长的民间械斗事件,不仅给土客双方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对当地的经济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正是这场死亡数十万的惨烈冲突,也直接导致五邑等地的广府人与客家人向海外大规模移民。成千上万的广府人与客家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洲,也形成了大量的广东华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31

清初的三藩是指三个割据一方的汉族藩王,即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而三藩中以吴三桂最为知名,这个被写成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逆臣贼子,因用弓弦勒死南明永乐皇帝而臭名昭著。

不过比吴三桂更恶贯满盈的当属尚可喜。

尚可喜字元吉,号震阳,祖籍山西洪洞,后至河北衡水,公元1576年其祖父尚继官举家迁往辽东海州(今辽宁海城)。尚可喜从军后,效命于东江总兵毛文龙帐下。官至广鹿岛副将。及至1629年袁崇焕斩毛文龙,皮岛总兵黄龙接任,黄龙于公元1633年(明崇祯六年)因后金大至自刎而死,继而沈世奎接任。公元1634年(明崇祯七年),沈世奎诳尚可喜至皮岛,意图诬以罪名,加以谋害。

但是沈世奎的阴谋被尚可喜部下许尔显等人侦知,于是尚可喜便有了投金的打算。

公元1633年( 明崇祯六年、天聪七年)十月,尚可喜携麾下诸将、辖下五岛军资器械航海归降。皇太极出城30里相迎,赏赐珍宝无数,发还先前所俘虏的且能找到的尚可喜家族成员共计27人(彼时后金所俘100余人,尚可喜二位夫人乱中自尽)。旋即封总兵官,隶汉军镶蓝旗。

也就是说后金杀害的尚可喜家族成员有六七十个,但是他依然选择了投金,然后对后金及后来的满清是忠心耿耿,甚至是在康熙朝的“三藩之乱”中,尚可喜也未有叛清,因而得到了康熙的信任,后来被封为平南亲王,以示褒奖。

尚可喜是个叛国逆贼,他儿子尚之信也遗传了他的“优良传统”,在三藩之乱中夺走了尚可喜的兵权,响应吴三桂叛乱,后来却又降清,袭爵平南亲王,加封太子太保,听命于中央,于南方剿抚贼寇,基本上扫平两广境内吴三桂余部。1680年,康熙帝以尚之信为人残暴跋扈、反复无常,不可留之,令其自尽,年52岁。

但是除了尚之信外,尚可喜其他子女及后代在清朝都备受优待,尚可喜一生共生育了三十七个儿子,三十二个女儿。其中第七子娶顺治帝哥哥的女儿,晋封和硕额附(汉称驸马),他的儿子又娶了当朝亲王的女儿,也是驸马。尚可喜的后代有14个男丁与皇族联姻,先后有150多人在朝中做“高官”。

考诸《钦定八旗通志-旗份志》,尚氏所领有的五佐领在乾隆六十年仍然存在,也就是说在乾隆朝尚可喜的后代依然是八旗高官。

而尚可喜家族能在清朝显赫一时,那是靠他为满清征服中华所立的战功得到的,是建立在数百万汉人亡魂上的。

香港明星徐少强饰演的尚可喜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随清军入关,随豫亲王多铎南下,兵至湖北鄂州(今武昌),后回师海州。

公元1649年(顺治六年)官封“平南王”,赐金印、金册,与“靖南王”耿仲明携家口旧部进军广东。沿海州、山海关、天津、登州、武昌、岳阳、南韶、肇庆,最后直至广州。

也就是说在清朝以武力统一全国的历程中,尚可喜充当了开路先锋,是先锋之一。他历经辽宁、河北、山西、陕西、江苏、湖南、湖北、广西、云南、广东等十余个省,纵贯中国南北万余里,最后坐镇广州。

而这一路基本上都伴随着屠杀,当然了打仗自然会有伤亡,如果是在两军对垒中,尚可喜率部杀死了明军或各地义军,我们虽然可以谴责他认贼作父、助纣为虐,但是也算是情有可原,毕竟他是被上司逼反的。

但是尚可喜却对平民展开了屠杀,那些手无寸铁的汉人百姓,死在他手上的有数百万之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尚可喜在1650年(清顺治七年,南明永历四年,庚寅年)11月24日到12月5日发动的“广州大屠杀”。

当年公历11月24日,清朝平南王尚可喜与靖南王耿继茂指挥的清军在围城近十个月后,经过惨烈的战斗,包括筑垒相逼,以楼车攻城,及动用荷兰炮手,终于攻破广州城,随后对据城死守的广州居民进行了长达十二天的大屠杀。

据清代官方史载,这场屠城,斩“兵民万余”,又“追剿余众至海滨,溺死者无算” ,不论男女老幼,一律残酷地杀死,死亡人数根据收尸的和尚统计至七十万。(数据出自《广东通志》、《广州市志》等)

尚可喜后裔在纪念他们的祖先

关于尚可喜屠广州造成了多少人无辜被杀,数据一直被后人所质疑,有说十万的有说二十万的,有说四十万、七十万,甚至说上百万的。但是不管是谁,都无法否认尚可喜屠广州的事实,因为清朝官方都有对此次屠城事件有记载的。

而从其他文献中,我们更能得知这次令人发指的屠城事件之惨状。

“血流成渠,积尸成山。广州方园四十里,最终被杀得仅剩七人”。(《广州城坊志》,黄佛颐)。

“他们(清军)不论男女老幼,一律残酷杀死,士兵们挥刀高喊:‘杀!杀!杀死这些反叛的蛮子’……最后,他们在12月6日发出布告,宣布封刀。除去攻城期间死掉的人以外,他们已经屠杀了十万人。” 在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Martin Martini)所著的《鞑靼战纪》。

“初二日,清陷广州,屠之。……百万人民,尽死于内”。戴耘野《行在阳秋》

“清顺治七年(1650),清军攻广州,死难70万人。在东郊乌龙冈,真修和尚雇人收拾尸骸,‘聚而殓之,埋其余烬’,合葬立碑。”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州市志——宗教志》

第2个回答  2020-11-11
知道啊,这应该是历史悲剧,也是人类悲剧,要想避免这种悲剧,我们应该珍惜和平时代,好好珍惜现在美好生活,让祖国变得更加的强大。
第3个回答  2020-11-09
知道。族群之间争夺居住的地盘而发生的大屠杀,矛盾激烈,后来者被本土人士疯狂追杀,后来很多人离开广东前往东南亚和美国求生。
第4个回答  2020-11-14

相似回答